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后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即 16+1 倡议)启动。虽然历史背景勾勒出一种遥远而友好的关系,两国关系的核心在于 2018 年至 2022 年的转型时期。16+1 框架下的佩列沙茨大桥的建设是一个缩影,推动克罗地亚进入了所谓的"钻石阶段"关系。然而,随着全球地缘政治变化的影响,尤其是 COVID-19 疫情、中美紧张关系和俄乌冲突,促使克罗地亚重新调整了对华态度。

中美竞争与俄乌冲突背景下的克罗地亚与中国对外关系。

介绍

1992 年,克罗地亚作为新成立的国家获得国际社会承认,同年中国与克罗地亚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自此以后,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合作。两国外交关系已持续 30 多年,友好但又略显疏远。

中克两国在 2018 年至 2022 年的转型时期,以雄心勃勃的佩列沙茨大桥项目为代表的经济合作将双边关系提升到了被诗意地称为"钻石阶段"的阶段。

中国与克罗地亚保持外交关系,政治关系总体稳定,两国高层互访较为频繁,政治对话机制已建立,政治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

21 世纪初,作为一个新国家,克罗地亚的主要外交政策目标是加入北约和欧盟,因此几乎没有空间与西方集团以外的国家建立关系。在 16+1 倡议建立时,克罗地亚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热情。克罗地亚代表团由外交部长代表参加了 2014 年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的峰会,克罗地亚总理在 2015 年苏州峰会上再次缺席。2016 年,安德烈·普连科维奇担任新任克罗地亚总理,他改变了对华态度,积极探索双边和 16+1 倡议框架内的经济合作可能性。

经济合作

中国和克罗地亚的经济关系取得了一些进展,两国都表示有兴趣扩大贸易和投资。中国的“16+1”倡议和“一带一路”倡议为加强经济合作提供了平台。克罗地亚专家表示,克罗地亚作为一个小型经济体,可以从“一带一路”融资和项目计划中受益。

贸易关系有所发展,但经济交流规模不如与其他一些国家那么大。两国继续表达增加贸易量和探索新投资渠道的愿望。中国直接投资总额仍然很低。塞尼风电场就是中国在克罗地亚投资的一个例子。该项目价值评估为 2.3 亿欧元,年发电量为 5.3 亿千瓦时。该风电场雇用了中国和克罗地亚工人,并通过纳税为市政预算做出贡献。

2017 年,中国骆驼集团投资了 Rimac Automobili 公司,该公司在电池和电动汽车市场以创新和技术先进而闻名。这项初步交易在一年后达成,双方成立了合资企业。Rimac 和骆驼集团在中国投资了一家工厂,生产电动汽车和公共汽车的发动机部件。投资总额为 1.58 亿美元,其中 Rimac 投资 500 万美元及其技术,其余由骆驼集团提供资金。Rimac 拥有新工厂 40% 的所有权,这是 Rimac 在克罗地亚以外拥有的唯一一家工厂。接下来,作为特斯拉和兰博基尼经销商的 Kingsway 集团于 2021 年在上海开设了一家豪华的 Rimac 汽车沙龙。

文化教育交流和旅游

文化和教育交流在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联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语言项目、学术合作和文化活动等举措有助于加深中国和克罗地亚人民之间的了解。

中国和克罗地亚通过建立项目,并保持对教育、文化和学术交流的兴趣。此类项目并不多,但越来越多的克罗地亚人开始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孔子学院(及其分支机构),该学院于 2012 年 5 月 13 日在萨格勒布大学成立,当天正值克罗地亚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20 周年。

孔子学院旨在加强克罗地亚和中国之间的教育合作,开设课程并推广汉语,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孔子学院在中小学和大学开设课程,并作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它也是各种文化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让克罗地亚公民更接近中国文化。它还努力告知与中国开展业务的方式和机会。

萨格勒布大学自 2004 年起开设汉学专业,北京外国语大学自 2006 年起开设克罗地亚语专业。中国和克罗地亚于 2013 年签署了教育领域合作计划,并于 2018 年续签。该计划为克罗地亚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各种赴华学习访问机会。疫情期间,学习旅行被搁置,但有迹象表明,教育领域的合作将再次升温。

其中最重要的目标是支持萨格勒布大学汉学系建立完整的汉学研究课程,并积极参与国际孔子学院网络。从 2021 年起,孔子学院的战略重点将转向旅游、创意产业和数字化转型。

在疫情爆发前的几年里,克罗地亚经历了中国游客的激增。2018 年,约有 25 万中国游客访问了克罗地亚,并在当地过夜近 35 万。克罗地亚旅游局在上海开设了代表处,并于 2019 年全年为中国旅行社组织了网络研讨会和研讨会。自 2019 年以来,疫情导致中国游客暂停入境。

"钻石阶段"短暂合作

从历史上看,克罗地亚的战略重点是欧洲-大西洋一体化,尤其是北约和加入欧盟,这使得与中国的潜在合作被边缘化。2012 年 16+1 机制出现后,克罗地亚最初持谨慎态度,直到 2016 年在中右翼政府的领导下才积极参与。佩列沙茨大桥的建设是一个变革的契机,该大桥主要由欧盟资助,但由中国路桥公司承建。克罗地亚在这一"钻石阶段"的外交言论表现出乐观情绪,并期待在旅游、农业和体育产业等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合作。

2019 年 4 月,两国关系已进入"钻石阶段"。从诗意的角度看,这意味着两国之间已经建立了牢固而宝贵的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的主要推动力是佩列沙茨大桥的建设,克罗地亚从欧盟获得了该大桥总造价的 85% 的资助。中国对这个基础设施项目特别感兴趣,因为它可以为未来欧盟资助的项目招标提供参考。中国东南欧商会 (CSEBA) 发言人解释说,这个项目对中国来说是进一步进入欧洲市场的一种方式,并强调 CSEBA 协助中国公司准备了招标所需的所有必要文件。

克罗地亚官员表示,佩列沙茨大桥项目只是众多计划和讨论项目中的第一个,这些项目涉及造船厂、医疗旅游和农业投资。不过,最终几乎没有实现。尽管如此,当时的乐观情绪很高。在 2018 年 11 月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克罗地亚总理普连科维奇将佩列沙茨大桥的建设描述为一个具有"三重象征意义"的项目:它连接了克罗地亚领土的分裂部分,是欧盟在给定的多年期财政框架内资助的最大基础设施项目,它将继续成为克罗地亚和中国伙伴关系的象征。

2019 年 4 月,克罗地亚政府准备了一系列文件、备忘录和协议,供两国签署,涉及经济、贸易、农业投资、交通、物流、科技、创新、文化、教育和旅游等领域。这些协议包括:双边资助研发项目;体育合作以及向中国体育俱乐部转让克罗地亚体育知识;加强特殊旅游形式的合作;寻求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伙伴关系;以及与华为签署关于在工业、创新和技术方面建立合作的备忘录。

佩列沙茨大桥是连通性和战略伙伴关系的象征,成为不断演变的叙事的焦点。由于大桥项目的成功,媒体的正面报道描绘了克罗地亚准备加强与中国合作的景象。克罗地亚媒体的头条新闻暗示中国已经“发现”了克罗地亚各个行业的潜力,这激发了人们对经济的乐观情绪。

中美竞争与俄乌冲突背景下的克罗地亚与中国对外关系。

西方与中国关系降温

然而,“钻石阶段”的兴奋感是短暂的。新冠疫情、中美之间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以及俄罗斯 2022 年 2 月对乌克兰的侵略引发了一段重新调整时期。全球地缘政治动态,尤其是西方与中国之间紧张的关系,对克罗地亚的立场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克关系最初的升温让位于更为谨慎的态度,受到对安全、经济考虑以及与欧盟-中国关系更广泛协调的担忧的影响。

2019 年,在杜布罗夫尼克举行的 16+1 峰会上,欧盟与中国的关系被象征性地称为"钻石阶段",这一年被证明是双方关系的巅峰之年。中欧峰会试图克服贸易争端,但随后发生的事件,包括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于 2021 年卸任以及越来越多的欧洲政策制定者对中国表示怀疑,为双方关系奠定了不同的基调。

在这一瞬息万变的形势下,中克关系出现倒退,反映出整个欧洲大陆对中国日益审视和怀疑的普遍趋势。曾经著名的佩列沙茨大桥象征着合作的新时代,但随着全球紧张局势加剧,这座大桥却遭遇阻力。波罗的海国家退出 16+1 合作机制,全球供应链中断,进一步削弱了该框架的效力。曾经高调提倡提升与中国关系的克罗地亚政界人士开始更加谨慎。之前讨论的项目,包括中国对老旧造船厂的潜在投资和里耶卡港的重建,均未能实现。一家中国电信公司在克罗地亚引入 5G 技术的安全担忧导致该项目无限期暂停。

保持中立和静默无闻

2022 年是中克关系的里程碑之年,但建交 30 周年的庆祝活动却变得低调起来。佩列沙茨大桥项目的竣工最初被视为重燃"钻石舞台"的机会,但最终未能重新点燃热情。克罗地亚高级官员没有出席中国大使馆的活动,这表明他们的态度更为保守。

佩列沙茨大桥通车庆典也反映出基调的微妙变化。与之前将该项目誉为欧盟、克罗地亚和中国"三方共赢"的合作故事不同,此次庆典尽量减少中国参与,只关注克罗地亚。包括总理普连科维奇在内的克罗地亚官员的言论转向国内象征,强调该项目的国家和战略意义。虽然普连科维奇承认中国的作用,但显然中国和路桥公司不再处于醒目地位。

克罗地亚的立场体现出一种战略平衡行为,正如总理普连科维奇 2020 年 10 月接待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时的言论所表明的那样。在中美紧张局势升级的背景下,克罗地亚力求保持中立,强调希望根据全球开放市场原则,在与两国的关系中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

短短几年间,克罗地亚与中国的“钻石阶段”伙伴关系就转变为中立和静默政策。静默政策通常是小国在外交政策中采取的,即对某些问题保持沉默。克罗地亚似乎是在中美关系动荡的背景下采取了这一政策。

公众和媒体的看法

了解克罗地亚公众和媒体对中国的看法,使这一叙述更加复杂。2017 年之前,克罗地亚媒体上有关中国的新闻很少,深入分析很少,政治或经济报道也几乎不存在。普通克罗地亚读者偶尔可能会偶然看到政治中立的报道,通常伴随着克罗地亚政要访问中国。

2017 年,尤其是在 2019 年 4 月中国在克罗地亚参加 16+1 杜布罗夫尼克峰会期间,这种叙事开始发生变化。随后,媒体报道激增,许多文章为克罗地亚读者提供了对 "16+1" 平台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见解,其中许多文章是首次刊登。这些新闻最初是正面的,但未能保持其势头。

2020 年标志着克罗地亚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发生了转变。新冠疫情使中国成为克罗地亚媒体的常规话题,为报道引入了更具批判性的视角。

早在疫情爆发之前,克罗地亚媒体就开始出现与中国有关的新闻。媒体报道了一系列话题,从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到贸易战、中国军费开支的增加以及各种安全问题。文章经常带有批判性的观点,质疑中国的意图和行动。

俄乌冲突为克罗地亚对中国的分析增加了另一个层面。这场冲突对全球地缘政治的影响,加上中国中立的立场,成为克罗地亚媒体关注的焦点。这场战争为全球地缘政治的讨论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影响了克罗地亚在不断变化的全球格局中的定位。

媒体叙事的转变反映了更广泛的社会情绪,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与中国结盟的地缘政治影响。在"钻石阶段"设想的积极经济前景越来越被与安全、技术和与西方伙伴结盟有关的担忧所掩盖。

公众对中国投资的看法,曾经是乐观和好奇的,现在开始转向怀疑和谨慎。社交媒体平台、论坛和评论文章中,关于深化与中国关系的潜在风险的讨论越来越多。曾经对中国投资的欢迎态度开始转变为更加警惕的立场,要求对长期影响进行彻底评估。

挑战与机遇

虽然两国关系总体上是积极的,但与任何国际伙伴关系一样,中克关系也面临挑战。这些挑战可能包括政治制度差异、文化差异和经济优先事项的差异。然而,两国都有机会通过开放的沟通和持续的合作来应对这些挑战。

全球和地区形势也影响着中克关系的发展。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角色及其在各种全球问题上的立场可能会影响其与包括克罗地亚在内的各个国家的关系。同样,欧洲的地区动态也会影响中国与克罗地亚同行的交往方式。

结论

总之,中国和克罗地亚发展了积极合作的外交关系。

克罗地亚与中国的外交轨迹,从遥远而友好的友谊,到经济合作的"钻石阶段",再到随后的中立,是塑造全球关系的复杂动态的一个缩影。佩列沙茨大桥项目最初被誉为中克合作的象征,后来成为国际事务更广泛转变的象征。

新冠疫情、大国关系紧张升级以及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对克罗地亚对华政策的重塑起到了关键作用。从"钻石阶段"的战略拥抱到全球不确定性下的谨慎平衡,克罗地亚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浪潮中驾驭自如。

虽然"钻石阶段"可能已经减弱,但重新合作的潜力仍然潜伏。随着世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和国际冲突等多方面挑战,克罗地亚在塑造全球合作话语方面的作用应该得到认可。决策者的选择将决定"钻石阶段"是转瞬即逝的时刻,还是持续而有弹性的伙伴关系的前兆,这种伙伴关系将使西方和中国在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格局中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来源:欧盟"中国-中东欧研究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