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0月29日报道美国世界政治评论网站10月24日刊发题为《美国的核能复兴存在重大盲点》的文章,作者是潘延亮(音)和迈尔斯·庞珀。全文摘编如下:

华盛顿正竭尽全力恢复美国在民用核技术方面相对于俄罗斯和中国的竞争力。私营部门也在大力投资于核能复兴,以期满足数据中心——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数据中心——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但这些努力却没有重视核重型制造领域的关键能力建设。如此一来,它们可能会重蹈十多年前导致“核复兴”希望破灭的覆辙。

2017年3月,著名核工程公司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宣布破产,原因是它在佐治亚州弗格特勒核电厂建造的最新AP1000反应堆出现了严重延误和成本超支。导致弗格特勒项目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是,美国国内的核建设在20世纪80年代基本结束后,美国的核制造能力几乎完全退化。

从那以后,美国的产能一直未有提升。能源部2024年9月发布的核能起飞报告说,供应链缺口严重阻碍了传统反应堆以及未来先进反应堆的建设。

虽然韩国等美国盟友的核制造能力是安全而强大的,但对外国供应商的依赖可能会导致零部件供应和成本方面的不确定性。本世纪初对核能的短暂热情表明,在这种环境下,获得核许可的重型制造商(比如日本制钢所)可以利用其市场地位大幅抬高关键反应堆零部件的价格利润率,从而使得新反应堆的价格高得令人难以承受。中国过去进口日本制钢所生产的重型零部件,现在通过供应链本土化节省了大量成本。中国目前是全球少数几个能够按时、按预算建造新反应堆的国家之一。

如果美国核工业希望赶上中国,不仅必须利用海外伙伴的制造能力,还必须恢复国内的专门技术。即便能够在外国零部件制造商的帮助下建造像AP1000这样的常规反应堆,利用新的设计原理和材料的先进反应堆和微型反应堆也需要在制造领域进行本土创新。

事实上,就先进反应堆而言,材料和制造工艺的创新可能比纸面上的系统设计和工程更关键、更耗时。作为全世界唯一运营第四代反应堆的国家,中国用了将近20年时间建立了由多家企业构成的相关商业供应链。

相比之下,美国核电公司似乎满足于这样的假设:只要零部件设计合理,供应商选择得当,任何新型零部件都可以按时制造和交付。这样一来,它们可能会忽视弗格特勒项目的教训:即便设计精良的零部件也可能无法制造,尤其是在材料和设计原理极其新颖的情况下。

随着弗格特勒败局导致西屋电气公司破产,美国核工业花了数年时间从大型常规反应堆转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意味着转向供应链更不成熟的先进反应堆设计。因此,美国核企业试图摆脱弗格特勒的魔咒,如今却注定要重蹈覆辙。

目前尚不清楚这场悲剧能否避免。但是,如果美国真的想在民用核技术方面与中国竞争,就必须加强在核制造(而不仅仅是反应堆设计和工程)领域的海外伙伴关系和国内能力。它必须采取更多措施来培育强韧的先进核供应链。(编译/葛雪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