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对于深海生命的绿洲 鲸落和热液冷泉生态系统和冷泉生物群和热液生物群是一样的吗,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深海生命的绿洲 鲸落和热液冷泉生态系统和冷泉生物群和热液生物群是一样的吗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深海生命的绿洲 鲸落和热液冷泉生态系统
对于大海人们觉得神秘而好奇,大海的海域宽广,并且大海当中有许多未知的事情,而据了解,鲸落与热液冷泉一起被称为是深海当中的生命绿洲,那么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民族一起来看看吧!深海生命的绿洲鲸落和热液冷泉生态系统
鲸落是指鲸鱼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与热液、冷泉一同被称为是深海生命的“绿洲”。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发现的现代自然鲸落不足50个,这些鲸落根据其降解状态及群落结构,可分为三个时期,移动清道夫阶段、机会主义者阶段、化能自养阶段。
近期,我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这个鲸落的尾部,仍然可以观察到有鼬鳚鱼在撕扯肌肉,表明它尚处在第一个阶段,可能是一只死亡不久的鲸,具有长期观测的价值。
鲸落的生态意义
从鲸落的整体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鲸落的意义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首先,最直观的,它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了食物。这些海洋生物除了无脊椎动物和鱼类,还有许多微生物。与这些微生物相比,鲸的个体大小差别巨大,因此一头鲸的死亡能够养活的海洋生物个体数量是相当可观的。
其次,鲸落为许许多多的底栖生物提供了复杂的生境。一望无际的海底平原因为鲸落的出现而产生了小规模的生境变化,这样的生境变化尤其受一些钻孔生物、附着生物的欢迎。残余鲸落的出现为一些底栖动物提供了庇护场所,也为它们提供了有机质来源。
另外,鲸落促进了海洋上层有机物向海洋中下层的运输。深海的生产力仅依靠化能自养细菌供给是不够的,海洋生物进食和死亡产生的碎屑,例如海雪和鲸落,促进了营养物质向下运输,以供给深海的生物,也促进了化能自养细菌产生更多的能量。
最后,鲸落这一独特的生态系统促进了一些新生物种的产生。称其为新生物种,主要是因为这类物种只出现于鲸落这一特定环境,科学家们还未在其它海洋生境当中发现。例如Osedaxfrankpressi和Osedaxrubiplumus都是仅发现于鲸骨当中的小动物(形态描述发表于2004年)。鲸落里的秘密还有许多等着我们去发现。
鲸落的形成和消失对许多生物来说是漫长的。现存的鲸目数量比过往少之又少,有些特定种群,例如灰鲸的西太种群数量仅可怜的两位数,现状令人担忧。倘若人类捕食鲸类、食用鲸肉而不加以节制,恐怕其影响的生物数也数不清。但是,深海里的生物也不全靠鲸落生存,其各有各的生存之道。鲸落的消逝对未来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还在人们的探索目标中。
热液和冷泉是什么
所谓热液,是指从火山活动频繁的洋中脊山顶喷涌而出的高温液体,这种液体中含有大量的丰富的化学物质,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养料。所谓冷泉,是指从洋底缓缓渗出的冰凉液体,这种液体当中也含有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
热液和冷泉是近年来国际海洋科研热点,因为热液区和冷泉区不仅有非常特殊的化能生态系统,颠覆了人们“万物生长靠太阳”的认知,而且热液区和冷泉区有丰富资源,热液堆积而成的“黑烟囱”有金、银、铜、锌、铅等金属,冷泉的产物之一就是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
冷泉生物群和热液生物群是一样的吗?
01冷泉生物群和热液生物群既有相似也有不同,生活在冷泉中的微生物大多是化能自养微生物,它们依靠化学反应获取能量并合成有机质,冷泉流体和热液流体中通常都含有大量的甲烷,在两种生物群中都会发现甲烷氧化菌,不同的是,热液流体中富含多种金属离子或氢气等,很多微生物会以金属离子或氢气等为食。
海底是“漏”的。除了冰冷的海水往下向海底的岩层或沉积物中渗漏以外,不同温度、不同成分的流体也会从海底以下的地层中向海水中喷逸。当流体成分以碳氢化合物(甲烷或其他高分子量碳氢气体)、硫化氢或二氧化碳为主,并且温度与海水相近时,就被称为冷泉;当流体富含各种金属元素和气体组分,并且温度明显高于周围海水的温度时,便是所谓的热液。有趣的是,在这些流体喷出的地方,往往发育了茂盛的冷泉或热液生物群落。然而,由于环境的制约,冷泉生物群和热液生物群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着显著的不同。
以微生物为例,生活在冷泉和冷泉环境中的微生物大多是化能自养微生物,它们依靠化学反应获取能量并合成有机质。因此,形象地说,它们都是依靠“吃”流体中的化学物质生存的。由于冷泉流体和热液流体中通常都含有大量的甲烷,因此,既能在冷泉环境也能在热液环境中发现甲烷氧化菌。有意思的是,在冷泉环境中,这些甲烷氧化菌必须与硫酸盐还原菌组成一个“共生体”才能够发挥作用,双方离开彼此均不能存活。它们或构成球状,或构成圆柱状,通常是甲烷氧化菌的细胞群被硫酸盐还原菌群完全或部分地包裹住。平均来说,甲烷氧化菌与硫酸盐还原菌数量的比例为1:2。
与冷泉流体化学组成不同的是,热液流体中富含多种金属离子或氢气等。因此,在热液环境中,很多微生物会以金属离子或氢气等为“食”,许多氢氧化菌、铁氧化菌、铁还原菌或锰氧化菌等能够在这里自在地生活。
当然,温度也是影响热液和冷泉微生物类群差异的一个主要因素。由于高温的影响,海底热液环境中居住着许多喜好“炎热”的“居民”,它们就是人们常说的嗜热微生物和超嗜热微生物。
与微生物相似,冷泉动物群和热液动物群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差异。目前已经发现的冷泉动物物种超过210种,而热液动物物种则更是超过了500种。其中,管状蠕虫、贻贝、帽贝、蛤、虾、蜗牛、腹足类动物等是热液或冷泉环境中常见的原住民。多毛类、螃蟹、海葵、藤壶、海绵、棘皮动物等也常栖息于热液或冷泉环境中。
尽管在热液和冷泉环境中都有管状蠕虫、贝类等动物的踪迹,但它们在生物分类学上却隶属于不同的种属,在生理特性上也有很大的差异。以管状蠕虫为例,热液环境中生活的管状蠕虫,最快每年可以长0.8米,被认为是地球上生长速度最快的动物之一,其管体的长度最长可以达到3米。相比之下,生活于冷泉环境中的管状蠕虫,则生长非常缓慢,它们要活到250岁才长到2米长!如此“高龄”,即便对于地球上其他“长寿”动物而言,也实属罕见。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