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欧洲议会11日对欧洲版《芯片法案》进行表决,并以587:10的压倒性情况通过。法案提议,欧洲应在接下来几年时间中扩增芯片产能,使到2030年欧盟芯片在全球占比翻倍。由目前的10%比例提升到20%,以在满足欧盟芯片需求的同时扩大对外出口。该法案呼吁通过增加投资及建设来提升欧盟供应链安全,将在芯片研发及创新方面注资33亿欧元。将建立覆盖欧盟范围的技能体系以增加人才供应,将构建危机应对机制以对欧盟半导体供应链风险进行评估与应对。该法案还寻求跟进政策许可情况,为欧盟芯片企业提供政策便利。该法案在得到欧盟理事会批准后,将正式生效。
7月3日中国限制镓、锗出口,7月11日欧洲议会即通过欧洲版《芯片法案》。强调促进欧洲芯片产能翻倍,加强供应链安全。不同于在北溪管道被炸及美国对欧通过高额补贴实施工业掠夺时的迟缓,欧洲议会此次在通过相关法案时的动作可谓迅捷。不过,欧洲议会提出在2030年相比现有芯片产能实现扩张一倍,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难度很大。或同欧盟在新能源等方面的诸多法案类似,最终以流产收场。
欧盟的芯片目标实施过程受到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一是芯片产业整体层面。受到美国对华进行芯片围堵及中国反制影响,芯片供应链呈现割裂态势。阵营对立态势加剧,欧盟在这时后知后觉地出台《芯片法案》。
面临中美两方面的不确定性,美国大举挥动单边大棒促进产业链流向北美。为此已向欧洲下手开刀,欧洲寻求自身产能扩增。这点恐怕为掌控供应链已不择手段的美国,便不会开绿灯。而中国对镓、锗的限制,引发工业矿产原材领域的连锁反应。镓、锗价格在连续上升,并推高终端半导体产品价格上涨。这些因素,使得执行能力本就不足的欧盟,其政策落实程度值得存疑。市场下行、动荡周期中,对欧洲资本缺乏足够掌控的欧盟试图逆周期大幅增加芯片产能,这很难让人看好。
二是欧洲自身经济环境的日益恶化。近年来,欧盟先后在美国谋划驱动下,受到英国脱欧及乌克兰危机的创伤。尤其是仍在持续的后者,对欧盟这一机制的冲击是长期深远的。建立在俄德能源合作基础上的欧盟能源自主局面自此落空,欧盟政治安全环境持续动荡,通胀及去工业化问题持续。
作为欧盟中枢国家的德法两国中,德国经济低迷,去年年底到今年一季度经济表现位居欧盟末位。法国在马克龙带头下举起战略自主旗帜,法国资源优先用于自身。欧盟整体范围的能源危机也尚未解决,工业生产与民众生活仍面临能源不足的影响。这一背景下,欧盟首要的政策方向应是止损、再去谈及增量。芯片产业作为工业尖端集成的产物,需建立在大量基础工业实体的底层建筑上。基础工业不足这一点,也是美国当下耗费大力气仍然难以在本国恢复完整芯片产业链的原因。欧盟与其投入巨资瞄准处于危机震荡中的芯片产业,不如先将目光放于近处,首先解决欧洲的能源短缺、安全危机、去工业化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而谈及作为上层建筑的芯片产业。无异于在地基破烂情况下试图建立空中楼阁,难免坍塌裂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