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机失之交臂,白头鹰该反省资本的拖累了。
四、五代战斗机发展,白头鹰总是先发展重型机,然后重型机技术下放,发展一个单发的多用途版,他们认为,这要既满足了作战要求,又节约了成本,F15到F16如此,F22到F35亦如此,一直到六代机,终于要换翼型了,却玩不下去了。
白头鹰战机发展的特点是一、蝶翼、蝶翼,蝶到了底,之所以如此,竞标中赢者通知有很大关系,尽管其间他们也想了不少翼形,画了许多的PPT,比如在F15上装鸭翼,也想在F22基础上发展三角翼布局的FB-22,但都投入太大,对资本来讲,得不偿失,尤其是风洞等基础设施需要生产商的建设与维护,因而他们认为“100计划”挺有用,生产出更多的战斗机能给对手形成更大压力。
白头鹰的赢者通知让输家惨不忍睹,尤其是到了F35,洛马更是要一网打尽,诺格.在YF-23竞标失败后尚有雷达业务养家,波音却为了成本不得不全球化采购,要知道,即便是诺格的雷达业务,洛马也有与其竞争的部门。
白头鹰100计划表面上看是节约了成本,实际上是在消灭竞争对手,也是在对手的消灭技术路径,著名的麦道就是这样被波音收购的,实际上,白头鹰的航天领域也是如此,要不是马斯克的异军突起,同样洛马、波音玩不下去,所以,白头鹰军工的背后不是科技在竞争,而是资本在竞争,科技不过是资本的一张张牌罢了,这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资本的无序竞争是需要成本的,成本最终是落在产品上的,六代机终于遭受了当头一棒,它们虽制造了三架验证机,但价格却可以买三架F35,且这白头鹰这三架六代机是否真的存在还不得而知,因为六代机的研发与生产将影响F35的量产数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