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0月23日报道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0月20日发表题为《以色列-加沙战争:为什么中国被认为对全球安全不可或缺》的文章,作者为菲律宾学者理查德·海达里安。

文章说,在以色列和哈马斯发生最新一轮冲突之际,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称,“中方认为,对巴勒斯坦的历史不公已延续了大半个世纪,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因此,他强调中方“继续支持巴勒斯坦恢复民族权利的正义事业”。

文章指出,认识到北京日益增强的影响力,美国和以色列都已寻求中国的帮助以防止中东爆发更广泛的冲突。

文章强调,所有迹象都表明,中国现在有能力在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动荡的地区之一倡导和平。因此,在西方作为国际秩序最终仲裁者的地位衰落之际,中国则正在巩固其作为“全球南方”支柱之一的地位。

中东地区代表的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敌意由来已久、帝国野心根深蒂固、暴力对抗司空见惯。从1991年海湾战争开始,到10年后美国对阿富汗的入侵,中东在当代历史上经历了一连串的外部军事干预。美国的行为时常凌驾于国际法之上,或者藐视国际法的存在。

这就是为什么西方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援引通常会在整个发展中世界,尤其是中东地区遭到深刻质疑。相比之下,中国则时常被后殖民国家视为建设性参与者,它们不仅把中国看作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基础设施投资来源国,还将其视为中立的和平调停者。

文章指出,从居中斡旋伊朗和沙特缓和关系开始,中国已经证明自己是中东地区卓有成效的调停者。无怪乎许多重要的涉事方把中国视为可能化解中东最新一轮紧张局势的重要行动者。

中国能否成功推动主要参与方促使紧张局势降级以及实现巴以冲突的和平解决还有待观察。不过可以明确的是,不论对于中东地区的和平,还是21世纪的全球安全,中国都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欧洲《现代外交》网站10月17日在题为《中国可能成为解决巴以冲突的最后出路》的文章中说,在巴以问题上,中国一贯保持中立。中国在最近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中变得更加主动。中国特使已与该地区多方进行沟通,并将访问中东以解决冲突。

文章说,随着以巴之间的战争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并可能成为一场彻底的人道主义灾难,北京可能别无选择,只能全力参与调解。

纵观历史,中国一直是巴以“两国方案”的支持者。中国在2017年提出了“四点主张”,并在2021年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再次提及。围绕最近的冲突,中方在与巴以双方及地区国家沟通时仍然呼吁和平解决。

文章强调,中国在这一问题上是值得信赖的伙伴。中国一贯保持中立立场,而且在该地区没有直接的政治利益,这进一步增强了其可信度。中国还成功斡旋了沙特和伊朗之间的谈判,表明其有能力推动该地区的和谈。

文章指出,和平的中东完全符合中国的愿景和战略利益。从经济角度来看,中国需要一个稳定的中东;从道义角度来看,为谈判提供居中斡旋有助于塑造中国作为和平建设者的形象。(编译/曹卫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