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16日报道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13日刊登题为《美国的对华竞争完全错了》的文章,作者是马利耶·普拉瑟克。全文编译如下:

美国国会议员、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主席迈克·加拉格尔即将卸任。他担任主席期间一直秉承一个首要理念:美国必须“战胜”中国。

这种理念体现在加拉格尔最近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题为《无可替代的胜利:美国必须赢得对华竞争,而不是管控对华竞争》——但这绝不是什么新观点。

撇开美国是否应该努力“赢得”对华竞争这一更具哲学意味的问题不谈,假设这场竞争会导致决定性胜利的观点是不成熟的,也是过时的。这种假设建立在对战略格局的误读和对所谓意识形态优越性的过度依赖上,基于这一理念的任何政策建议都将继续偏离目标。

如果时间倒退10年或20年,也许这些想法会更有价值。但对美国来说,现在要想大幅减缓中国的崛起为时已晚。

有些人将中国比作冷战时期的苏联,这种常见的类比具有误导性。苏联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在军事上的竞争对手,而21世纪的中国在外交、经济、军事、政治和技术等各个层面都是美国的竞争对手。

此外,加拉格尔在文章中提出的观点——即只有从美国的实力出发,华盛顿才能与北京开展密集外交——也是不切实际的。

政治领导人认为他们的战略能够有效“赢得”对华竞争,这源于一个常见但有缺陷的假设:如果美国能创造合适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中国公民就会要求实行(美式)民主。这种错误假设认为美国的制度既是普遍令人向往的,也是可以通过外部影响实现的,它高估了美国催化民主变革的能力。

认为中国的每个人都在等待美国给予他们民主的恩赐,这种说法前后矛盾且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如果政策建议源于坚持美国在意识形态和实践上的霸权,其本身就存在缺陷。例如,美国的经济“去风险”战略暂时阻碍中国生产半导体芯片的能力,但同时也让中国有更大动力来发展本土半导体技术。

由于低估中国的技术能力,美国大大降低其在中期内的经济影响力。目前,中国正采取积极措施,在食品安全等领域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而且,它在这方面取得了相对成功。

基于高估美国实力的对台军事战略同样存在问题。它们使用同样不正确的逻辑——即中国政府会被美国压倒性的硬实力所震慑,如果美国向台湾方面提供足够的军事援助,北京就不会对台湾采取行动。

然而,无论其军事能力如何,台湾对进口能源的极度依赖(进口能源占其能源总消费量的97.8%)和有限的天然气储备都是明显的弱点。

像加拉格尔去年接受采访时那样诉诸世界末日论,会让美国显得偏执和充满妄想。此外,认为赢得对华竞争就意味着推动政权更迭,这无异于挑起战争。

那些认为中美竞争中会出现“赢家”的人都陷入了过度自信的泥潭,对地缘政治格局缺乏实际的看法。

将中美竞争过度简化为一场可胜可负的博弈,凸显了二战后遗留下来的简化主义二元思维模式。这不仅会阻碍我们制定更加现实有效的外交政策,而且为美国利益和全世界创造了一个危险的环境。(编译/杨雪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