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很多人可能对野草优秀散文和鲁迅的《野草》全文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野草优秀散文和鲁迅的《野草》全文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野草优秀散文

我上山锻炼经过的山坡,是个杂草丛生的地方;因离市区远,既不在当权者的视野之内,也不在园林工人的管辖之下,野草遍地,无人理睬,任其自由生长,所以非常茂盛。
有了草,就有了生机!
初春,响起第一声春雷,迎来第一场春雨,山坡骤然泛起淡淡的绿:野草使劲地钻出地面,比赛似的,你追我赶,生根发芽,霎时间,绿遍山坡,像燃起熊熊的火焰;哪怕是一棵单叶草,也举起一面绿色的旗帜。
到了夏天,雨季来临,各种野草,肆无忌惮地疯长:有宽叶子的草,有窄叶子的草,有高杆子的草,有沿着地面爬蔓的草……有的有枝有叶有花有果,像小树似的;有的小秸小叶,貌不惊人,却照样秀穗结籽,一派昂然生机。对比之下,广场上的那片草坪真是不争气——那可是从外国引进的草。园林工人,迎寒风,顶烈日,施肥浇水,喷药捉虫,辛勤耕耘,无微不至,结果还是长得“弱不禁风”。这让我想起百般呵护下的中国小皇帝,想起背着沉重书包、天天拼命做作业的小学生,想起星期天节假日不情愿地学钢琴学绘画或补课的孩子,不免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悲哀。“文革”时有个著名的口号:“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是用来批判资产阶级路线的,今天借用来比照草坪上的草到很有意思。你看,园林工人仔细地把“国产的草”拔了,光留着“进口的草”,可它偏偏长不好;他们怎么就没想到“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呢?
野草的生命力却始终是旺盛的!
你看,野草牢牢扎根在泥土之上,生机勃勃,英气逼人。我仿佛能听到它诞生时的痛苦嘶叫和生长时的欢乐歌唱。人们常说:“没有人看见草生长”,何不到山坡上看看?
你看,有一种小草,仅有两三厘米高,叶片很小很小,却开了几朵米粒大的蓝色花朵;这蓝色的小精灵,并不在乎别人是否留意自己的存在,默默无闻地生长,有滋有味地生活。“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富有生机的生命浓缩成悄无声息的瞬间的美丽,高傲地挺立在山坡上,真为我们小百姓争气。正是,既然来到世上,就不能不开花。大自然如此美妙,如此公平,当然是包括野草在内的;它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与大地上的万物共生存,仅此一点,就足以让我们平头百姓充满自信。
别以为冬季的野草一无所有,无所事事。你看,枯草下面紧贴地面的部分,还保持着绿意,向人们昭示生命的'传承;即使表面看似枯萎的,也并没有在安眠中死去,而是做着我们不知道的梦。就如同我们从一粒种子中看不到花朵的美丽芬芳、果实的醇香甘甜、茎杆的分枝结构、叶片的光合作用、庞大的植根体系,以及复杂的维管束组织,但是所有这些精妙绝伦的有序结构,又全无遗漏地深藏在貌不惊人的种子之中。一粒种子就是一座完整的物种基因库,它贮存了历史,也孕育着未来。听说,一块干燥的苔藓在博物馆中度过了120年,遇水后还能照样成活;戈壁上有一种植物,只要一下雨,它就立即生根、长叶、开花、结果,仅在8天里就能完成一株显花植物全部的生命周期。平时,这些不被人们注意的小草,在沉睡中耐心等待,一旦时机到来,便马上展示它生命的辉煌。
我突然想起上世纪50年代看过的电影《昆仑山上一棵草》。昆仑山是沙石山,寸草不生的,然而就在这飞鸟都难以飞过的荒芜的石头缝隙里,一棵小草顽强地生长着,正是因为环境气候条件太恶劣了,因而它成了人们敬佩的对象。当年生活在那里的人引以自豪地说:“我是昆仑山上的一颗草。”很朴实地形容自己要像昆仑山的那棵小草一样在艰苦的地方扎根;同时,“你还不如昆仑山上一颗草”也就成了当时最鄙视最骂人的话。昆仑山上一颗草是对昆仑山植被稀少的形容,然而,它能把握生命的风帆,进行着不懈地抗争。我常想,如果能做一颗大树固然很好,倘若不能,就做一棵小草吧。
鲁迅在《野草》题词中说:“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残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野草”昭示了一种伟大的力量,预见了一个光明的未来。鲁迅对朋友说过,他的哲学都在《野草》里。我忽而觉得,山坡上的这一片野草,不就是一篇充满哲学意味的大文章吗?

返回目录

鲁迅的《野草》全文

原文: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但我坦然,欣然。

我将大笑,我将歌唱。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

鲁迅记于广州之白云楼上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背景:

《野草》是一部充满着象征主义的散文诗集,象征主义作为一个自觉的文艺流派运动是从19世纪80年代法国作家让·莫瑞阿斯在《费加罗报》发表《象征主义宣言》时开始发展起来的,到20世纪20年代形成一个具有较大影响的世界范围的现代派文艺运动。

从1918年到1924年,《新青年》《晨报副刊》《小说月报》《文学旬刊》《文学周报》《学灯》《觉悟》《语丝》等刊物上。

陆续发表了刘半农、沈颖、周作人、两谛(郑振铎)、沈性仁、张定璜、苏兆龙等人翻泽的屠格涅夫、波德莱尔的散文诗,有的刊物还专门发表了介绍和讨论散文诗的文章。作者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陆续发表了23篇散文诗,编成《野草》。

2、时代背景:

20世纪初期,中国政治时局动荡不安,军阀混战,段祺瑞政府把持了北京政权后,中国陷入了五四运动之后最黑暗的时期。军阀政府“既摧残全国学生工人争取自由运动,惨杀无辜。又主使川湘桂粤东南东北数次战争,扰害闾阎。”

五四新运动出现了逆转和挫折,《新青年》团体散掉后,鲁迅有种在沙漠中孤军奋战的感觉。他把自己描写成在旧战场上徘徊的余零兵卒,找不到目标和意义。

而与周作人的失和以至决裂,使鲁迅极力维持的完整的家的概念不复存在,鲁迅精神家园最后的整合的依托四分五裂,再者,女师大事件也给鲁迅情绪带来很大的影响,作者鲁迅为了记述这一过程,创作了一系列反映军阀混战及内心苦闷的散文诗。

3、创作过程:

这部诗集所收的23篇散文诗,作于1924年至1926年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作者鲁迅在1932年回忆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

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不过已经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作随便谈谈。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野草(鲁迅创作散文诗集)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