参考消息网5月24日报道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5月20日刊登该报首席经济评论员叶伟平文章《美国的对华竞争战略终于成形,它会奏效吗?》。文章分析美国对华竞争经济战略,认为其效果值得怀疑。全文摘编如下:

美国总统拜登上周宣布的新关税举措对经济影响有限,但象征意义巨大。

新关税举措的目标包括电动汽车、钢铁和半导体,而美国几乎不从中国进口这些产品。但通过进一步加强而非取消前总统特朗普在2018年采取的关税措施,这表明中美经济脱钩正变得不可逆转。

更重要的是,关税是对华竞争经济战略的最后一环。

形象地说,这一战略是“三条腿的板凳”。第一条腿是提供补贴,以建立一个从清洁能源到半导体的能够存续的科技制造部门。第二条腿是对威胁这一目标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第三条腿是限制中国获得可能有助于提升竞争力的资金、技术和专业知识。还有第四条腿,那就是与盟友建立统一的经济战线,但这一点仍未实现。

在制定国家经济战略方面,美国还是个新手。中国通过一个个五年规划谋求经济主导地位。日本战后的经济崛起是由其强大的经济产业省引导的。

美国的战略没有正式名称,甚至没有主管部门。这要归因于美国历来对(国家扶持特定行业的)产业政策持警惕态度,以及总统与国会、不同届政府、有时是同一届政府内部不同派系之间的经济权力的割裂。

事实上,美国的战略本质上仍是零敲碎打。

2017年,特朗普带领一个决心打破现状的经济和国家安全团队走马上任。这一年,他们正式放弃对华接触,并将中国定位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

2019年,时任总统竞选人乔·拜登表示,他将扭转特朗普对华“不负责任的关税战”,暗示将恢复到特朗普上台前的状态。但这一切并未发生。在政府内部,拜登的高级顾问们意见不一。随着美中紧张关系加剧,对华重新接触的障碍也随之增加。

拜登全面限制对华出售先进芯片和芯片制造设备的一系列举措,效仿了特朗普政府最初对华为公司实施的禁令。

拜登政府官员不喜欢把这些表面上只针对安全威胁的限制措施与他们更广泛的经济战略联系起来,但两者之间显然是存在联系的。这些限制措施有力刺激了科技公司在美国或其盟友境内而非中国投资。

美国终于有了一项经济竞争战略,但这一战略能否成功还有待观察。

首先,它来得太晚。自2017年以来,中国在关键市场的主导地位只增不减。

例如,就用于汽车、家电和其他基本应用的“传统”芯片来说,中国在全球的生产份额已从2015年的17%增长到2023年的31%。据经济研究公司荣鼎咨询公司称,到2027年,这一比例有望达到39%。

拜登上周宣布,对此类芯片征收的关税税率将从25%增至50%,这在理论上应该会分流中国的芯片生产,但这些芯片通常以嵌入其他产品的形式进入美国,不受关税影响。

兰德公司负责战略技术分析的高级顾问吉米·古德里奇指出,中国的产能扩张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关税影响,因为其驱动力是实现自给自足,而非赚取利润。

其次,这一经济战略也受到政治因素干扰。和他的前任特朗普一样,拜登痴迷于钢铁及其对锈带摇摆州的重要性。他上调钢铁关税,尽管美国已经有大量来自国内和盟友的产品可以替代中国钢铁。他没有提高对无人机的关税——无人机在国家安全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美国在这方面确实依赖中国。

最后,美国及其盟友一直难以形成对华竞争的统一战线。虽然拜登政府暂停对欧盟征收钢铝关税,但一项完全取消关税的协议却以失败告终,部分原因在于欧盟不愿与美国协调配合共同对付中国钢铁。由于担心在电动汽车领域落后于美国和中国,欧盟正忙着制定自己的补贴和关税政策。

如果特朗普重新上台并将这种威胁进行到底,打击包括来自盟友的一切进口商品,那么这种分歧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中国终于要面对来自西方的坚决经济反击了,但可以感到欣慰的是,西方国家并不团结。(编译/杨雪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