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在北京举行的中美战略沟通传出的新讯息是,中方在中美关系中划出了四条红线:台湾、民主人权、道路制度、发展权利。
中评社今天发表评论指出,在美国大选选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外界关注未来美国政府对华政策何去何从时,中方划出这四条红线,不仅是告诉还有不到五个月执政期的拜登政府,更是告诉未来特朗普政府或哈里斯政府:这是保持中美关系相对稳定,不走向冲突的底线。
在中美战略沟通中,中方一再首要强调的是关于中美关系的“战略认知”问题。中国最高领导人29日在会见沙利文时强调,中美两个大国打交道,第一位的是树立正确的战略认知,首先要回答好中美到底是对手还是伙伴这个管总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去年11月的旧金山峰会上已向拜登强调过,此次更得以重申和强化。王毅在此次对话中提出了“中美两个大国的正确相处之道。”的“五个关键”,就是中方对“正确战略认知”的详细解读:
第一,中美关系保持正确方向的关键,在于两国元首掌舵领航。第二,中美两国避免冲突对抗的关键,在于遵守三个联合公报。第三,中美互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在于平等相待。第四,中美关系行稳致远的关键,在于巩固民意基础。第五,中美双方实现和平共处的关键,在于树立正确认知。
从特朗普第一任政府开始,到拜登政府,美方终结了以前将中国视为“利益相关方”和“合作伙伴”的接触时代;中国正式被美方认定为美国的“头号战略竞争对手”。在以“战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的“战略认知”之下,美方必定会无所不用其极地打压和遏制中国,于是在台湾问题上搞事,在经贸科技问题上“脱钩断链”和围堵封杀,对中国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指手画脚,甚至在特朗普第一任政府后期有“政权更替”的政策取向。
其实,美国试图在中国搞“和平演变”,颠覆中国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是中国对美国对华战略手法的主要关切。在2009年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当时的中美战略对话中方牵头人戴秉国将中方的“核心利益”归结为三项:维护基本制度和国家安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这与今天的“四条红线”有着同样的内涵。
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最大关切则是中国是否颠覆美国主导的现行国际秩序,挑战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将中国定为“最严重的地缘政治挑战”,“唯一既有意愿也有能力重塑国际秩序的竞争者”。
在此战略认知之下,美方成天渲染美中之争就是“民主与威权之争”,因而将中国的任何举动都视为对美国构成威胁,对中国影响力的扩大忧心忡忡,千方百计阻挠甚至切断中美之间正常的人文交往和民间友好。
特朗普第一任政府后半期因此发起“意识形态”战,令美国的“知华派”噤若寒蝉,“友华派”销声匿迹。如果特朗普卷土重来,其周遭的“反华鹰派”一定会配合特朗普对华极限施压,再度发动“意识形态”战,让美中关系再度跌入冰点。
拜登政府经过三年的对华竞争博弈,终于意识到想改变中国是不可能的,放弃了“政权更替”的念想,沙利文表示美中要“长久地在这个星球上和平共存”,但在“民主与威权之争”的决定性叙事之下,尤其是如果哈里斯执政,美国会否在民主人权议题上大作文章?可能性不小。
中评社评论指出,不管谁在美国当政,中国有迎接中美关系更多暴风骤雨的准备,但中方绝不希望中美两个大国走向冲突,为此要先立下规矩、划定红线。正如中国外交部美大司司长杨涛在总结此次中美战略沟通时强调的,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不可挑战;中国人民的发展权利不可剥夺。触碰这些底线红线,中美关系就兜不住底,“护栏”也会形同虚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