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对于当代名士黄金时代_当代名士,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当代名士黄金时代_当代名士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陶渊明简介
- 2、当代名士是怎样炼成的?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扩展资料: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 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
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
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参加农业劳动。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家境越来越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甚至连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也坚拒不受。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陶渊明是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气节为代价。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文。
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渊明
当代名士是怎样炼成的?
“从古江山闲不得,半归名士半英雄。”这是一句前贤写的诗,他将洒脱悠闲的名士与创造时势的英雄同等看待。可见名士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更有着重要的 价值。
探究名士的范畴和解释,大致有四种:其一
是泛指有名的人士。如果是这样,那么名人都是名士,未免太宽泛了。其二,
泛指有名望但不做官的人,他们应该是精神领袖之类的人物。其三,
特指以诗著称,恃才放达,不拘小节的人。例如,
魏晋时期的阮籍、嵇康等代表的“竹林七贤”,因当时的历史背景,这些颇有诗文才华的人选择了特殊的生活方式,给后人以风流蕴藉,旷达不羁的印象。
第四种解释是指刑名之士,他们通过戴罪立功来成为有名望的人,毕竟数量不多,范围太小了。
人们对于名士的认同,也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的。
晋代似乎是个制造名士的社会,名士很多,袁宏还专门撰有《名士传》一书。
只有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名士。
第一,有真学问,第二,有真才情,第三,有真名望。有真学问,世人打心眼里佩服;有真才情,同行不得不心服;有真名望,官府轻易不愿拿你是问。
有句名言说:“是真名士自风流。”看来名士与“风流”二字早已连在了一起。但彼风流不是此风流,古人所谓风流是诗酒风流,而非如今的裙边风流。名士风流,不只是才华才气的表现,还是人格、道德和精神的体现。所以除了多才多艺而风流倜傥外,还要有高雅的风度和气质,不慕荣利,清高而有气骨。这样方可被人看重,称为名士。
到了近现代,因为社会变革和不同思潮的冲击,
名士虽然没有名流多了,
但到民国时仍不乏名士,毛泽东便曾有绍兴名士多的话。
可是在今天,名士的观念在人们的脑海里越来越淡化和模糊了,大家只知道名人而不知道名士。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生活优雅,有承担社会责任的勇气,却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媚于世俗和官场,从而赢得人们的尊敬,拥有很高的声望,并且影响着很多的人,他们就是新时代的名士!
时代在发展,我们不能把名士的标准框定在古代,而是有所扬弃。古代名士那种清高的态度和自我封闭的做法是不好的,现代社会是开放的务实的,因此,当代名士应该是谦虚的和融入社会的。你可以不当官,但是不代表你不关心政治,不关心天下事。古代名士的学识主要是通过写诗文展现出来,现代社会知识门类众多,因此,当代名士不一定非要靠舞文弄墨来标榜自己,但是不能没有知识没有 。古代名士一般坚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因此,当代名士要向他们学习,有钱了不要只顾自己享受,而是应该拿出来救济穷人,多做慈善。即使经济条件不好了,也不要走歪路。古代名士的衣食住行是不是很奢华我不太清楚,但是当代名士绝对不是一身名牌包装出来,最重要的是内在的修养和气质。当然,物质条件要和自己的职业、身份对的上号,不铺张,不浪费就好。名士最重要的是有名气和声望,有名气不代表有声望,因此,只有有声望的名人才可以称得上是当代名士。
那么,这些当代名士是怎样炼成的呢?我认为,应该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一、学校的 。当代名士要在校园里度过将近20年的时光,他们所接受的 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方式和知识结构。二、家庭的熏陶。当代名士大部分出身于书香门第,他们父母的通过言传身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性格、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朋友的影响。当代名士身边都有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他们可能形成一个圈子,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四、自己的努力。这是最关键的,当代名士除了与生俱来的气质,还要通过不断学习和钻研来提升自己,最终成为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的人。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可以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