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相信很多人对单片机驱动蜂鸣器原理是什么与设和蜂鸣器电路工作原理设计是怎样的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单片机驱动蜂鸣器原理是什么与设和蜂鸣器电路工作原理设计是怎样的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单片机驱动蜂鸣器原理是什么与设
单片机驱动蜂鸣器就是利用单片机来控制蜂鸣器发声。
单片机通过控制输出口的电平来控制蜂鸣器发声。具体来说,你可以将蜂鸣器连接到单片机的某个输出口,并在程序中控制这个输出口的电平。当输出口输出高电平时,蜂鸣器就会发声;当输出口输出低电平时,蜂鸣器就会停止发声。
在设计这样的系统时,你需要注意蜂鸣器的工作电压和额定电流,并确保单片机的输出口能够满足这些要求。你还需要考虑蜂鸣器的阻抗,并选择合适的电阻来限流。
在软件方面,你需要编写程序来控制单片机的输出口,并在程序中指定蜂鸣器发声的时间、频率和持续时间。这可以通过设置循环定时器或使用信号处理函数来实现。
总的来说,单片机驱动蜂鸣器需要考虑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两个方面。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
蜂鸣器电路工作原理设计是怎样的
蜂鸣器电路的工作原理蜂鸣器电路原理图使用SH69P43为控制芯片,使用4MHz晶振作为主振荡器。
PORTC.3/T0作为I/O口通过三极管Q2来驱动蜂鸣器LS1,而PORTC.2/PWM0则作为PWM输出口通过三极管Q1来驱动蜂鸣器LS2。另外在PORTA.3和PORTA.2分别接了两个按键,一个是PWM按键,是用来控制PWM输出口驱动蜂鸣器使用的;另一个是PORT按键,是用来控制I/O口驱动蜂鸣器使用的。连接按键的I/O口开内部上拉电阻。
先分析一下蜂鸣器。所使用的蜂鸣器的工作频率是2000Hz,也就是说蜂鸣器的驱动信号波形周期是500μs,由于是1/2duty的信号,所以一个周期内的高电平和低电平的时间宽度都为250μs。软件设计上,将根据两种驱动方式来进行说明。
a)蜂鸣器工作原理:PWM输出口直接驱动蜂鸣器方式
由于PWM只控制固定频率的蜂鸣器,所以可以在程序的系统初始化时就对PWM的输出波形进行设置。
首先根据SH69P43的PWM输出的周期宽度是10位数据来选择PWM时钟。系统使用4MHz的晶振作为主振荡器,一个tosc的时间就是0.25μs,若是将PWM的时钟设置为tosc的话,则蜂鸣器要求的波形周期500μs的计数值为500μs/0.25μs=(2000)10=(7D0)16,7D0H为11位的数据,而SH69P43的PWM
输出周期宽度只是10位数据,所以选择PWM的时钟为tosc是不能实现蜂鸣器所要的驱动波形的。
这里将PWM的时钟设置为4tosc,这样一个PWM的时钟周期就是1μs了,由此可以算出500μs对应的计数值为500μs/1μs=(500)10=(1F4)16,即分别在周期寄存器的高2位、中4位和低4位三个寄存器中填入1、F和4,就完成了对输出周期的设置。再来设置占空比寄存器,在PWM输出中占空比的实现是
通过设定一个周期内电平的宽度来实现的。当输出模式选择为普通模式时,占空比寄存器是用来设置高电平的宽度。250μs的宽度计数值为250μs/1μs=(250)10=(0FA)16。只需要在占空比寄存器的高2位、中4位和低4位中分别填入0、F和A就可以完成对占空比的设置了,设置占空比为1/2duty。
以后只需要打开PWM输出,PWM输出口自然就能输出频率为2000Hz、占空比为1/2duty的方波。
b)蜂鸣器工作原理:I/O口定时翻转电平驱动蜂鸣器方式
使用I/O口定时翻转电平驱动蜂鸣器方式的设置比较简单,只需要对波形分析一下。由于驱动的信号刚好为周期500μs,占空比为1/2duty的方波,只需要每250μs进行一次电平翻转,就可以得到驱动蜂鸣器的方波信号。在程序上,可以使用TIMER0来定时,将TIMER0的预分频设置为/1,选择TIMER0的始终为系统时钟(主振荡器时钟/4),在TIMER0的载入/计数寄存器的高4位和低4位分别写入00H和06H,就能将TIMER0的中断设置为250μs。当需要I/O口驱动的蜂鸣器鸣叫时,只需要在进入TIMER0中断的时候对该I/O口的电平进行翻转一次,直到蜂鸣器不需要鸣叫的时候,将I/O口的电平设置为低电平即可。不鸣叫时将I/O口的输出电平设置为低电平是为了防止漏电。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