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方和兰德公司合建的CASI智库发布新报告,称随着解放军海军航空兵部队下辖的数百架战机,批量转隶到空军麾下,中国海军很可能将不再追求建立以多机型为主、涵盖范围更全面的陆海联合空中作战体系,而是打算把海军航空兵发展重心集中在以歼-15战斗机为核心的舰载机部队上。简单点讲,就是从岸基航空兵向舰基航空兵转型。
【解放军的歼-15舰载战斗机】
在美军看来,尽管这一举措会在短时间内削弱海军航空兵的综合作战能力。但从长远来看,这将极大地提高解放军航空兵部队的整体水平,进一步优化航空兵部队的训练与作战效率,为未来有可能爆发的高烈度冲突做准备。
他们之所以这么认为,主要原因就是现阶段的解放军海军与空军航空兵部队之间,确实存在相当大的兵种冗余问题。
以世界第一的美国海军航空兵为例。许多人可能不知道,美国海军航空兵虽然被戏称为仅次于美国空军的“世界第二大空军”,拥有近千架战术军机。但它们的战机型号却并不多,以机型来分的话只有F/A-18E/F与F-35B/C这两种机型。
【美国海军的F/A-18F战斗机】
反观中国海军,虽然海军航空兵部队固定翼战术军机仅有400架左右的规模,但装备的机型却有歼-8、歼-10、歼-11、苏-30MKK、歼-15以及歼轰-7、轰-6等好几种。涵盖的作战范围甚至比一些国家的空军部队还要大。
当然,两国海军航空兵会出现这种差别也不是不能理解。因为在冷战时期,解放军的技术装备体系尚不成熟,资金也相对匮乏。为了能够用少量的资源维持庞大国土的战略安全,解放军空军与海军航空兵就只能选择分家,让空军负责陆上的空中安全,而海军航空兵负责海上。
【解放军海军航空兵的苏-30MKK2战斗机】
与此同时,海面与陆地之间不同的作战环境,也促使空军与海军对新一代自研/进口战术军机的性能指标提出了大相径庭的需求。
譬如空军更加强调新机型的制空作战能力,方便与地导部队配合争夺制空权,为陆军创造战斗环境。而海军航空兵更倾向于战机拥有更大的航程与多用途作战能力。确保战机能够在毫无依托的海面上飞行更长时间,并在拥有较强制空能力但同时兼具反舰作战能力。
毕竟,彼时的中国海军还属于“黄水海军”。想要在随时都有可能爆发的海空战斗中打败来袭的美/苏舰队,航空兵的反舰能力几乎是海军能拿得出手的最有效率的应对手段了。
【海军航空兵的飞豹战斗机】
正是在这种战略需求的影响下,导致海军航空兵部队不光对制空战斗机有着大量需求,对于各类歼轰机、轰炸机的需求也有过而无不及。而且由于舰艇等水面单位的目标特征有别于坦克、碉堡等地面目标的特征,所以海军航空兵装备的机型还都进行过特化处理,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部队需求。
典型例子就是海军航空兵的轰-6G轰炸机,其机头下方专门安装了一台大型对海搜索雷达,改善轰-6对远海超视距目标的搜索与打击能力。是轰-6J(轰-6K的海军版)服役前海军航空兵部队公认的“航母杀手”。
【海军航空兵的轰-6G轰炸机】
然而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中国空军与海军在航空力量上的分家很大程度上是受限于历史因素,并在各自不同的战术需求影响下进一步固化到了现在这种状态。
虽然这种分化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我们也不可否认,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这套分而治之的体系已经成为了限制解放军海空力量改革的桎梏。
别的不说,单就这繁杂的战机类型就挤占了大量的后勤补给与作战体系编制。而在联合作战体系大行其道的当下,专为军兵种定制的特化机型也越来越难以适应不同作战环境下的不同需求。
加上新一代国产自研军机已经具备涵盖海空军作战需求的强大多用途作战能力。一系列因素使得海军航空兵的独立作战体系,成为了一项与现阶段空军职责高度重叠的冗余能力。在进一步构建海空联合作战体系时,这一职能重叠很容易引发责任划分问题,影响作战效率。
因此,解放军有必要对这套体系进行改革,将这一冗余能力集中到空军麾下,让海军只保留无法被取代的舰载航空兵部队。
【装备歼-15战斗机的解放军舰载机部队】
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空战的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此导致了舰载机部队在作战理念与战术需求上和陆基航空兵大相径庭。
在这种情况下,海军如果想双管齐下同时发展舰载航空兵与陆基航空兵,势必会在人才培养乃至后勤保障等问题上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既然如此,那我们还不如直接师从美国海军经验,将相关职责全都甩给空军,自己专注发展舰载机部队。
【着重发展歼-35也是未来海军航空兵的重点方向】
毕竟,今天的中国海军已经成为了货真价实的世界第二大海军,有能力凭借水面舰艇部队在西太平洋上与美国海军分庭抗礼。不需要再像冷战时期一样,让海军航空兵独自挑起护卫海疆的大梁。
而当海军航空兵的身份从过去的绝对主力,变成今天体系中的一部分时。单一军兵种的综合作战能力的增减,自然也就没有整个作战体系的发展进步重要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