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新技术路线,中国水下探测潜艇技术获突破,猎杀核潜艇变简单】
在过去的节目中,我们常说中国当前面临的常规战争威胁,主要来自美军的攻击型核潜艇,而反潜作战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如何探测潜艇的位置。当前的反潜技术,不管是利用主被动声呐,还是磁力探测仪,再或者是浮标声呐都存在一定的技术限制。而在新型的反潜技术之中,包括重力梯度仪、利用太赫兹雷达对纳米级水波扰动探测反潜等等,都存在着技术成熟度的问题。今天,我们就聊一下中国利用海底微弱电磁波探测潜艇的重大技术成果。
据《南华早报》报道,由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团队研发的一项新型的水下探测技术已经在中国南海成功进行了测试。这项技术能够捕捉到 20 公里外潜艇螺旋桨产生的微弱电磁波,是中国在潜艇探测技术上的最新进展。依据传统的观点,电磁波被认为在海水中传播不了多远,因此探测潜艇更多的还是依赖声呐,这也是各国主战平台上的主要探测装置。而中国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利用一种特殊探测器可以通过探测海底的电磁波反射,也就是由潜艇螺旋桨产生的弱电磁波,也能发现潜艇。
过去,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是探测潜艇的距离为 2.5 公里,现在已经被扩大到 25 公里,而该团队负责人表示,有希望将探测距离扩大到 50 公里。研究者表示,这种新型的潜艇探测技术可以追踪到最安静的潜艇,也就是潜艇针对噪声发展的技术不再管用了。在南海进行的测试中,这项技术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通过分析来自海底的低频信号,可以实现对潜艇定位和追踪。
我们可以畅想一下,如果中国将这项探测潜艇的技术进一步发展成熟,并且为我军潜艇和军舰普遍配装,就能在包括南海和台湾东部等广大区域,实现对美军潜艇的大范围精确跟踪。对中国列装的静音性能强大的潜艇而言,一旦获得一种通过被动雷达就能定位敌方潜艇的技术,必将获得战术主动。
我们都知道,随着潜艇静音技术的发展,潜艇在未来作战之时,依赖被动声呐锁定目标变得越来越不可能,而开启主动声呐等于拿着手电筒在找敌人,很容易暴露自己的位置。所以,潜艇之间在水下的猎杀,往往需要采用被动探测技术,而中国研制的这种特殊探测器,主要原理是探测敌方潜艇螺旋桨发出的微弱电磁信号,而且是从海底反射而来,等于我们是靠被动雷达来分析的。此时,我方潜艇就不需要开启主动声呐,也不发出电磁波,并且能在更远的距离上获得敌人的方位,一旦完成定位,再突然开启主动声呐锁定目标,就能获得先发制人打击优势。
可见,这项技术的突破不仅在军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中美争夺水下战场的态势造成重大影响。随着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博弈加剧,这项技术的逐步成熟,中国有望在未来的水下战场作战中占据主动,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开辟新技术路线,中国水下探测潜艇技术获突破,猎杀核潜艇变简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