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得益于俄朝之间大规模的武器弹药贸易,俄罗斯军工企业的弹药生产压力有了显著下降。这使得莫斯科方面有充足的余力调整弹药生产计划,在提高精确制导弹药数量的同时,不会影响前线常规弹药的供应。

而随着这些精确制导弹药的铺开普及,一线俄军的作战效率也在稳步提升。以至于当外界普遍认为俄乌双方即将在阿瓦迪夫卡方向上展开新一轮如同巴赫穆特战斗的大规模巷战时,乌军猛然发现,俄军已经开始在用BM-30火箭炮发射的9N349末敏弹,来精确摧毁乌军增援部队了。

东方强援起效,乌军猛然发现,落在自己头上的炮弹,变得越来越准

【遭到9N349末敏弹攻击的乌军阵地】

这对于阿瓦迪夫卡方向的乌军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末敏弹作为一种专业反装甲车辆弹药,具有很高的智能性与打击精度。简单来说就是,在末敏弹脱离主弹体后,其携带的红外制导模块就会主动开始搜索视场内3-5µm和8-14µm波段的红外热信号,并在发现信号后使用自锻成型战斗部攻击信号源。

至于末敏弹为什么会搜索打击这2个特定波段的信号源?则是因为战场上的热源信号相当复杂,除了各种因战斗产生的火焰、烟雾外,还包括炮弹、炸弹炸出来的“热土”以及被摧毁的车辆与设备残骸。甚至于,连作战人员自身散发出来的红外信号,在高性能红外模块眼里也是如火焰般耀眼。

东方强援起效,乌军猛然发现,落在自己头上的炮弹,变得越来越准

【燃烧的BMP-2步兵战车残骸】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让末敏弹瞄准所有热源的话,那么即便是BM-30这种单发火箭可以携带5枚,一次齐射可投送总计60枚末敏弹的自行火箭炮,其命中率也会低到一个令人发指的水平。

因此,末敏弹需要具备一定的甄别目标能力,而3-5µm和8-14µm波段的红外热信号,则恰好与车辆发动机发出的热信号相重叠。这意味着能够发出这种热信号的目标至少拥有一台正在工作的发动机,而只要击毁发动机,哪怕是主战坦克也会当场失去作战能力。

东方强援起效,乌军猛然发现,落在自己头上的炮弹,变得越来越准

【末敏弹工作原理示意图】

=此外,这种“智能化”的目标识别与打击能力使得末敏弹对于实时侦察能力的要求并不高,而集束式的末敏弹药投送手段又让其可以对一个较大范围的区域进行覆盖式射击。再加上现阶段乌军装备的大多是临时征用的民用车辆,而非具有防护能力的坦克装甲车辆。

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使得俄军在使用末敏弹打击乌军时,往往可以重创乌军的车辆机动能力,让他们只能用2条腿机动,进而削弱乌军部队往前线的增援效率。

东方强援起效,乌军猛然发现,落在自己头上的炮弹,变得越来越准

【乌军征用的民用小皮卡】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机动能力的下降不光会影响增援效率,也会影响部队的撤退效率。事实上在俄乌冲突爆发初期,俄军的大规模穿插包围之所以没能取得预想中的战果,除了因为长途奔袭导致的部队战斗力下降外,也有大量乌军乘车沿公路快速撤出包围圈的因素存在。

毕竟,得益于现代化的公路设施与越来越先进的轮式车辆,现代军队沿公路的机动速度往往可以达到每小时上百公里。对于任何需要执行穿插包围任务的作战部队来说,这都是个难以拦截的速度。而想要阻止敌军部队利用公路快速撤离,除了“破坏公路”这个损人不利己的办法外,就只能想办法让敌军没有车可以坐了。

东方强援起效,乌军猛然发现,落在自己头上的炮弹,变得越来越准

【被摧毁的乌军悍马车】

很显然,俄军并不会介意阿瓦迪夫卡的乌军到底有没有足够的车可以坐,而如果乌军真的出现了车辆运力与人员规模严重不匹配的情况,那么当俄军开始封锁阿瓦迪夫卡包围圈时,包围圈内的乌军将很难成功突围。

值得一提的是,俄军对BM-30火箭炮的使用方法也在发生改变,开始强调单车作战而非以前的集群使用。

而促成俄军改变战术的理由也很简单,一来是因为乌军的反炮兵技术正在越来越娴熟,贸然在靠近前线的区域集群活动与作战很容易遭到海马斯的针对性打击。

二来是因为在俄军的侦察无人机与侦察卫星越来越多后,俄军对于乌军靠近前线的纵深区域侦察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再辅以不断增长的精导弹药产量,使得俄军可以让BM-30火箭炮像乌军使用海马斯火箭炮那样,依托前线传来的实时目标信息,对这些目标发起数十上百公里的远程打击。

前段时间不断披露的俄军使用9M544空爆火箭弹攻击乌军后方火车站以及兵员、物资集结点的视频就是个例子,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此次对阿瓦迪夫卡的攻击中,俄军的BM-30很可能也没有靠近战线,而是在安全区域实施的攻击。

东方强援起效,乌军猛然发现,落在自己头上的炮弹,变得越来越准

【BM-30火箭炮使用的9M544破片火箭弹】

这无疑将大幅提高乌军反制俄军火炮的难度,再考虑到阿瓦迪夫卡已经被俄军半包围,以及乌军的兵员数量与装备库存都存在明显短缺等其他客观因素。

虽然外界已经开始将阿瓦迪夫卡视为“第二个巴赫穆特”,但在我看来,俄乌双方围绕阿瓦迪夫卡的战斗大概率不会持续太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