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天,我们谈到了中国人在哈以冲突中的正确态度,也就是坚定的站在和平一边,要避反对哈马斯和以色列针对平民的暴行。观察网友的反馈,又能发现一个现象:每个中国人都有一定的倾向性,或者站在和平一边,或者就是支持哈马斯或者以色列,但是并没有出现一边倒的现象。

如果我们观察以色列地面战争开启之前的舆论战,哈马斯与以色列似乎都想在网络空间获得胜利,但是都没有赢。但是,双方较量的过程仍然值得我们思考。

以双方的舆论战没有赢家,那这这场冲突还有“正义”可言吗?

首先,哈马斯与以色列都在极力表达自己没有针对平民的袭击,塑造自己正义一方的形象,想获得更多的同情者。

哈马斯领导人显然担心针对平民暴行的愤怒会削弱外国政府的支持,声称发生的残杀以色列平民事件并没有得到高层的授权,哈马斯声称绑架多达150名参加附近音乐节的男女老少是造谣,并且明确否认有杀害儿童的行为。

到目前为止,哈马斯承认的大屠杀只发生于对色列军营的袭击期间爆发的混乱造成的错误,这很容易被理解为正义的。

哈马斯在一份声明中声称,“卡桑旅”的成员“努力瞄准以色列的军事和安全系统”并“试图避开平民”,同时指责外国媒体采用“以色列宣传”。一段在线视频显示,哈马斯士兵们抱着被俘的婴儿,喂养幼儿,而且非常细心。

以双方的舆论战没有赢家,那这这场冲突还有“正义”可言吗?

当然,以色列和西方媒体的宣传则完全相反:音乐会上四散奔逃的人群,哈马斯武装分子在滥杀平民。以色列视频显示,成人和儿童的尸体在家中被焚烧。以色列军官会站出来,反驳以军会随意轰炸巴勒斯坦楼房的说法,声称打击只针对哈马斯资产。

以色列空军还投放传单,命令加沙北部的巴勒斯坦居民放弃家园,为即将到来的地面入侵让路,声称这符合战争规则。以色列官员还声称,哈马斯故意将平民置于危险之中,作为“人体盾牌”,将他们杀死,然后将责任归咎于以色列。

当然,互联网上也有一些中性的视频,表达了巴勒斯坦人民对以色列军队的仇恨和愤怒,加沙地区日益加重的人道主义灾难。这两天,加沙医院的被袭,进一步引发了双方网友对支持哈马斯和以色列的撕裂。

以双方的舆论战没有赢家,那这这场冲突还有“正义”可言吗?

今天,我们就有必要就哈以冲突中的舆论战对战争进程的影响进行讨论。

首先,互联网的兴起,舆论战的地位获得的提升,给弱势一方面带来的公平。如果我们把哈马斯与以色列的宣传都当成舆论战的话,现在的确没有赢家,这还受益于自媒体的兴趣,西方主流媒体已经无法完全控制敏感信息的传播渠道。

以色列人一定会把哈马斯宣传成恐怖分子,而哈马斯会说自己是反抗压迫的义士,从网友撕裂的态度来看,谁都没有赢。

其次,哈以冲突没有绝对的正义方,这也决定了舆论战不会有胜利者。哈马斯这次重视舆论战,但是无法解释绑架平民,甚至滥杀平民的恶劣性质,甚至是这次冲突激化的直接责任者。

以双方的舆论战没有赢家,那这这场冲突还有“正义”可言吗?

以色列似乎想证明自己尊重战争规则,但是又无法解释对巴勒斯坦人民的长期欺压,以及军事行动给加沙带来的人道主义灾难。这也意味着,如果你的行为有问题,就会在舆论战层面存在道德污点,是很难洗白的。

最后,舆论战并不能真正决定战争的走向,反而为强势一方发动战争制造借口。哈马斯这次通过宣传似乎被很多人接受了,但是能阻止以色列的进攻吗?当然是没用的。美国、以色列、埃及、约旦等国将哈马斯认定为恐怖分子,并不会因为这场冲突而改变,其认定标准既与这个组织的行为有关,更与这个国家的利益和立场有关,这是很残酷的。

以双方的舆论战没有赢家,那这这场冲突还有“正义”可言吗?

在未来很长一段历史时间内,哈以冲突都将是世界舆论的焦点。每个人都会选择性的接受信息,这就是认知战,而谁能赢得认知战还存在变数。

要注意一点:这是四十年来积累的愤怒和仇恨的结果,绝对没有简单的正义和残暴,平民苦难将有可能有占胜任何一方的舆论战努力成果。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外交部从一开始就倡导和平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