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刚批准对乌军援,就连遭2个暴击,美国援乌武器大翻车。关键时刻,中俄防长见了一面。

一、美国给俄军“惊喜”,结果失败了?

据外媒爆料,美国国防部官员近日承认,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陆射小直径炸弹”,没能在俄乌战场上发挥作用。

“陆射小直径炸弹”是一款由波音公司研发的滑翔炸弹,其射程可达100英里,也就是约161公里。

拜登批准对乌军援后,连遭2个暴击,关键时刻,中俄防长见了一面

(“陆射小直径炸弹”)

这款援乌武器一度备受美、乌期待。

当时,乌媒大肆报道该消息,正在基辅访问的美国官员,也“信誓旦旦”地表示,该武器将给俄军制造“一些惊喜”,而且乌克兰今年会取得一些非常大的成功。

军事专家也曾表示,这种炸弹带来的威胁,可能会迫使俄罗斯把供应物资转移到离前线更远的地方。

然而,几个月过去了,美国官员却不得不承认,备受吹捧的“陆射小直径炸弹”在俄乌战场失败了。

对此,美方表示,这种武器之所以不起作用,是俄军实施电磁干扰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而这对于拜登来说,无疑是一个暴击。

毕竟,他刚批准美国对乌军援,把更多武器装备送到俄乌前线。

不过,这并不是拜登近期收到的唯一一个坏消息。

二、美制M-1坦克也翻车了?

近日,有美媒爆料,俄乌前线的美制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已被乌军全部撤回。

美媒表示,乌军之所以会这么做,主要是为了防止更多该型坦克被俄军击毁或缴获。

毕竟,这些坦克被认为是特别有价值的资产。但是,它们容易受到俄军无人机的攻击,从而被缴获,甚至被击毁。而这对于乌克兰来说,无疑是重大的宣传和物资损失。

拜登批准对乌军援后,连遭2个暴击,关键时刻,中俄防长见了一面

(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换句话说,乌军撤回美制M-1坦克,其实是及时止损的无奈之举。

美军官员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们明确表示,俄军频频派出无人机对付M-1坦克,意味着该型坦克无法在隐蔽条件下有效运转。

正因如此,俄乌前线的M-1坦克屡遭损失。有消息显示,目前已有5辆M-1坦克折在了俄罗斯的袭击中。

与此同时,M-1坦克落入俄军手中的风险也正在大幅增加。

这样的局面,显然对美方非常不利。

毕竟,M-1坦克是美国大力吹捧的主战坦克。

如果它在俄乌战场上持续失利,势必会让美制武器威风扫地。

而且,我们不要忘了,有不少国家购买了M-1坦克。他们对美制坦克的信心也将因此大受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自然不希望M-1坦克继续待在俄乌前线。

M-1坦克此次撤出,或许就是美方施压的结果。

这就有些尴尬了。美国一边喊着“支持”乌克兰,给乌军提供各种武器装备,一边又拦着乌军使用M-1坦克等装备,生怕美制武器出丑。

而这似乎也在印证美媒此前的预言:拜登政府的对乌军援,不会给俄乌战局带来太大影响。

美国在俄乌问题上,也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局面。

拜登批准对乌军援后,连遭2个暴击,关键时刻,中俄防长见了一面

(美国陷入被动局面)

关键时刻,俄方又有进一步的行动。

三、关键时刻,中俄防长见了一面

中国国防部长董军近日出席了,在哈萨克斯坦首都召开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国防部长会议。

会议期间,董军与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进行了会晤。

绍伊古表示,目前的世界军事政治局势并不平静。一方面,新的紧张局势策源地正在出现。另一方面,旧的也没有消失,反而在恶化。

而这正是地缘政治冒险和西方利己新殖民行为导致的。

与之相反,中俄友好关系却保持着高水平的发展态势,各领域合作不断扩大。

特别是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为维护地区乃至全球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绍伊古还强调,此次中俄防长会谈,将有利于深化中俄在国防领域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显然,俄方在向美国释放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那就是中俄合作是挡不住的。中俄两国会一起朝着充当地区稳定力量的方向努力。

拜登批准对乌军援后,连遭2个暴击,关键时刻,中俄防长见了一面

(中俄防长会晤)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想在俄乌问题上拱火浇油,恐怕会更难。

当然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在俄乌问题上站队俄罗斯。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对这个问题的一贯态度就是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中国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公正一边。

其实,中国早就说过,政治解决才是妥善解决俄乌问题的有效方式。

我们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展开了多轮穿梭外交,尽最大努力劝和促谈。

而美方不仅拱火浇油,还借着对乌军援的名头谋取私利。更过分的是,美方居然把战争持续延宕的锅甩给了中国,污蔑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

对于这种毫无根据的指控,中方表示坚决反对,同时将坚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最后,奉劝美方一句,在俄乌问题上继续拱火浇油,对美国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让它自己越陷越深。美方应当为政治解决俄乌问题作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同时,停止向中国甩锅推责的错误行为。否则,美国势必会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