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命运共同体根植于传统友好,彰显于合作共赢,壮大于与时偕行。”9月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国际贵宾欢迎宴会上说道。
近年来,在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引领下,中非在各个领域、尤其是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蓬勃开展。如何结合非洲国家实际需求,提升地区国家自主发展能力,在不确定的世界格局中进一步彰显中非之间“南南合作”的示范效应?
观察者网对话加纳全国民主大会党创始成员及全国政治委员会委员、加纳社会主义运动组织召集人凯雷特维·奥普库,他对以上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解读。
【整理/观察者网 郭涵】
观察者网:上一次中非合作论坛于2021年召开,过去3年来,中非合作的领域与政治互信水平有怎样的提升?
奥普库:与3年前相比,我们身处一个非常不同的世界。上届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提出的重要、实质性的项目都已全部完成。在这个框架下,过去3年来的中非合作稳步推进,几乎没有受到政治和地缘政治杂音的干扰,包括西方媒体上经常听到的关于中非合作的杂音。
从非洲的角度来说,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中的技术官僚,他们都渴望提升本国民众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中非合作论坛是一条明智的道路,令各方能战略性地关注如何发展民生,跳出了非洲各国与地区短期内上演的政治矛盾。在这些被西方视作新殖民地的国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混乱。但中非合作论坛着眼于民众的长远利益,而不是当下政治的风云变幻。
中国稳定地兑现合作框架下的承诺,且不干涉非洲国家内政,这是许多国家愿意参加合作论坛的理由。双方的互信水平非常高,就算那些试图迎合西方宣传、与美国交好的非洲国家也充分信任中国。他们可以期待中国将准确地评估本国的发展机遇,并一如既往地兑现承诺。
我认为中国也正确地评估了历史的弧光,相信对非洲国家发展的投资将带来回报,也就是携手创造一个能更好地满足各国人民(包括中国人民)需求的世界。这是我对近年来中非合作与双边信任程度的看法。
观察者网:您提到了上届中非合作论坛发起的、双方密切配合实施的“九项工程”,其中就包括在加纳首都阿克拉的渔港综合设施项目。能否谈谈对这个项目以及“九项工程”的具体印象?
奥普库:我对加纳渔港综合设施项目非常熟悉。我亲自去过这处设施,看上去崭新又整洁,会极大地改善当地社区的民生。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至少从二三十年前开始,加纳政府就试图与不同的合作伙伴来推动建设。
2024年6月3日,在加纳首都阿克拉拍摄的中国援建加纳渔港综合设施项目。新华社发
至于上届中非合作论坛提出的“九项工程”,我的感受是,这是一个整体性的愿景。非洲幅员辽阔、国家众多,面临各式各样的挑战,而且以不同的形式呈现。所以“九大项目”作为一个整体,彼此相互配合。
因为个人背景,我更加关注其中的减贫惠农工程。这项工程对于非洲国家走出当前十分严重、关乎生存的困境至关重要。如果我们无法为12亿非洲人民提供基本的营养,更高水平的发展将无从谈起。而中国的项目重视在非洲当地种植健康、有营养价值的粮食,不仅仅是从外国引进粮食援助。事实上,在其它领域,中国方案也强调培养非洲本地的生产能力。
这种方式同时解决了非洲面临的营养危机和严重的失业问题,对于如何提升非洲农业的生产力并应对全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都有巨大意义。要知道,非洲大陆有全世界60%的潜在可耕地,我们能向世界提供很多资源,但前提是生产力要跟上来。这显然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也发自内心地希望,中非之间可以沿着这些方向继续合作下去。
个人来说,我还期待论坛与相关项目未来能够更多地关注小农场的农民和粮食种植,他们才是养活非洲大陆所有人的关键所在。不仅仅是解决适合小农场农户的技术问题,也可以通过制定框架,为这些社区创造更好的社会经济条件,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
观察者网:中非合作论坛聚焦教育、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的能力建设。中国为不少非洲学生提供了高校奖学金,并支持各领域专业人才的培训项目。根据您的观察,这方面的合作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
奥普库:不管是理工科还是社会科学领域,在培养能够推动社会发展或者是发挥补充作用的专业知识人才方面,中国都对非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数十万非洲年轻人曾在中国学习与培训,掌握了关键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中国尤其在摆脱贫困、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更丰富的经验。中国学校教授的内容与非洲相关性更大。
打个比方,在顶级的英国或美国大学,我不是说他们的教学质量很糟糕,但教学的导向很不一样,包括向学生强调“学成后回国奉献”的意识这方面。许多非洲学生从中国学校毕业后愿意回到自己的国家、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并非所有人,但相当多的人选择了这条路。
我也曾在赴中国留学的加纳学生中做过调研,大部分人毕业后回到了加纳。一部分人之后又离开加纳、到别的地方工作,即便如此,他们的研究兴趣、所从事的工作也比其他留学生更加围绕非洲这个主题。他们并不会迷失在一个服务美国或欧洲资本的体系中。
坦率地讲,我认为大部分非洲国家的体制内人士没有理工科背景,国家治理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依赖科学决策。事实上,有理工科学术背景的人经常不受到重视,比如那些从中国、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古巴学成归来的人。所以,年轻的非洲留学生在海外学到了改善民生的专业技术与知识,回到这片大陆后往往沮丧地发现,自己无法获得机运用知识与技能的机会,哪怕是检验他们学到的不同方法。
由于无法实现对服务社会的期待,许多人选择退而求其次,离开非洲去追求个人职业发展。这非常令人遗憾。当然,这是非洲面对的挑战,不是中国的问题。我们需要重新调整国家制度,让年轻人能够尽量充分地施展才华。
4月15日,在卢旺达北方省穆桑泽职业技术学院内的鲁班工坊里,学生通过电脑练习操作机械臂。新华社记者 吉 莉摄
首先,这需要摆脱西方新殖民主义的价值观,摆脱那种将追求个人财富作为社会最高成就的观念,向年轻人重新强调建设国家与奉献的精神。我认为中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借鉴经验。这也是我希望本届或者未来的中非合作论坛能够持续关注的一个方向,通过提供教育机会推动年轻人思想观念的转变。比如,许多非洲留学生得到了去中国留学的机会,却对本国的历史学习不够。他们往往独自出国求学,是理工科领域的“技术控”,仅仅关注自己比较熟悉的具体专业领域的事情。
所以,有没有一种办法帮助这些非洲年轻人补上对本国历史、非洲和全球发展史的课程学习?我认为这将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有非常大的帮助,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管理与适应学成毕业、返回非洲后重新融入当地社会时面临的问题。
当然,如我所说,这是非洲国家应该面对的挑战,我们应该改革教育体制中社会化与职业技能培训的部分,营造良好的环境。
观察者网:您对非洲留学生的这个观察很有意思。在中国,曾经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说法。为什么非洲会出现理工科专业人士无法发挥才能的情况?
奥普库:中国的体制决定了,教育与人才培养不仅仅是学术象牙塔里的事情,也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中国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长远规划。在非洲,许多国家沦为西方发达国家“巴尔干化”的新殖民地,这些非洲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服务西方资本,后者对于促进非洲的社会发展没有多少兴趣。他们只关心开采资源,然后运到欧洲或其他的地方。这样的工作并不需要太多来自非洲本土的专业技术人士或科学家。
事实上,不久之前,世界银行还支持了在西非国家关闭大学的提议,理由是那里并没有高级人才的需求。如果一个非洲国家的治理都要依靠外国公司,世界银行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顾问,主要援助国的出资者、政府或研究机构来出谋划策,就没有办法自主地规划发展。假设这个国家的一位年轻学生从中国留学归来,会发现政府没有长期规划,国内没有适合他的工作。如果这位学生有关系,可能会被安排一些政府内端茶倒水的工作,但他学习的专业知识就没那么重要了。
在这种知识文化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一定得到尊重,只有通过某种方式抓住商业机会并发家致富后,他们才会获得社会尊重。我们应该从国家的层面动员民众去认识、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提供了非常多的留学机会,非洲也有无数年轻人渴望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在这个过程中,绝大部分时候,非洲国家并没有为留学生所学的专业做相应的规划。他们无法像中国那样,比如提前规划到2030年,需要为某个行业培养多少名高级专家,从而实现长期发展。这让我们产生了一种“迷失方向感”,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是比非洲国家遭遇的资源剥削更严重的问题。
观察者网:在西方国家强调大国地缘政治竞争的背景下,中非之间的经济合作如何体现“南南合作”的典范作用?
奥普库:过去3年来,我们见识到全球地缘政治竞争在非洲大陆愈演愈烈,这一点毋庸置疑。西方国家先发制人地承认,在绿色能源与半导体产业等领域,大量的原材料和战略矿产资源都在非洲。不管是在贸易还是军事领域的大国竞争,这些资源对西方来说十分重要。
西方国家已经在军事上进入西非地区,这并不是新鲜事。但在整片非洲大陆上,他们的军事活动越来越咄咄逼人,其终极目标就是阻止竞争对手获得那里的资源,尤其是在未来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这很像上世纪60年代发生的事情。当时美国和比利时策划在刚果(金)发动政变,最大的驱动力之一就是阻止苏联获得那里的高纯度铀矿。
今天我们看到,过去几年来,西非萨赫勒地区的冲突愈演愈烈。尼日尔拥有世界上质量最好的铀矿之一,还有石油、矿产等其它重要资源。类似的事情再度上演,西方国家疯狂开采资源,仿佛想赶在一场危机爆发前掏空一切,但那里的民众已经无法忍受。这导致了好几个国家的新殖民主义政府被推翻,包括尼日尔、布基纳法索、马里,一定程度上也包括几内亚。
今年4月,应尼日尔政府要求,美国同意撤走驻该国的约1100名士兵,图为尼日尔境内的美军基地。图片来源:美联社
在这种视角下,事情就更清楚了。西方国家向非洲提供的发展援助,其实是关乎一场战略博弈。他们的目的就是获取自然资源,尤其是有军事意义或者能促进贸易与科技发展的资源。而非洲国家仅仅扮演了棋子的角色。西方并不真的关心非洲人的命运,只要能确保获得战略资源,他们对非洲民众遭遇的困难与死亡无动于衷。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
这与中国提供的发展与援助截然不同。中国并没有打算推翻非洲国家的政府、扶持傀儡政权。中国在非洲投资是因为那里有需求,而那里的国内政治博弈并不重要。即使是试图攻击中国、俄罗斯的非洲政府,依然在长期框架内接受中国的援助。
最近发生的很多事情正在改变非洲(特别是年轻人)的看法,帮他们认清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对手,以及正在上演的博弈。
我认为这很重要,很明显,西方帝国主义正在丢失阵地,那些国家内部不同资本集团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他们也意识到资本主义面临的重大生存威胁,于是正在进行反扑、试图通过武力重新施展帝国主义的控制权。这就是非洲国家每天都在面对的现实。
观察者网:面对内外环境的挑战,中非合作应如何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奥普库:通过中非合作论坛与“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提供了正确的发展框架,中国对非洲发展的支持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赞赏。因此,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增长是不可避免的。
越来越多的非洲民众支持中国,双方建立友谊、增进互信,非洲人也成为中国主张的听众。人们希望了解在许多问题上中国提出的解决方案,这并不意味着在地缘政治冲突中选边站队。各国都会理所当然地追求本国与本大陆的利益。
未来会有更多非洲国家政府,包括那些右翼(当然更多会是中左翼)政府愿意思考长期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不仅仅是关注资源、基础设施、培训与支持年轻人就业,还要关注科学规划、社会建设的科学方面的问题。为了消除贫困与实现债务良性化,需要制定什么样的长期规划?我认为这些问题会成为日后中非合作与交流的一部分。
随着非洲越来越朝团结一致、联合规划的方向前进,非洲在世界上发出的声音、表达的愿景与体现的价值观会更加靠近中国的主张。这不仅是因为非洲国家与中国相互支持,而是因为双方的民众确实怀有相似的价值观与期待。
我相信,被组织起来的公共舆论力量能够在全球政治中发挥真正的作用,比如限制一些地缘政治大国不具有建设性的行为,除了限制他们获取资源的渠道外,也会迫使他们重新评估对自身权益、相较其他国家的优越性以及生活方式安全性的看法。
这些因素将会推动全世界朝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其过程可能会出现各种混乱,因为我们无法预知部分西方国家会变得多么疯狂。比如特朗普是否会在明年1月入主白宫,然后做出多么不负责任的举动。但我认为,从长远来看,如果人类能够应对接下来几年的挑战,建设性的改变将会发生。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