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很多人可能对曾让美国都感到惶恐的苏哈究竟有怎样的传奇和哪位知道的阿拉法特的重要事迹告诉一声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曾让美国都感到惶恐的苏哈究竟有怎样的传奇和哪位知道的阿拉法特的重要事迹告诉一声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曾让美国都感到惶恐的苏哈,究竟有怎样的传奇人生?

苏哈1964年6月17日出生于耶路撒冷的一个富裕家庭,父母均为巴勒斯坦人,信仰希腊东正教。苏哈的父亲达乌德·塔维勒毕业于牛津大学,是一位富有的银行家;母亲丽蒙达·达乌德从事工作,因为敢作敢当的作风受到广泛尊敬。苏哈的童年都是在中东度过的,高中毕业后,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派往巴黎的苏尔本大学深造,并在那里获得了政治学硕士学位。大学毕业后,苏哈“女承母业”从事了两年工作。

可以这样说,与阿拉法特常年动荡不安的生活相比,苏哈非常平坦而顺利地度过了自己的青年时代。在外人看来,阿拉法特和苏哈就像是两条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线”,然而,就是这两个生活、身份和年龄都相距甚远的人,却最终结为夫妻,成为轰动一时的。

遇到苏哈之前,阿拉法特曾经表示,为了巴勒斯坦的民族解放事业,他决定终身不娶。但是,阿拉法特的决心在遇到苏哈之后动摇了。1988年,阿拉法特与苏哈在突尼斯巴解总部正式相识,阿拉法特被苏哈的智慧与美貌所打动,苏哈也对这位从未停止过战斗的军人充满好感,两人一见钟情。此时阿拉法特已是花甲之年,而苏哈仅仅24岁。但是年龄并没有阻碍两人感情的发展。1989年两人在巴黎再次相遇。这一年,阿拉法特访问法国,苏哈负责礼宾和翻译工作。这使得两人经常有机会相互接近,在进一步了解的同时,两人深深地相爱了。此后,苏哈离开了巴黎,开始担任阿拉法特的秘书,负责机要通讯工作。1988年,苏哈开始担任阿拉法特总统的经济顾问。

秘密举行婚礼。尽管巴解组织对婚讯严格保密,但是两人结婚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不仅在巴勒斯坦内部引发争论,同时也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婚后的苏哈曾经明确表示决不会干涉有关巴勒斯坦的重大问题,也不会给阿拉法特施加任何影响。尽管如此,苏哈嫁给阿拉法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嫁给了政治,加上她敢说敢做的性格,使自己不断卷入到政治漩涡中。苏哈曾经表示,自己是阿拉法特政治观点的坚定支持者,正是共同的政治信仰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但是,正是苏哈的一系列政治言论使她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巴层屡屡感到失望和不满。

2001年,苏哈在接受沙特一家妇女杂志采访时称,自己和女儿也成为政治攻击的目标。但随后的事实表明,在阿拉法特逝世后,苏哈并没有以一名政治家的身份参与到巴勒斯坦决策中去。实际上,苏哈在参加完丈夫的葬礼后,立即前往突尼斯,在那里与女儿过着衣食无忧、远离政治的生活。于是人们纷纷猜测,苏哈在阿拉法特住院期间的种种表现实际上是为了巨额遗产。由于女儿扎赫瓦身患白血病,苏哈从2000年到阿拉法特去世前,一直带着女儿住在巴黎,并且获得了法国公民身份。

阿拉法特逝世后,苏哈母女选择了突尼斯作为长期定居地。

返回目录

哪位知道的阿拉法特的重要事迹?告诉一声

亚西尔·阿拉法特(YasserArafat)1929年8月出生于耶路撒冷,是一位逊尼派。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年仅19岁的阿拉法特开始投身于抗击以色列的斗争。20世纪50年代,他在科威特秘密筹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简称“法塔赫”)及其军事组织“暴风”突击队。第三次中东战争后,阿拉法特一直流亡海外。

1969年2月,阿拉法特开始担任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并从1971年起兼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装力量总司令。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立巴勒斯坦国,次年4月2日阿拉法特当选为巴勒斯坦国总统。从此,阿拉法特作为巴勒斯坦民族的象征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

1991年中东和平进程开始,阿拉法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同以色列进行了艰难的谈判。1993年9月,巴以在华盛顿签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从而拉开了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帷幕。1994年5月,巴勒斯坦在加沙和杰里科地区开始实行自治。7月,阿拉法特结束27年的流亡生活,回加沙定居。1996年1月,巴勒斯坦举行历史上首次大选,阿拉法特当选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自治政府)主席。

2002年9月23日,阿拉法特在约旦
河西岸拉姆被以军围困的官邸
内挑灯批阅文件。新华社/路透
阿拉法特命运多舛,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他曾遭遇以色列特工多次暗杀及其他险情,但每次都化险为夷。自2000年9月巴以爆发大规模以来,以色列一再指责阿拉法特是恐怖主义的“幕后主使”。因此,从2001年底开始,阿拉法特一直被以色列“软禁”在拉姆的官邸内,人身安全一度受到严重威胁。美国政府也对巴民族权力机构施加了极大的压力。2002年6月,美国总统布什表示“巴勒斯坦必须更换层”,这使阿拉法特的处境更为艰难。

为了推动巴以和谈,巴民族权力机构2003年3月进行改革,设立了总理职位。然而,随着巴以冲突再度紧张,以色列再次把责任归咎于阿拉法特。9月11日,以安全内阁以阿拉法特是“和平绊脚石”为由,决定“原则上”将阿拉法特驱逐出巴勒斯坦。以政府官员甚至声称,杀死阿拉法特也是一种选择方案。

2004年以来,以色列政府不断向阿拉法特发出威胁。继哈马斯人亚辛及兰提西被“定点清除”后,以高级官员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暗示,阿拉法特可能成为以下一个袭击的目标。沙龙也多次宣称不再遵守与美国商定的不伤害阿拉法特的承诺。9月22日,沙龙表示将在适当时机用对付亚辛和兰提西的手法对付阿拉法特。面对以色列的威胁,阿拉法特表示:“没有人可以把我赶走。”

由于遭受以色列的长期“软禁”,阿拉法特的身体每况愈下,2004年10月27日,其健康状况出现恶化。在以色列方面的允许下,阿拉法特29日取道约旦前往巴黎就医,走出了被困近三年的官邸,离开了巴勒斯坦的土地。

和平是阿拉法特一生的追求。阿拉法特曾有一句名言:“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为了表彰阿拉法特为和平做出的贡献,199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博瓦尼和平奖”。1994年,阿拉法特与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外长佩雷斯一起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为了巴勒斯坦民族的解放事业,直到1991年秋,年已62岁的阿拉法特才与比自己年轻34岁的苏哈小姐结为伉俪。膝下有一个女儿。

2004年11月11日,阿拉法特在法国巴黎因病逝世,享年75岁。

阿拉法特曾多次访华。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