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王毅外长参加金砖国家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期间与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艾哈迈迪安会见。在谈到中伊双边关系时,王毅外长强调,中方愿意与伊朗方面加强协调沟通,推动中伊关系“行稳致远”。

伊朗风向摇摆不定,王毅外长见到伊朗代表后,当面送出了4个字

【王毅会见伊朗代表,强调中伊关系“行稳致远”】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行稳致远”这4个字乍一看是常规表态,但或许还有更深的含义。因为前不久,伊朗外交部长还在公开场合表示,中俄并不是伊朗外交唯一的选择,只是“利益驱动”,如果条件允许,伊朗还可以跟欧洲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不过,伊朗外长口中的“条件允许”,其实是个很难成立的伪命题。且不说印度或其他亚太国家的体量,能否满足伊朗经济发展与转型的需求,即便这时候放弃“向东看”,美欧也不可能接纳伊朗。

伊朗风向摇摆不定,王毅外长见到伊朗代表后,当面送出了4个字

【反美某种程度上是伊朗的立国之本】

原因很简单,美伊已经对峙了40多年,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伊朗政府从来没有掩饰自己的反美立场,甚至反美还是伊朗如今的“立国之本”。加上伊朗在中东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这就使得美国视如今的伊朗政府为眼中钉肉中刺,也不会坐视其势力范围扩张。都说反华是美国两党为数不多的共识,其实遏制伊朗也是。所以,美伊对抗的基本态势,很难得到改变,只会在烈度上有区别。

而美国的态度,或多或少也会影响到欧洲。但早些时候,美欧在伊朗的利益跟诉求并不相同,欧洲还是比较依赖伊朗的能源供应。当年在美伊关系有所松动时,欧盟也扮演了比较积极的角色,促成了伊核协议的达成。伊朗方面后来也投桃报李,给了欧洲企业大批的订单与合同。后来特朗普决定退出伊核协议,欧盟方面还试图游说。

伊朗风向摇摆不定,王毅外长见到伊朗代表后,当面送出了4个字

【伊朗跟欧洲的关系,已经回不到过去】

不过这种关系,已经很难回去了。拜登上台以后,美欧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得到强化。如今的欧盟,是意识形态优先,所以不会为了伊朗去得罪美国,在恢复伊核协议的谈判中,还时常配合美国发动猛烈的政治攻势。

伊朗如果想重新被西方接纳,那可不是达成一些书面协议,就能了事的,需要付出的代价,已经超出了如今伊朗政府的承受限度。所以,伊朗以为自己在东西之间还有得选,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只能坚定“向东看”战略的推进,而在这种情况下,中俄是最理想的选择。

伊朗外长之所以会有这番“中俄不是唯一选择”的表态,无非是伊朗的“大国”心理在作祟,不想被各界舆论认为,伊朗面对西方的围追堵截,必须依靠中俄才能走出困境。在伊朗方面看来,发展与中俄关系,有利于伊朗打破西方的制裁封锁,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假如西方未来态度再次松动,包围圈出现“缺口”,伊朗也会毫不犹豫地转向欧洲。这其实就是外交政策不够稳定,缺乏持续性的表现。

伊朗风向摇摆不定,王毅外长见到伊朗代表后,当面送出了4个字

【中国促成沙伊复交】

但我们对中伊关系的定义,向来是从战略高度出发,考虑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利益,还有地缘政治层面的因素。比如中伊关系,能给中东格局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前段时间,中方促成沙特跟伊朗复交,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是沙伊复交,肯定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两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发展到一定高度以后才能有的成果。当然,扎实的关系只是原因之一,还有中方在两国矛盾中不偏不倚的立场、足够的国际影响力,不然哪怕关系再好,无论是沙特还是伊朗,都不会认可中方当这个调解人。但沙伊复交,无论是象征意义还是实际意义,都是十分突出的。证明了中东地区实现大和解的可能性,也有效冲淡了美国在当地的政治影响力与话语权。

伊朗风向摇摆不定,王毅外长见到伊朗代表后,当面送出了4个字

【美伊矛盾不可调和,伊朗的选择并不多】

这时候再回过头,去看王毅外长的表态,就有了更多解读的空间。“行稳致远”的意思,拆解来看,那就是要想中伊关系走得远,首先必须要走得稳。如果伊朗仍然在外交政策上瞻前顾后,想效仿土耳其,当一个摇摆国家,只会对中伊关系产生消极影响。伊朗跟土耳其的情况有根本的区别,土耳其尽管也被西方排挤,至少还是北约的成员国,是美国不折不扣的盟友,这就给了土耳其在东西之间待价而沽的资本。但伊朗却先天不具备这个条件。

因此,从战略视角来看,伊朗的对外政策保持连续性跟稳定性,能够有效保证自己的国家利益,也能更好地实现《中伊25年全面战略协作协议》中列出的多项目标。以这份协议的时间跨度,想要得到充分落实,离不开一个稳定而有持续性的外交政策。中国这里自然没什么难度,关键还是伊朗这边的态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