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包围圈?台湾还未收回,我军两大舰队却遭美日韩联合围堵

从韩国平泽到日本佐世保,从琉球嘉手纳到美国关岛,从迭戈加西亚到巴拉望再到吕宋岛。美国这张锁死中国的军事包围网,几乎已经填满了整个印太。

随着美国推动日韩和解并与菲律宾达成开放新军事基地的协议,以及美国国会正式批准将印太部署总兵力增加至40万左右,今后我国面临的周边形势也将更加严峻。

虽然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双航母时代,北海舰队和南海舰队的作战能力空前提升,但由于美日韩等国的联合围堵不止于军事上的直接封锁,还有经贸,外交领域对于军事力量再平衡的线性掣肘,所以人民海军离驰骋深蓝还有很长一段的距离。

但美国也十分清楚,凭几艘航母就让中国举步维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当美国也想更进一步,那么印太地区对抗的核心思路就不止于“常规军事较量”,这一点中美在年后展开的会谈中已经明确了无数遍。

如何突破包围圈?台湾还未收回,我军两大舰队却遭美日韩联合围堵

美国现在正在搭建的所谓“印太版小北约”,就是综合性离岸平衡政策的延伸,它的背后还有“四方对话机制”,“印太合作框架”,“AUKUS联盟”做铺垫,它们强调的是既有的不同领域的包围网的收缩一致性。

因此,中国海军盾舰数量的爆发式增长和反舰能力的巨幅提升只是阻挡对华包围圈硬性收缩的条件之一,不是唯一解法。想凭借军事手段去解决综合性问题是做不到的,否则就走了苏修的老路。

而要打破这张网,重点是在区域综合战略和外交布局中提前规划思路。这是一场关乎现行地缘政治肢解、区域军事平衡颠覆和地区合作秩序重组的复杂斗争。

如何突破包围圈?台湾还未收回,我军两大舰队却遭美日韩联合围堵

中国突围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从目前地区内的大体博弈形势来看,中国突破包围圈的思路具体可分为三大方向。

一、东亚地区的突围思路在于优先解决复杂的重叠定位纠纷,中国要主动参与半岛危机调停并着手于美日韩政治联盟的疏导工作。

通过发挥供应链优势和海上运输话语权来尝试东亚经济结构的再分配,以此削减美日韩在外交,经贸领域的对华一致性。

此外,也要通过类似方式在南海问题上着手“去美国化”进程,为前出第二岛链制造窗口。以上几点下文还会专门进行详解。

二、将台湾方向视作军事层面打破美国包围圈的重要试点,围绕“大陆——台湾——关岛”去搭建一条横向割裂美国弧形岛链的战线。通过获取台湾周边的地缘优势,将该区域作为解决中美日韩外交阻塞点的“线下沟通渠道”。

如何突破包围圈?台湾还未收回,我军两大舰队却遭美日韩联合围堵

三、在先行平衡南海周边局势和初步改善远东地区的地缘矛盾后,发挥自身牵头地位来推进整个亚太区域结构框架的巩固,尝试向澳洲及印度洋方向突破,把突围方向定位到深蓝海域。

在以上三点里面,第一和第二点可以彼此互相影响的,所以需要同时进行。

解除美国对华包围网的本质是一场点对点的逐个击破,中国需要借助太平洋方向的中美双边博弈(以军事为侧重的点),在避开第三国势力的情况下给东亚及南亚国家留出回旋空间。

也就是说,解放军要在台海以东开辟一块“只针对美国,不针对它国”的区域,保持毛主席当年“只打美舰,不打蒋舰”的思路,通过抓住美国想要转嫁中美对抗风险的心理,逐步肢解美日韩同盟的互信。

如何突破包围圈?台湾还未收回,我军两大舰队却遭美日韩联合围堵

台湾之所以能成为整个破局过程的核心,是因为台湾自身处于扼守巴士海峡的关键位置。巴士海峡不仅是中国海军前出大陆架、深入太平洋的要道,还是日韩的海上生命线,更是连接东盟与远东地区的桥梁。

如何在美国的强力干涉下妥善解决台湾问题,是打造中国新时代外交影响力的下一次关键事件。把这件事办好了,我国在欧洲,非洲,南美等地区推行“一带一路”时将更加简单,这对第三点中提到的突围澳洲和印度洋方向帮助很大。

因为印度洋战略和澳洲战略都需要更强的国际声望打底,前提条件是中国已经重整亚太地缘秩序,并使印太美军成为被动防守的一方。

如何突破包围圈?台湾还未收回,我军两大舰队却遭美日韩联合围堵

东亚方向的破局过程的详细拆解

现在详细说说第一点战略思路。

首先,东亚方向上有两个地区性强国和三个世界级大国,加上朝鲜半岛未签署终战协定,代理人战争随时可能死灰复燃。

其次,俄罗斯在远东问题上的尝试已经证明,东亚矛盾虽集中在朝鲜半岛,但最终突破口是日本。东亚军事的再平衡必须需找准目标,否则就容易起到反效果。

尤其是朝鲜半岛,“朝鲜核军力”与“韩国常规军力”是一个重要的局部平衡,轻易打破容易导致半岛危机重燃。

好在韩国总统尹锡悦无底线推动“美韩核军事同盟”已经引发韩国内部激烈抗议,此时中国可以发挥自身贸易与供应链地位从侧面发力。

因为中韩关系下滑本质原因是贸易结构出现新状况,使得韩国在感到不适应并尝试调整方向的过程中产生了错误。中国现在要做的,就是“提到并提高”韩国的试错成本。

如何突破包围圈?台湾还未收回,我军两大舰队却遭美日韩联合围堵

让韩国明白“美国处于金融收缩期,即使把中韩逆差的那部分平替到美韩、日韩,差值都只会更大。而保持中韩关系,至少可以保证韩国在供应链上的稳定地位。”

中国管制原材料出口,就是要让处于同供应链的其它国家知晓“配合美国逆全球化的害处”。这个工具箱也同样可以用来解决中美日之间的问题。

不过日本在经济规模和军事实力上明显更强,对付日本必须双管齐下,比如琉球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拿捏日本的点。

随着解放军正式突破“台海中线”,美军驻琉球的最后两个战斗机中队也撤离到了澳大利亚。从今年开始,美国国会对琉球基地的新一轮规划进行了数次修改,宣布不再部署高价值目标,这是美国从战术角度放弃琉球的前兆。

如何突破包围圈?台湾还未收回,我军两大舰队却遭美日韩联合围堵

此时中国可以将琉球问题进一步摆到台面,明确告诉日本解决台湾问题之后就轮到琉球了。事实上这的确起到了敲山震虎的效果,使得日本在对华外交上重返低调,连谈到台湾问题的频率也大幅度降低了。

为什么说围绕台湾问题发力是解决中美日韩外交阻塞的“线下沟通渠道”,这就是原因。

不展示出掀日本房顶的态势,我们的北海舰队还怎么顺利穿越津轻海峡?也只有围绕台湾及台湾周边问题发力,才能让日本、韩国在不亲身参与的情况下感受到什么是“地缘震动”。

当然,国际问题的本质是在上一个圈里找共同点去搭下一个圈。而肢解美日韩军事包围圈的关键是建立中日韩经贸圈,这是中国老早就提出的概念,只可惜至今没能实现。

如何突破包围圈?台湾还未收回,我军两大舰队却遭美日韩联合围堵

好在方向还是有的,中日韩产业重叠所产生的增量区间重叠,现在可以利用俄罗斯远东和朝鲜地区的重新开放,以及东南亚地区欠发达市场的开发来进行扩容。

这很好的避开了美国布下的逆全球化陷阱,也是中国牵头RCEP协定的重点展望前景之一。

事实上,RCEP就是用来打破美国印太地缘军事布局的地缘经济战略。它的主旨之一,就是以更兼容的执行标准对地区经济合作展开补足(比如CPTPP),并尽可能的削减区域军事再平衡过程中产生的外交风险。

“共同利益是国与国之间最值得信赖的关系”,这句话永不过时。

如何突破包围圈?台湾还未收回,我军两大舰队却遭美日韩联合围堵

南海地区的解套思路在哪里?

由于有“中国——东盟”这个合作框架在,南海的地缘形势远没有东亚地区那么复杂。南海不仅发生代理人战争的风险较低,连意识形态分歧也较容易管控。

加上中国主导的合作框架已被南海周边国家普遍接受,美国早先也放弃了自己的那套规则以及美国自身经济现状不支持推行对外新经济政策。

所以,现阶段美国在南海行动的大体思路是不断放大南海纠纷中的“点对点矛盾”,想实现以点覆面,从而破坏南海整体协作。

虽然我国南海舰队被堵在北纬13度线附近是事实,但美国在西太地区的外交抓手和军事据点其实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牢靠,这导致美国在南海“唱戏不搭台“的事时有发生,这就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关键点之一。

如何突破包围圈?台湾还未收回,我军两大舰队却遭美日韩联合围堵

因为南海问题一日不解决就一日是隐患,既然美国有意凸显南海问题,那么中国就该将其视为“以点破点”的突破口,利用美国“唱戏不敢唱全套”的弱点来推进南海周边的“去美国化”。

所以,美国在明知自身缺少执行能力的情况下依旧重启“南海仲裁”等话题,对中国而言也是一件好事,这是在给我们提供落实反对意见的机会呢。

可以看到,在中国日益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和海上执法力量的双重影响下,南海包围圈的突围工作已经逐渐推进到了南海九段线边缘,目前主要集中在南沙群岛一带。

现在的情况是,中国欲构建南沙岛礁军事协防大三角,但美国联合部分国家从中作梗,使工程进度受阻。

如何突破包围圈?台湾还未收回,我军两大舰队却遭美日韩联合围堵

好在大多数南海国家都明白常态化的中美博弈对地区合作没有任何益处,因此也对中美问题不做主观论断。

中国要仔细考虑这一点,将思路放在南海执法力量的娴熟运用上,以此落实区域共通规则。以理性低调的、步步为营的方式去完成南海岛礁的“先实控,后实建,再实权”等工作。

从中菲、中越海上过招的具体事件来看,该方向上的行动是较为顺利的。目前轰-6k已实现南海岛礁的顺利起降,我国在南海的反舰打击体系再度完善,这对南海舰队的向前突围有着重要意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