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很多人可能对康熙末年国库空虚我们来看看钱都花到哪里去和康熙死时国库剩2716万两雍正剩3453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康熙末年国库空虚我们来看看钱都花到哪里去和康熙死时国库剩2716万两雍正剩3453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康熙末年国库空虚?我们来看看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康乾盛世,是中国连续时间最长的盛世。但是,康乾盛世也不得不面临财政亏空的问题。在康熙初期,国库大约有1400万两的结余,康熙用这笔钱平定了“三藩之乱”。随着全国稳定下来,农业恢复发展,清朝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

正常来说,康熙年间每年的财政收入在3000万两到4000万两之间。三藩之乱时期,财政收入最低的一年只有2700万两。战争结束后,财政收入迅速恢复。1686年,财政收入达到了3491万两,到1711年更是达到了4000万两。康熙末年,财政收入有所下滑,但是依然保持在4000万两以上。

财政收入的增加,使得国库也不断积存。1667年,国库有存银248万两。此后两年都有600万两到700万两的存银。在“三藩之乱”之前,国库存银达到了1400万两。平定三藩之乱期间,国库存银又迅速减少,到1678年仅仅剩下了330万两。

战争结束后,国库存银又不断增加。1686年,国库存银达到了2600万两,此后就基本维持在3000万两以上,到1709年,国库的存银达到了巅峰的4736万两。然而,在康熙最后一年(1722年),国库存银仅剩下了2716万两。

康熙到底把钱花到哪里去了?康熙自己讲出了两点原因,那就是“用师赈饥”。用师就是不断对准噶尔发动战争,而赈饥就是用来赈济灾民。康熙说的到底有没有道理,没有来具体计算一下。

康熙一生征战无数,自然花钱不少。平定“三藩之乱”后,康熙又平定台湾、反击沙俄、三征噶尔丹、驱准入藏,可以说几乎年年都在打仗,这个开销可不是一个小数据。在汉武帝时期,因为和匈奴打了几十年的仗,结果导致“天下户口减半”,而康熙打了几十年的仗,人口却增加了几千万,这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关于赈灾以及蠲免,康熙也的确花了很多钱。康熙皇帝首次在全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赈灾体系,一旦地方发生灾害,国库就立即拨款,并且减免受灾地区的赋税。根据《中国断代史·清史》提供的资料,从康熙初期到康熙四十四年,康熙因为赈灾而免除的赋税多达9000万两,是当时国库存银的两倍。

除了灾蠲之外,还有恩蠲、普蠲、荒蠲、逋蠲等,除了灾民之外,全国所有臣民都享受了蠲免收税的实惠。所谓“恩蠲”,就是庆典,皇帝巡幸,战争发生时,就对全国或者相关钱粮进行蠲免。康熙一共出巡129次,所到的地方都要免除赋税,这的确会减少财政收入。

康熙最大的减免税收政策是普蠲,也就是全国性的免税。康熙皇帝又两次推行普蠲,也就是每个省都享受了两次免税的待遇,仅仅是第二次普蠲见减免了全国3800万两的税收。有人做了统计,康熙一生一共给全国百姓减免了1.5亿两的赋税。

那清朝的财政收入如此高,国库如此充足,是不是赋税较高呢?在万历年间,经过张居正改革,明朝的财政收入大约为每年2200万两。考虑到清朝时期的白银购买力只有明朝的三分之一,那这个收入是相当的高了。万历年间的人口和康熙年间的人口相近,税率也相近,因此对比性很强。

但是万历年间却总是感觉民不聊生,这是怎么回事呢?在明朝时期,藩王、地主、官僚是有免税特权的,因此全国的税收基本由下层百姓来承担。万历年间总人口顶峰大约为1.6亿,交税人口6000多万。清朝入关后,废除了官僚地主的免税特权,并且规定土地多的多交税,因而使得普通百姓的负担是比较轻的。

康熙时期的人口巅峰大约为1.5亿,但是统计的丁口却只有2400万。康熙出巡的时候,看到大量的家庭“一户或有五六丁,止一人交纳钱粮;或九丁十丁,亦止二三人交纳钱粮”。康熙问他们为什么不缴纳赋税,他们就夸康熙盛名,让人共享盛世,康熙帝也只好笑笑而去。

根据巡查的结果,康熙决定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此项政策于1712年正式推行,具体措施就是以1712年的丁口数据为依据征收丁税,以后增加的人丁一律不收税。到晚期,康熙甚至在广东试验“摊丁入亩”,逐渐取消人头税。后来康熙的政策被雍正推广。

康熙对百姓非常大方,但是自己却非常节俭。康熙曾说:“当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以此为训,不敢过也”。他多次盘查宫中的花费,力求节约。他拿明朝的宫廷花销和清朝对比,“明朝费用甚奢,兴作亦广,一日之费,可抵今一年之用,其宫中脂粉钱四十万两,供应银数百万两。”明朝宫内有宫女9000多人,宦官10万人,而清朝宫女不过几百年,宦官不过3000人。

最初,光禄寺给宫廷的花销是每年70万两,后来康熙不断压缩,一直压缩到了7万两,是明朝的几十分之一。康熙在其他方面的花销也在不断压缩。例如理藩院,以前每年需要拿出80万两来宴请宾客,康熙将之压缩到了8万两。将明清作为对比,就发现康熙实在太节约了,要知道清朝的白银购买力只有明朝白银的三分之一左右。

当然,随着康熙后期吏治的放松,官场逐渐败坏了起来,许多地方官僚也贪污的钱粮,导致地方财政亏空。科臣郝林曾经上奏提到各省钱粮亏空的问题,康熙帝却非常自信地说:“朕非但为百姓,亦为大小诸臣保全身家性命也。钱粮册籍皆有可考,地方官借因公挪用之名,盈千累百馈送于人,若加严讯,隐情无不毕露,朕意概从宽典,不更深求……今即因数次巡幸,用钱粮四五十万,亦不为过。明年天下钱粮以次尽行蠲免,若留此亏空之项,以为官民之累,非联宽仁爱养嘉予维新之至意。”

可见,康熙以宽治国,认为官员贪污了的钱粮都能够通过文件来查出来,只需要严加审讯就能够查出来。在钱粮亏空的背景下,康熙居然下令免除天下一年的赋税,给百姓谋求福利。当然,官员的最终还是要解决的,这个问题就留给了心狠手辣的雍正了。

返回目录

康熙死时国库剩2716万两,雍正剩3453万两,乾隆剩多少?

细数在清朝的几位皇帝中,相对而言名气比较大的,应该要算康熙、雍正和乾隆了。其中,康熙和乾隆开创出了康乾盛世的局面,颇为后人乐道,所以名气明显更大一些。而雍正呢?也不差,在位期间既勤政爱民又勤俭节约。雍正的出现,在清朝绝对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点。

正因为如此,在他驾崩的时候,国库所剩银两才大概为3453万。这跟驾崩时国库所剩银两为2716万的康熙相比,明显要更为好些。那么问题来了,康熙跟雍正驾崩时,国库所剩银两在三千万左右,那乾隆驾崩时呢?国库所剩银两与雍正驾崩时国库所剩的银两相比,是增加了呢?还是减少了呢?本文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众所周知,康熙不同于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他在尚且年幼的时候就已经当上皇帝了。而正因他年幼,不为众臣信服,所以实权基本上都掌握在辅佐大臣的手中。尤其是鳌拜,那时俨然就是暗地里的皇帝。那时国库的银两相对而言并不算多,差不多只有几百万两的样子罢了。

后来康熙通过除掉鳌拜掌了实权,又一边攘外一边安内,并在这个过程中将国库储备的银两从原先的几百万两提升到了三四千万两。而之所以在他驾崩时库银仅剩不到三千万两,则主要跟他晚年变得昏庸和喜欢上过奢侈生活有比较大的关系。

康熙年间虽然经历了众多动荡的岁月,但是在康熙在位期间,康熙平三藩、收台湾。不管是吴三桂还是耿精忠,这些个老牌的“地主”都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叛军的平复,也为当时的清朝廷积累了大量的意外之财,这也使得康熙在位期间,让当时的朝廷有了大量的财富来充实国库。同时当地的农业也可以得到稳定的发展。

不过在后来,康熙晚年的时候,由于诸子夺嫡以及朝廷的腐败风气盛行。这也为康熙在位的后期,让当时的朝廷囤积的大量财富消耗很大。不过康熙在位期间,解决了朝廷的内忧外患。这也为后来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雍正继位以后,他老爹给他留的家底无疑就差不多是在不到三千万两的样子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并未像民间富户家中的败家儿子似的,只知道一味消耗老爹给自己留下的那点财产,而是颇懂得开源节流。虽然亲政之初,为了稳定朝纲和拉拢朝臣,他也花费了不少银两。但这之后,他又通过励精图治把用掉的银两给加倍赚了回来。而且他不同于自己的老爹,因为去世得比较早,在位仅十三年,所以可以说一直过得非常勤俭。所以在他驾崩时,国库所剩银两才会比康熙的多。

雍正在位期间,也是做了很多的好事和实事。况且雍正皇帝也是出了名的节俭,不仅对自己,同时也要求自己的身边人也是如此。为此当时的雍正还在朝廷颁布了一项政令,那就是对于宫廷浪费的人员,不管身份是否高贵,也定要严惩。俗话说勤俭持家,雍正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朝廷的银子积攒下来了。

不仅如此,当时的雍正为了充实国库,在即位之初,就开始大量整肃贪官,将康熙一朝遗留下来的财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同时还大力发展农业,在封建王朝的政治体系当中,都将农业的发展放在首位。为此雍正为了提倡农业的发展,竟然对农业有贡献的老农封赏八品的官衔,同时颁发“老农”的称号。并且在位期间,还实行了一系列的新政,其目的就是为了维护朝廷的财政。

雍正驾崩以后,乾隆继承了皇位。他在继位后的前期和中期阶段,表现还是颇为不错。起码对内能安抚得住民心,大力发展主流行业;对外则能驱敌赶匪,把大清朝的疆域扩大到了历史最大的程度。而在财务方面,正因为他对内对外都有良好表现,所以他处于鼎盛时期的时候,国库的库银曾一度达到7000万两的水平。

只可惜到他驾崩的时候,这些钱并未能留给嘉庆使用。而若这些钱都能留给他的继承人嘉庆,那在嘉庆继位的时候,便也不会因国库没钱而感到发愁了。不得不说,富极一时的乾隆一朝,在后期也开始贪图享乐。为此,乾隆六下江南,花费了大量的国库银两。

首先,乾隆晚年挣得多却也花得不少。

很多人可能都会感到很奇怪,既然乾隆在位期间曾赚了那么多钱,为何在他驾崩后,却并未给嘉庆留下多少钱呢?其实,之所以会导致这种情况出现,在很大程度是因为乾隆晚年挣得多却也花得不少。要知道,乾隆到了晚年阶段的时候,不仅在大事方面花钱很大手大脚,在私人生活方面,出手也向来很阔绰。那时的他颇为喜欢过奢侈享受的生活,所以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几乎每年国库的钱都会如流水一般从国库流出去。

其次,大贪官和珅这个“蛀虫”的存在。

出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由于大贪官和珅这个“蛀虫”。和珅从跟乾隆开始,就一直颇得乾隆宠信。期间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和巴结讨好乾隆,和珅边贪污,边对百姓横征暴敛。结果到了乾隆晚年的时候,国库所剩的银子变得越来越少,而和珅家的小金库里的财物却变得越来越多。此时乾隆为了不在死后落得个昏君的名声和继续过自己想过的奢侈生活,便逐渐于暗地里把和珅当成了自己的钱袋子。只要缺钱了,就跟和珅要。而和珅则趁机讨好乾隆,使得乾隆赋予他极大的权力。

就这样,乾隆晚年跟和珅主仆配合默契,一步步将国库和天下百姓手中的钱都转移到了和珅的手中。也正因为如此,嘉庆帝继位的时候,国库才会出现那么大的亏空。最后弄得他不得不对和珅这个大贪官下手,这才算是解决了钱财方面的问题。由此可见,乾隆驾崩的时候,清朝国库中所剩的银两已经少到很可怜的地步了。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