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您是否对温湿度计怎么看步骤详解和室内温湿度计使用技巧感到陌生?别担心,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温湿度计怎么看步骤详解和室内温湿度计使用技巧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温湿度计怎么看步骤详解
读温度计的温度,温度计的温度向上是变大的,每小格0.5C°。从刻度盘下方读出相对湿度。相对湿度从左往右是变小的,每小格是2%。湿度计显示的并非度数而是百分比,正常生活的室内湿度应保持在45%-70%左右。
在计量法中规定,湿度定义为"物象状态的量"。日常生活中所指的湿度为相对湿度,用RH%表示。总言之,即气体中(通常为空气中)所含水蒸气量(水蒸气压)与其空气相同情况下饱和水蒸气量(饱和水蒸气压)的百分比。
湿度很久以前就与生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用数量来进行表示较为困难。对湿度的表示方法有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湿气与干气的比值(重量或体积)等等。
扩展资料:
温湿度计测量精度
测量精度是湿度传感器最重要的指标,每提高-个百分点,对湿度传感器来说就是上一个台阶,甚至是上一个档次。因为要达到不同的精度,其制造成本相差很大,售价也相差甚远。所以使用者一定要量体裁衣,不宜盲目追求"高、精、尖"。
如在不同温度下使用湿度传感器,其示值还要考虑温度漂移的影响。众所周知,相对湿度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严重地影响着指定空间内的相对湿度。温度每变化0.1℃。将产生0.5%RH的湿度变化(误差)。使用场合如果难以做到恒温,则提出过高的测湿精度是不合适的。
多数情况下,如果没有精确的控温手段,或者被测空间是非密封的,±5%RH的精度就足够了。对于要求精确控制恒温、恒湿的局部空间,或者需要随时跟踪记录湿度变化的场合,再选用±3%RH以上精度的湿度传感器。
而精度高于±2%RH的要求恐怕连校准传感器的标准湿度发生器也难以做到,更何况传感器自身了。相对湿度测量仪表,即使在20-25℃下,要达到2%RH的准确度仍是很困难的。通常产品资料中给出的特性是在常温(20℃±10℃)和洁净的气体中测量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温湿度计
室内温湿度计使用技巧
随着人们对于自己和家人健康问题的越来越重视,温湿度计也开始走进越来越多的家庭。温湿度计用处很大,它可以有效为我们监控室内的温度与湿度情况,提示我们进行温度与湿度的调节,保证日常生活的舒适性和健康。许多没有使用过温湿度计的朋友也许会觉得茫然,不知如何使用。因此,本文就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温湿度计的使用技巧,供大家有需要的时候做下参考。
一、调校方法(适应于指针式温湿度表系列)
1.如何调校湿度表
①.首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一湿毛巾覆盖于湿度表背面或整个包起来约30分钟,这一步大家不要心急哦,必要要等到了一定的时间才可以,不然的话会影响后面使用过程中的读数过程。
②.此时之湿度表应显示湿度读数为95%RH。
③.如指针未能指向95%RH,应使用合适的螺丝刀,在背面或打开后盖板,调拨螺旋固定架处至指针向95%RH为止。这里容易被遗忘,大家千万不要忘记了哦。
2.如何调校温度表
采用另一精密准确之温度(计)表做参照,用上述方法调校至正确读数为止。
3.如何调校气压表
①.对比另一个能显示您当时正确气压(计)表,或对比您当地的天气报告。
②.如果气压表的显示读数比您当时正确气压读数低时,请在背面用一字螺丝刀将气压表后面的螺丝逆时针方向扭动,使气压表的显示调校至正确的读数为止。反之亦然。
二、使用注意事项和维修:
1.温湿度钟应挂置通风良好处,避免装在阳光直射的墙面,空调机出气口,30分钟后可指示出正确读数。
2.温湿度表不要受到雨淋,不得装置于对铜体起腐蚀的气体环境中。
3.人体感舒服温湿度为:18℃—23℃45%RH—65%RH。
4.农作物适宜湿度为:22℃—32℃60%RH—80%RH。有些不同的农作物适宜温度不同,这就需要大家去查找搜索了。
5.用户可根据本产品显示的温、湿度数据与下面提供的多种商品适宜、储存的温、湿度数据进行对照,为您的储存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温湿度计的一些使用技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要想让温湿度计发挥最准确的作用,我们在使用前的调试可以说是十分重要,如果这一步没有做好的话,后面的数据会比较偏离真正的数据。另外,温湿度计也需要适时的维修保养,只有这样,它才能为我们显示最为准确的室内情况。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