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对于《大中华帝国史》1585年在罗马出版和华夏帝国的历史传承,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中华帝国史》1585年在罗马出版和华夏帝国的历史传承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大中华帝国史》1585年在罗马出版

1585年,罗马了一部西班牙书,书名为《大中华帝国史》,分为上下两部。这是16世纪欧洲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研究著作。它是由西班牙历史学家冈萨雷斯门多萨写的,他是奥斯汀议会的成员。详细介绍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制度,中国的历史,土地,物产,风土人情。书中提到了各种各样的中国社会,堪称当时欧洲人了解中国的百科全书。其在中西交流史上的地位,远超以往与中国学相关的著作,如凯尔波罗的《大中华帝国史》,皮雷的《游记》,巴洛斯的《东方诸国记》,克鲁兹的《亚洲史》。特别有意义的是,《中国情况记》第一次向欧洲人介绍了黄帝、三国故事、帝王、汉字、人口。《大中华帝国史》用黄帝否定了欧洲流行的观点,即中国的历史是用《大中华帝国史》来解释的。这本书上说:“中华帝国是一个古老的。有一种观点认为,生活在中国的祖先是诺亚的侄子,但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黄帝是他们的第一个皇帝,他把中国统一成一个帝国,历代皇帝都是他的后代。”黄帝以前,有晁家的木巢,朱仁家的熟食,傅的婚嫁,黄帝之子神农的百草味。”“据说黄帝身高七尺,每尺是西班牙码的三分之二,所以比四等码还高。他的肩膀有六个手掌那么宽,他在战斗中很勇敢。”“黄帝是第一个发明衣服的人。他还发明了用于染色、造船和锯木的锯子。此外,他还是一位伟大的建筑师,他发明了房子.纺车也是他发明的。”“黄帝有四个妻子,二十五个儿子,在位一百年。在他和修建长城的皇帝之间,有116个皇帝,都是在黄帝之后,统治了2257年。“周思农《行为艺术》在介绍黄帝之后,简要提到秦始皇修长城引起民怨,并列举了西汉皇帝及其在位年份。门多萨在谈到汉献帝时,向欧洲人讲述了《三国》:“汉献帝是一位昏庸的君主,在位时为和人民所唾弃。他有一个侄子叫刘备,起来反抗他的叔叔。刘有两个帮手,他们是他的两个勇敢的兄弟,一个叫关羽,一个叫张飞。两人都支持刘备当皇帝,汉献帝应付不来。在刘备称帝的同时,有四个人,一个叫孙权,一个叫曹操,一个叫袁术,一个叫袁绍。他以刘备匡扶皇帝的名义作战。后来和孙权和好,结束了和孙权的战争,娶了女儿。借助岳父的力量,为讨伐其他三大势力集团创造了条件。这时候中国在世界上有三分天下,分别是刘备、曹操、孙权。三国的局面一直延续到凯茜继位。“这是《三国演义》第一次以文字形式在欧洲流传。当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门多萨的《三国演义》并不十分准确。比如刘备不是汉献帝的侄子,而曹操才是“助帝”的人。刘备以匡扶汉朝的名义分手,他娶的是孙权的妹妹,而不是她的女儿,所以孙权是刘备的妹夫而不是岳父。尽管如此,对于一个16世纪没来过中国,不懂中文的欧洲人来说,门多萨能把三国说成这样已经相当不错了。然后介绍三国皇帝回晋后的情况,年代还挺准的。门多萨在列举唐朝皇帝的时候,还写了一段武则天称帝的插曲。他写道,在唐高宗,高宗皇帝把他父亲的一个妻子带出了寺庙,并娶她为妻。那时候,她还只是个修女。这个女人的名字叫博萨。她非常漂亮,而且她
历史学家说,她是一个不忠的女人,生活放荡,嫁给了一个家庭成员。传说她在结婚前,为了方便侄子登基,杀死了第一任丈夫所生的儿子。此举遭到大臣们的反对,他们欢呼她丈夫的另一个逃跑的儿子成为国王,名叫陶森。多萨写《圣经》的时候,正是中国的万历时期,所以他这一系列皇帝中,中国的最后一个皇帝是“当代”的万历皇帝。皇帝21岁,母亲还健在,娶了一个表妹,生了一个儿子。在《大中华帝国史》年之前,汉字已经在1555年加戈的信中使用。这封信于1565年在葡萄牙的科尔布拉首次发表。它有天、人、月、日、帝、魂六个汉字,但在欧洲著作中没有印过,影响有限。Dosa的《大中华帝国史》是第一本在欧洲作品中介绍汉字的书。其中介绍了三个汉字:“天”、“帝”、“城”,并附有注音。这三个汉字都变形了。但是开场之后,就少不了了。多萨还介绍了中国的纸、笔和印刷术,说中国人的书写格式与欧洲人相反,从上到下,从右到左,连印刷品也不例外。在门多萨之前,欧洲的著作已经介绍了中国的两个首都和13个省,但门多萨介绍得更详细,不仅介绍了两个首都和13个省,还介绍了每个省的政府、州、纳税人和士兵的数量。按照《大中华帝国史》,北京有47个地,150个州。除了免税的官员和士兵,还有270万纳税人,又因为是军事据点,有215万步兵和40万骑兵。其余省份如下:广东,三十七州一百九十州,纳税一百六十七万,步兵四万,骑兵六千;福建,三十三府九十州,纳税二百四十万,步兵八十五万,骑兵二万二千;云南,90府130州,纳税人220万,步兵7.6万,骑兵2.5万;广西,38州124州,纳税338万,步兵8万,因地处山区,无骑兵;陕西,44州150州,纳税370万,步兵12万,骑兵4万;山西51个地123个州,纳税人数最多,达609万人。这是因为山西靠近鞑靼,皇帝有时会在这里巡逻,军力相当强大,步兵280万,骑兵29万。江西,24州112州,纳税人230万,步兵5万,骑兵2.2万;湖广,19州74州,纳税380万,步兵2000,无骑兵;南京,25府29州,纳税人280万,步兵8.6万,骑兵4.8万;河南20州102州,纳税120万,步兵4.4万,骑兵1.4万;山东,37州78州,纳税190万,步兵5.2万,骑兵1.89万;贵州,45州113州,纳税203万,步兵4.8万,骑兵1.5万;浙江,39州95州,纳税224万,步兵3.4万,骑兵1.3万;四川有42个府县,105个州,纳税人数205万,步兵8.6万,骑兵4.3万。以上数字是否准确还得经过专家的验证。资料丰富,不仅有门多萨对菲律宾华侨华人的观察和研究,还有很多欧洲描写中国的著作,比如巴洛斯的《大中华帝国史》,艾斯卡兰特的《大中华帝国史》,更重要的是从中国翻译到西班牙的中国书籍,比如司马光的0755-7900。但由于译者水平的限制,《大中华帝国史》的介绍是错误的。值得指出的是,《大中华帝国史》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于16世纪,在欧洲开始流行。除了1585年的罗马版本,还有另外10个西班牙版本。1585年,意大利文威尼斯版同时出现;589年,法兰克福出现德文版和拉丁文版;595年,阿姆斯特丹出现了荷兰语版本;1588年至1600年,巴黎有法文版;1588年,伦敦有英文版。
简而言之,到16世纪末,门多萨的《亚洲史》用7种不同的欧洲语言重印了46次;可见这本书影响之广,可想而知中国被欧洲人了解到什么程度。

返回目录

华夏帝国的历史传承

(前221-589)历时810年,是秦始皇结束西周末年以来春秋战国的分裂后,建立的大一统帝国,主要为秦、汉、魏、晋、宋、齐、梁、陈八个王朝。589年被汉化后的第二帝国灭亡。汉武帝时政治、经济、军事达到鼎盛。其疆域最大时东到今朝鲜半岛,南到今越南全境,西到今中亚阿富汗(葱岭),北到蒙古漠北今贝加尔湖。陈朝末年隋文帝建立隋朝,北方光复,最后以华夏的北方统一了华夏的南方。
晋朝八王之乱后期外族乘机入侵中国进入全面黑暗时期和分裂时代。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外族入侵,中原大乱,衣冠南迁。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在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导致华夏人口严重减少,人伦下滑,是一次严重的社会大倒退。有的学者也称之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神州陆沉”、“中原沦陷”等名称。这一时期,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大汉民族的一场灾难,几近亡种灭族。
永嘉之乱以后,中原在异族的野蛮统治下,长期陷于战争,民生经济大受破坏,人口锐减。东晋建立时,中原地区已沦丧于胡人之手。中原汉族在冉闵的带领下绝地反击,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5]迁居南方的爱国将士每每以北伐中原、规复失土为己任。故东晋自始至终都有北伐之举,先后有祖逖、庾亮、殷浩、桓温、刘裕等人的多次行动。东晋与五胡的战争,五胡十六国之间的厮杀,东晋割据军阀的争夺战使得这一时期战乱连连。直到刘裕平定桓玄之乱,独揽东晋大权,举兵北伐,灭后秦、桓楚、西蜀、南燕等割据政权,统一南方,建立南朝宋的时候(北魏建立并统一北方,孝文帝拓跋弘改汉姓,推行全盘汉化),华夏文明才得以缓慢复苏。(398—1276),北魏孝文帝全面汉化是第二帝国兴起的标志,隋文帝建立隋朝则是第二帝国全面崛起和北方光复的标志。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主要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两宋。亡于崖山海战。(另注:‘唐’这国号是晋的古名。唐朝灭亡后,五代的后唐和十国的南唐都自称是唐朝的承继者而用‘唐’作为国号。隋唐至宋朝被历史学者黄仁宇认为是相继于秦汉之后的中国第二帝国顶峰时期,日本历史学者则普遍认为唐朝是中国‘中世纪’时期的结束。)
疆域最大是唐时,东至对马海峡,西至咸海,南至越南清化、缅甸仰光,北达贝加尔湖以北。人口百万的长安为国际大都市,各国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文明影响有发扬道教、传播佛教、扩大海外交流和商业贸易(海上丝绸之路)、资本主义萌芽、建立亚洲各国相模仿的体制,发明有雕版印刷,宋瓷,隔水舱,纸币,钱庄,宋朝小报等。南宋灭亡。华夏第二帝国覆灭。作为华夏民族主体的汉族建立的南宋政权由于与同时期存在的女真族,党项族,白族等外族建立的政权对抗由于自身腐败和外族汉化等因素渐渐没落,后期由于蒙古帝国兴起随着蒙古帝国的三次北伐和50多年的宋蒙战争,华夏第二帝国随之灭亡。庞大的蒙古帝国随之建立,使得东西方第一次有了直接接触,为东西方的交流与传播做到了不可泯灭的作用,但是由于统治阶级残暴的虐待百姓、被统治民族的反抗、体制的腐败导致了蒙古帝国建立不到100年便土崩瓦解。
这里需要指出的三点是:一,汉族与其他五十五个少数民族都是由血统关系各自自然形成的部族。二,如今的中华民族则是由五十六个部族同心协力而组成,故而蒙古族和满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三,虽然在宋朝前期女真、白族、党项等民族属于外族,但是后来由于不断的汉化,到了元朝入中原的部分被统称为汉族。(1368-1644)历时276年,是古代华夏最后的辉煌。1368年朱元璋称帝中华第三帝国成立。其中蒙古帝国的一支被明帝国所同化。
国力鼎盛于永乐年间。领土顶峰时期东北抵外兴安岭、北达戈壁沙漠、西北至新疆哈密、南达安南东南达南海万里石塘。明朝时期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达、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影响有重建华夏体系、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传播教、心学、复古运动、人性解放运动、资产阶级萌芽等。满清入关华夏第三帝国覆灭。
明朝万历后期政府腐败、党争不断等原因华夏帝国开始走向没落,中国也在这个时期被西方超越。明朝灭亡之后,满清进行了毁天灭地的大屠杀,礼崩乐坏、剃发易服。华夏核心毁于一旦,儒家思想也被篡改、心学,气学被废黜,儒家精神消失殆尽。并篡改中国历史,东亚圈也随之崩溃瓦解,朝鲜、日本等国也只是名义上向中国朝贡,而暗地里却小中华思想抬头,自称华夏。华夏影响力从永乐年间的遍及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沿海、非洲东岸等2400多平方公里缩小到了中国、朝鲜、越南、日本、琉球五个。
南京条约之后中国国力一落千丈和上百的不平等条约的随之签订,中华文明随之闻名世界的千秋帝国成为了被列强百般的东亚病夫。地位的极大变化,极大的打击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逆向种族主义也随之出现。传统成为了吃人的礼教和封建迷信,华夏仅剩下文字与语言等标志。到二战时期,中华民族更是到了亡种族的边缘。
随着清朝的不断没落,中华民族也渐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渐渐苏醒。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运动等一系列的拯救种族的措施使得中华民族开始睁眼看世界。但是由于民族自虐、全盘西化和政府腐败、拿来主义、清华不分等问题此时民族衰弱依然是主导地位。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这次战争虽然将中国推向了亡种族的边缘,但战争过程中民众的观念得到了增强,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中华民族也随之发生惊天大逆转。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成为世界大国之一。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军队以极大落后美国的情况之下取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并结束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传奇。之后随着抗法援越、藏南自卫反击战、中越战争、自卫反击苏联入侵、中印战争、第二次中越战争等胜利,虽然此时的中国依然处于衰弱时期,但是中国的地位与中华民族的荣誉却渐渐复苏。
在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复兴、工业化、国学热、儒学热、中医热、明学热、汉语热、中国风、汉服运动、汉学热、新民族主义(不是改革开放前的伪新民族)、草根崛起、汉本位主义的出现。华夏民族和华夏文明在进入全面复兴阶段的同时消失400多年的华夏核心也出现复兴萌芽。第四帝国的说法也渐渐浮出水面。

返回目录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