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掌握高中数学中的数列和不等式部分确实需要一些方法和策略。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部分内容:
1. **理解基本概念**:对于数列和不等式,首先要确保自己理解基本的概念。例如,你需要明白什么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有界区间、线性规划等等。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是进一步学习和解题的基础。
2. **熟记基本公式**:数列和不等式部分有许多基本的公式和定理,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以及不等式的性质等。你需要反复记忆这些公式,并能够熟练地应用它们。
3. **掌握解题技巧**:在理解基本概念和熟记基本公式的基础上,你还应该掌握一些解题的技巧。例如,如何利用数列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如何使用比较法、放缩法等技巧解决不等式问题。
4. **大量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你可以逐步提高自己解决数列和不等式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中,你可以逐渐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技巧,并逐步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
5. **总结反思**:在练习中,难免会出错,关键是要学会总结和反思。你需要看看自己是哪些地方理解不足,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然后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提高。
6. **建立知识网络**:数列和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的两个重要部分,它们之间有很多联系。通过建立知识网络,你可以将这两个部分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7. **参加数学讨论或小组**:如果可能,参加数学讨论或小组活动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列和不等式的知识。在讨论或小组活动中,你可以和其他同学分享你的理解和经验,也可以从他们的观点和解题方法中获得新的启示。
8. **寻找资源**:如果遇到困难,你可以寻找一些额外的资源来帮助你学习。例如,你可以查阅相关的教材、参考书、在线资源或教学视频等。这些资源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数列和不等式的知识。
9. **与老师或同学交流**:与老师或同学交流也是学习数列和不等式的好方法。你可以向他们请教问题,也可以和他们讨论解题的方法和思路。通过交流,你可以获得新的观点和建议,也可以从他们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10. **保持积极心态**:学习数列和不等式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但你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并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取得进步。
总之,彻底掌握高中数学中的数列和不等式部分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时间。通过理解基本概念、熟记基本公式、掌握解题技巧、大量练习、总结反思、建立知识网络、参加数学讨论或小组、寻找资源以及与老师或同学交流等方法,你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并更好地掌握数列和不等式的知识。
数列本身就是一种容自然美和时代文明的具体体现。数列(sequence of number)是以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为定义域的函数,是一列有序的数。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通常也叫做首项),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2项,以此类推,排在第n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项,通常用an表示。
著名的数列有斐波那契数列,三角函数,卡特兰数,杨辉三角等。
中文名
数列
外文名
sequence of number
领域
数学
表示
an
释义
以正整数集为定义域的函数
由来
三角形数
传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70-约公元前500年)学派的数学家经常在沙滩上研究数学问题,他们在沙滩上画点或用小石子来表示数。比如,他们研究过:
三角形点阵
由于这些数可以用如右图所示的三角形点阵表示,他们就将其称为三角形数。
正方形数
类似地, 被称为正方形数,因为这些数能够表示成正方形。因此,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
概念
函数解释
数列的函数理解:
①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其定义域和值域上。数列可以看作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其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其中的{1,2,3,…,n}不能省略。
②用函数的观点认识数列是重要的思想方法,一般情况下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列也不例外,通常也有三种表示方法:a.列表法;b。图像法;c.解析法。其中解析法包括以通项公式给出数列和以递推公式给出数列。
③函数不一定有解析式,同样数列也并非都有通项公式。
一般形式
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
简记为{an}。
项
数列中的项必须是数,它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复数。
用符号{an}表示数列,只不过是“借用”集合的符号,它们之间有本质上的区别:1.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而数列中的项可以是相同的。2.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序的,而数列中的项必须按一定顺序排列,也就是必须是有序的。
分类
(1)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
项数有限的数列为“有穷数列”(finite sequence);
项数无限的数列为“无穷数列”(infinite sequence)。
(2)对于正项数列:(数列的各项都是正数的为正项数列)
1)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增数列;如:1,2,3,4,5,6,7;
2)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减数列;如:8,7,6,5,4,3,2,1;
3)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摆动数列(摇摆数列);
(3)周期数列:各项呈周期性变化的数列叫做周期数列(如三角函数);
(4)常数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叫做常数数列(如:2,2,2,2,2,2,2,2,2)。
公式
(1)通项公式:数列的第N项an与项的序数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an=f(n)来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如 。数列通项公式的特点:1)有些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有不同形式,即不唯一;2)有些数列没有通项公式(如:素数由小到大排成一列2,3,5,7,11,...)。
(2)递推公式: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它前一项或几项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数列递推公式特点:1)有些数列的递推公式可以有不同形式,即不唯一。2)有些数列没有递推公式,即有递推公式不一定有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
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arithmetic sequence),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common difference),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前n项和用Sn表示。等差数列可以缩写为A.P.(Arithmetic Progression)[1]。
通项公式
an=a1+(n-1)d
其中,n=1时 a1=S1;n≥2时 an=Sn-Sn-1。
an=kn+b(k,b为常数) 推导过程:an=dn+a1-d 令d=k,a1-d=b 则得到an=kn+b。
等差中项
由三个数a,A,b组成的等差数列堪称最简单的等差数列。这时,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arithmetic mean)。有关系:A=(a+b)÷2。
前n项和
倒序相加法推导前n项和公式:
Sn=a1+a2+a3 +·····+an=a1+(a1+d)+(a1+2d)+······+[a1+(n-1)d] ①
Sn=an+an-1+an-2+······+a1=an+(an-d)+(an-2d)+······+[an-(n-1)d] ②
由①+②得2Sn=(a1+an)+(a1+an)+······+(a1+an)(n个)=n(a1+an)
∴Sn=n(a1+an)÷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于首末两项的和与项数乘积的一半:
Sn=n(a1+an)÷2=na1+n(n-1)d÷2
Sn=dn2÷2+n(a1-d÷2)
亦可得
a1=2sn÷n-an
an=2sn÷n-a1
有趣的是S2n-1=(2n-1)an,S2n+1=(2n+1)an+1
性质
(1)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n-m)d,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2)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k∈N*。
(3)若m,n,p,q∈N*,且m+n=p+q,则有am+an=ap+aq。
(4)对任意的k∈N*,有Sk,S2k-Sk,S3k-S2k,…,Snk-S(n-1)k…成等差数列。
应用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用到等差数列如:在给各种产品的尺寸划分级别时,当其中的最大尺寸与最小尺寸相差不大时,常按等差数列进行分级。若为等差数列,且有an=m,am=n,则am+n=0。其于数学的中的应用,可举例:快速算出从23到132之间6的整倍数有多少个,算法不止一种,这里介绍用数列算令等差数列首项a1=24(24为6的4倍),等差d=6;于是令an= 24+6(n-1)<=132 即可解出n=19。
等比数列
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geometric sequence)。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common ratio),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
等比数列可以缩写为G.P.(Geometric Progression)。
等比中项
如果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G,使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
有关系: ; 。
注:两个非零同号的实数的等比中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所以 是a、G、b三数成等比数列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通项公式
(其中首项是 ,公比是q);
(n≥2)。
前n项和
当q≠1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为: ;
当q=1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为: ;
前n项和与通项的关系: ; (n≥2)。
性质
(1)若 m、n、p、q∈N*,且m+n=p+q,则 ;
(2)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 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3)从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可以推出:
(4)等比中项:q、r、p成等差数列,则 , 则为 等比中项。
记 ,则有 。
另外,一个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各项取同底对数后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反之,以任一个正数C为底,用一个等差数列的各项做指数构造幂 ,则是等比数列。在这个意义下,我们说:一个正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是“同构”的。
(5) 等比数列前n项之和 ;
(6)任意两项 的关系为 ;
(7)在等比数列中,首项 与公比q都不为零。
应用
等比数列在生活中也是常常运用的。如:银行有一种支付利息的方式---复利。即把前一期的利息和本金加在一起算作本金,再计算下一期的利息,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利滚利。按照复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
等和数列
“等和数列”:在一个数列中,如果每一项与它的后一项的和都为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和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该数列的公和。
对一个数列,如果其任意的连续k(k≥2)项的和都相等,我们就把此数列叫做等和数列,它的性质是:必定是循环数列。
不等式的特点与规律
数量关系是数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数量关系既包括等量关系,也包括不等量关系,与刻画等量关系的等式、方程、函数等模型不同,不等式则是刻画普通存在的不等关系的典型模型。理解进而掌握不等式模型,不仅可以深化对等式、方程等模型的理解,而且可以丰富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后续学习奠定重要基础。为此,我们必须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理解不等关系:不等关系与相等关系既是矛盾对立的,也是相互统一的。
事实上,对于两个量a、b之间的不等关系a>b,如果我们引入一个实数,使得,那么,,即是一个正数,从而不等关系a>b可以等价地转化为相等关系(其中是一个正数)。
二、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1、类比等式性质理解和掌握不等式性质:等式有很多基本的性质,不等式也是如此。在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时,我们可以借助类比的思想,对照等式相应的性质,感受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但是,对于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我们要知道这时不等号的类别不变,但方向改为原来的相反方向,即<、>、、依次改为。这是等式里所没有的,解不等式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2、能够初步证明不等式的有关性质:利用“(其中是一个正数)”,我们可以很简捷地证明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
例如,对于性质1“若a>b,则”,因“(其中是一个正数)”,于是,由等式性质,得,即,从而必有。同样地,对于性质2和性质3,利用“(其中是一个正数)”也能很容易地证明。
3、能够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解不等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相关的法则将不等式变形的过程。我们可以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当然,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不等号的变化,解方程(组)时不会涉及这一点。
三、理解与不等式有关的建模思想
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如果用函数模型刻画运动变化的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那么,方程模型刻画的是x、y变化过程中某一瞬间的情况,而不等式模型刻画的是变化过程中x、y之间的大小关系,是更普遍存在的状态。建立不等式模型,需要我们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即根据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不等式,进而解不等式,最后还要将结果“翻译”到现实问题中,检验其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例 某服装厂生产西装和领带,每套西装定价200元,每条领带定价40元。厂方在促销期间,向客户提供两种优惠方案:(1)买1套西装送1条领带;(2)西装和领带均按定价的90%付款(即打九折)。某商店老板要到该服装厂购买20套西装和x(x>20)条领带。请你根据x的不同情况,帮助老板选择最省钱的购买方案。
解:按方案(1)购买,应付款:
(元)。
按方案(2)购买,应付款:
(元)。
由,得,即时,选方案(1)比选方案(2)省钱。同理,当x=100时,选方案(1)与选方案(2)付款相同;当x>100时,选方案(2)比选方案(1)省钱。
若想既获得厂方赠送的领带,同时又享受九折优惠,可将两个方案综合,设计出方案(3):
先按方案(1)购买20套西装并获赠20条领带,然后按方案(2)购买余下的条领带。
此时,应付款:(元)。
方案(3)与方案(2)比较,显然按方案(3)购买较省钱。方案(3)与方案(1)比较,由,得,解得x>20。故当x>20时,方案(3)比方案(1)省钱。综上所述,当x>20时,按方案(3)购买最省钱。
所以说学好数列和不等式既是对高考有所帮助又对未来的生活有些诸多息息相关的影响力,学生为什么不能够清楚彻底地掌握数列与不等式呢,并且觉得学好这两个知识点很难的源头,我觉得主要还是在老师的耐心引导和对于知识的疏通上出了问题。
这起码反映了一个问题,学生对学习数学一没有信心,二没有兴趣,就更不要谈学习成绩了。这样的学生每天都是在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和提问,学跟没学一个样。那如何让学生有兴趣,让家长和老师都不要管,学生还能够非常自觉地学习呢?我想每个出色的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要知道我是用了什么奇招妙法让我所带的每个班每个学生都能够自觉学习,不耻下问呢?咋们下回再仔细道来,谢谢大家的厚爱和关注!谢谢!
其实数列知识本身并不是很难,难的是相关的变化、方法及技巧。高中阶段我们接触的数列有两种: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考试的时候一般不会单独考察数列知识,而是把数列知识与其他内容综合起来考察。
这类题一般都难度较高,规律性强,解题方法比较灵活。虽然这个知识点比较难搞,但是每年考试中其实出现的题型都是固定,我们只要把这些题型吃透,就可以轻松应对考试。今天给大家分享【 高中数学:数列题型归纳及习题训练解析 】,由于篇幅有限,只展示部分内容,完整版点击头像发送【数学】即可!
首先,数列这一章节牵扯到诸多计算,你基本功不过关,计算不过关,学好这一章节很难,不要告诉我你会秒杀。
不等式这一章节为什么难,因为许多同学连等式都没搞明白,说的通俗一点,连方程都不会解,在这里还谈什么解不等式,线回炉深造一下,再来跟我谈解不等式问题,其次高中生要掌握的11个基本函数你掌握了吗?函数图像会画么?函数的性质知道吗?什么是柯西不等式知道么?。。。。。。。。。。。。。。。。。。。。。。。
学习任何东西,不把原理机理弄明白,谈什么解题,谈什么思路,谈什么彻底掌握。
数列部分和不等式部分与函数综合起来会有些难度。觉得数列难,可能是因为规律性强,解题方法灵活。但如果用数学思想去指导学习,解题,则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理解能力和题解能力步上新台阶。高中数列知识板块集中体现了函数和方程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数列无非是把正整数作为自变量,项作为函数值的一种特殊函数,所以求通项可以理解成求函数解析式,求前n项和问题同样是得到一个关于自变量的一个规律。等差,等比作为两种典型的数列模型,要熟练掌握其定义,通项公式,中项,前n项和的公式,尤其要重视其推导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此外,还要注意积累等差等比的重要性质,比如下标和项的关系,相邻相等项的和,等差数列的线性组合,等比数列的指数幂等。解决等差等比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基本量法,即知三求二列方程。首项,公差或公比,项数,前n项和的条件翻译成方程,通过列方程获解。此外,数列的两大问题是求通项和求和。求通项的方法虽然很多,比如公式法,累加法也叫逐差法,叠加法。累乘法,也叫逐商法,叠乘法。构造法,数学归纳法等等,但从数学思想的角度看,无非是转化为等差等比模型。求和方法也种类繁多,如公式法,列项相消,错位相减,分组求和,倒序相加等,但也无非是转化为等差等比型或者某种已知求和模型。不等式问题作为一个重要数学模块,纵向很深,但就高中而言,可以从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入手,进而掌握一些重要不等式,如均值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的性质和基本应用。学习不等式,要充分联系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和化归与转化思想。等与不等,一字之差,则体现了运动和变化的矛盾性,而函数统领着这种矛盾,通过对函数性质的运用,就能更加深入理解不等式的内涵。另外,有关线性规划的问题,可以总结出几种常见的目标函数模型,数形结合能实现有效转化。不等式的难点在于证明问题。证明不等式,选修部分有更多的要求。常见方法有比较法,即作差或作比,构造法,构造函数或者几何模型,重要不等式法,放缩法等。这些方法需要在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和研究中领会其思想方法,从而形成思维模型,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