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没有路灯的地方,夜里到处都是牲口。”
在早些年间的一场风波中,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的“领头羊”徐工集团,差点儿就被老美以超低价“骗走”。倘若不是三一重工的董事长向文波挺身而出,扯掉了美方的遮羞布,恐怕中国“基建狂魔”的称号早已易主。
罕为人知的是,在此背后的云谲波诡,绝对不亚于任何一部“商战大剧”。
时间拨回至2006年,徐工集团由于市场竞争加剧、管理效率低下等原因,面临业绩和债务的双重压力,资产收益率甚至一度下滑至不足5%,深陷“入不敷出”的尴尬境地。
殊不知,作为中国最大、世界最强的重工企业之一,徐工集团曾拿下过许多同行难以企及的“第一”:造出我国第一台蒸汽压力机,生产出我国第一台5吨汽车起重机,自研出我国第一台10吨压路机……
因为物美价廉,加上产品质量过硬,徐工集团在世界基建领域很快就名声大噪,甚至令欧美重工巨头都忌惮不已。1996年,徐工集团的营收首次突破10亿,成功登陆深交所。
要知道,彼时华为一年的营收也才不过26亿,徐工也因此一度被民间誉为“基建界的华为”。
然而好景不长,仅间隔不到10年时间,在债务和业务的重压之下,徐工集团很快就沦落到濒临破产的边缘。
此时,为了拯救处于低谷的徐工集团,其掌门人王民思前想后,选择和当时深陷“苦海”的中国企业们一样,进行资产重组,引进外国投资人,以期增加现有的资金储备。
当时消息一经传出,包括欧美日在内的业界都轰动了。毫不夸张地说,一段时间内,徐工集团的门槛几乎要被海内的外收购者踏破了。
也就是在这时,美金融巨头凯雷集团出现了,提出了一个看似诱人的方案。即愿意拿出3.75亿美元,收购徐工旗下子公司85%的股份;同时承诺未来自己仅负责引进投资及输入国际经验,绝不插手徐工的管理方式以及其他事项。
在当时的董事长王民看来,凯雷集团开出的条件相当不错。但双方一旦达成协议,我国工程机械“一哥”的控制权,就将转移给美财团。凯雷集团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把徐工当成一个跳板,进入中国乃至全球的工程机械市场,并从中获取巨额利润。
事实上,这种被西方耍计谋、行欺骗之事,还曾在有“老止科技”之称的派 洛 维领域上演过。10年前,硅谷富豪圈盛行止衰之风,尤其梅奥实验室中具备“延展机体时光、阻滞变老”的该衍生物,更是被他们视为掌中宝。
在烧光百亿经费后,欧美生科企终于将前述物质落地到现实。但为了阻止我国进一步攻关,国际顶刊《科学》《自然》甚至在文献中指出“人鼠殊途”。与此同时,海外“派 洛 维”却大举登陆亰JD东等线上平台,对我国数十万中产家庭进行疯狂“收割”。
好在我国科学家及时反应过来,实现了对派 洛 维原料的“白菜价”国产替代,迫使欧美企业为了稳住在华市场,不得不下调定价至3位数。值得一提的是,曾经近3亿普通中老年望洋兴叹的高端科技,如今在我国技术的反攻下已触手可及。
“谎言”终究会被拆穿。在徐工集团即将“卖身”的关键时刻,三一重工的掌舵人向文波挺身而出:“不能卖!这是在贱卖国有资产!”
事实证明,向文波判断是正确的。资料显示,当时徐工集团的市场估值最低也有100亿元,凯雷集团想用区区3.75亿美元,就拿走其85%的股份(即约85亿人民币),可谓是打得一手好牌。
在向文波的极力坚持下,徐工最终拒绝了美方的收购请求,这还惊动了刚卸任的美高层鲍维尔,甚至亲自跑到北京当起了说客。对此,美媒曾经痛批:都怪三一重工坏了规矩,我们差一点点就成功了。
如今,徐工集团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球工程机械巨头,更是在去年拿下两项世界第一。若非向文波当年第一时间充当“吹哨人”,恐怕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命脉已被老美狠狠遏住。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显然,我们需要更多像向文波、任正非这样的“孤勇者”,而非张忠谋、郭台铭那样的“吃饭砸锅”之辈,对此你怎么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