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内媒体今日发文对两岸关系作出最新判断:一、两岸气氛变好了,交流阻碍变少了;二、两岸民意正重回理性,赖清德的“新两国论”变成了装满空包弹的口号;三、和平是最大公约数,民进党的“台独”路线正在被“驯化”,两岸硬实力对比也愈加悬殊。
对于第一个判断,文章指出,赖清德上台后的两岸路线,突出“互不隶属”的“新两国论”,随之而来的是大陆“蟒蛇战略”将台湾愈缠愈紧,两岸情势较蔡当局8年只会更坏,不会更好。既然如此,为何要说两岸气氛变好了呢?根本原因在于,主流民意发生了转变,今年“大选”结果显示,6成民意不认同“抗中备战”,支持两岸和平避战,民进党沦为“双少数”,必须要在两岸政策上向多数民意妥协。
文章还提到,陆委会近日通过项目审查,核准马英九基金会邀请的大陆7所学校约40名师生团来台参访。相比去年蔡当局审核陆生团来台一波三折,陆委会甚至向马办传话称“不要送件,送了也不会过”,此次审核过程相当顺利,民进党当局也低调表示乐观其成。前后对比可知,两岸气氛变好了,交流阻碍变少了。
对于第二个判断,文章认为,两岸民意正重回理性,而外有大陆“惩独锁台”的威慑,内有台湾多数民意的牵制,赖当局的“新两国论”变成了装满空包弹的口号。民进党即便内部仍有极端“抗中”力量,但在内外压力制约下,往往以偃旗息鼓为收场。例如,王定宇等人质疑刘德华在台高唱《中国人》是统战,很快就被民间反讽、厌恶的声音淹没,最后只好转趋低调。再如,沈伯洋履职“立委”后高喊抓“第五纵队”,试图用立法权阻挡两岸交流,结果在代表多数民意的在野“立委”面前,一次次败下阵来。
对于第三个判断,文章指出,两岸关系兜兜转转,从当年国共之间的“正统争夺”,到后来民共之间的“统独斗争”,最后还是回归“求同存异”4个字。以目前情势来看,原本作为“求同存异”代名词的“九二共识”,虽然至今适用于国共之间,却始终无法容于民共关系。但如果从更大格局来看,民进党的“台独”路线正在被“中华民国”体制逐步“驯化”,两岸硬实力对比也愈加悬殊,这时候,民间交流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
文章认为,两岸多数民意都希望交流合作、和平稳定,这应该成为双方“求同”的最大公约数。只要双方能谋求两岸民间交流的“大同”,两岸民众在交流中体认到双方同文同种、心灵契合,由此循序建构出两岸都是一家人的“大同”,定能理性处理政治上的“大异”。

岛内媒体今日发文对两岸关系作出最新判断:一、两岸气氛变好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