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者:北疆同心聊历史日期:06月20日

公元前209年,几百个走投无路的戍卒发动了“大泽乡起义”。由于秦朝奉行高压统治,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早就不能忍受了——“欲为乱者,十室有九”。陈吴起义后,原山东六国统治区的人纷纷杀掉秦朝派去的官吏,攻打秦朝在当地的驻军,很快就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

(大泽乡起义)

但是,短短六个月后陈胜和他的“张楚”政权,就一块儿灰飞烟灭了,真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陈胜为什么失败的这么快呢?

一、陈胜的目标虽然明确但组织混乱

反秦起义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基层群众反对上层统治者的大暴动。这场起义是如此猛烈,形势发展之快可能连陈胜也没有想到。

因此,陈胜是在没有做好战略规划的前提下,一面派周市等人到处攻城掠地,一面又派周文带领几十万大军伐秦,并派“一字并肩王”吴广攻打能略枢纽——荥阳。

可见,陈胜的目标就是抓住有利机会赶快灭了秦朝。但是,由于组织混乱,导致“张楚”的起义军盛极而衰。

(秦灭起义形势)

结果,周文被章邯打败,自杀,部队溃散。

周市被秦军杀死。吴广被部下田臧杀害。最后,陈胜也被他的“司机”庄贾杀害!

由于组织混乱,短短几个月,陈胜的“张楚”就像坐着过山车一样从巅峰跌入谷底!

二、陈胜骄傲而又残酷

首领是不能骄傲的,骄傲了也就完蛋了。

而陈胜刚刚从穷小子登上王位,就作威作福起来了。

天下大乱,强敌未灭,陈胜却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变得讲排场、讲忌讳,完全是一副王者作派。

当了大王,心态也跟着变了。

(陈大王)

也许因为他出身卑微吧?

陈胜今天猜忌这个部下搞阴谋,明天怀疑那个部下反对他。在这种心态的刺激下,陈胜不能容忍部下“不忠”——不仅打了败仗的部下会被干掉,被谗言诋毁的部下也难逃一死。

甚至连当初那些和陈胜一起受苦的伙伴,就是陈胜口口声声说的“苟富贵,勿相忘”的那些伙计,也因为不知忌讳的揭了陈胜的“老底儿”,也被杀的杀了,吓跑的吓跑了。甚至连陈胜的老丈人都对陈胜不满意!

结果,仅仅几个月,原来那些聚集到陈胜旗下的人就和他离心离德了。

“张楚”政权的人心散了。

人心散了,陈胜就成了涸辙之鲋,完全把自己暴露在炎炎烈日下,还能不被晒死吗?

回答者:苍茫大地顾炜斌日期:2019年06月20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教师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一、陈胜有着远大的志向和非凡的宣传、发动能力。

司马迁的《陈涉世家》被部分选进初中教材,中国人都知道,我不详细阐述。

与人佣耕时,即说出“苟富贵,勿相忘"的豪言,在同伴不以为然时,他竟还长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再看他发动起义的过程:二世元年七月,一支去戍守渔阳的九百士卒屯大泽乡,遇天大雨,作为屯长的陈胜、吴广就抓住机会,发动起义,分几步走:第一步找死党“素爱人"的吴广屯长,共同分析大势一天下苦秦久矣,并假冒秦公子扶苏、楚国大将项燕的名义造反;第二步蒙骗同袍们,失期当斩;第三步,装神弄鬼,在鱼肚里用朱砂写上“陈胜王",晚上再上演篝火狐鸣一幕,让吴广演口技,模仿狐狸呼叫:大楚兴,陈胜王;第四步,同袍中威望很高的吴广趁押解的将尉醉了,扬言要逃跑,将尉上当,鞭打吴广,吴广奋起夺剑,陈胜佐之,干掉将、尉;第五步,陈胜巧舌如簧,演讲:失期当斩,即便死里逃生,戍边也会十死六七,壮死不死则己,死则取大名耳。接着,说出最牛逼的广告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兄弟们同样是刀口舔血,跟着我可做到王侯将相,前途一片光明!于是九百同袍,一起加入造反大军。

二、六国贵族及其它天下豪杰纷纷响应,其出发点只不过是割据一方,并非心里多么爱戴陈胜这个领头大哥,甚至陈胜成了他们造反的挡箭牌。

陈胜大泽乡起义后,开始势如破竹,打到陈县时已有兵车六七百辆,骑兵千余人,步卒数万人。陈胜自立为王,国号张楚。

天下群雄响应。吴广是陈王封的假王,葛婴到东城,拥立襄疆为王,听说陈胜称王,杀了襄疆,返回陈县,被杀;武臣打到邯郸,自立为赵王,陈馀做大将军,张耳、召骚为左右相。陈王逮捕了武臣等人家属,上柱国蔡赐劝他:秦未灭而杀赵王将相家属,等于又生出一个秦朝,不如封他。后来燕国贵族后代又劝韩广为燕王,狄人田儋杀了狄县县令,自立为齐王;陈胜派出的大将周市被田儋击败,退回魏地,准备拥立原魏王后代宁陵咎为魏王,咎被扣于陈王处,但最终陈王被迫护送咎归魏,成为魏王,周市做了他的相;项梁、项羽拥兵六七万……天下豪杰及六国贵族诸侯后代均各怀鬼胎,想立国,借陈胜和张楚国作挡箭牌。当时的形势和元代农民起义时相同,大家都打着红巾军的大旗,以韩林儿、刘福通为挡箭牌,让韩、刘去挡元。

三、陈胜驭将的能力太差。

你可以比照刘邦、比照朱元璋,从驾驭手下的能力比较,陈胜给他们拎靴子都不配。

谓予不信,苍茫大地仅取一例。假王吴广率军包围荥阳,郡守李由死死顶住,吴广久攻不克。吴广手下将军田臧等密谋:周章的军队已溃,秦军早晚赶到,我们屯兵于坚城荥阳之下,秦军一到,我军必败。不如留一部守荥阳大营,调全部精兵迎击秦军。吴广骄横不懂用兵,不如灭了他。几个将军竟假借陈王的诏令杀了吴广,还把吴广脑袋献给陈王,陈王竟赐田臧楚国令尹大印,委他为大将军!这等做法,无异鼓励手下将士犯上作乱,自立为王?如何统帅全军?

四、陈胜不能慧眼识英才,手下无得力大将。

历朝历代,指挥大兵团作战挥洒自如的大将之才像大熊猫一般因稀少而珍贵。

你看陈胜手下最牛的周文、吴广,统兵手艺平平啊!周文到达函谷关时,有战车千乘、步兵几十万,遇到少府(秦朝文职官员)章邯带的骊山刑徒、奴婢之子临时组织起来的军队,一触即败,退出函谷关屯曹阳两三个月,又被章邯追击再冷大败,周文退守渑池十多天,章邯追击,这次周文全军几乎覆没,自己也自杀了。

吴广率重兵在荥阳居然久攻不克,没等秦国援军来就被手下将军砍了脑袋。

周文、吴广和韩信、项羽相比,连拎靴的资格都没有。

五、秦军的强大,秦将章邯等人卓越的军事才能使陈胜苦不堪言。

秦朝还没有动用正规军,临时把骊山邢徒组织起来就让起义军应付不暇,章邯灭了陈胜、项梁,赵王赵歇、将军陈馀、国相张耳被秦将王离、涉间围在巨鹿城,章邯在他们的南面驻军,并筑两边有高墙的甬道送粮。天下诸侯得到求救要求后,派兵来了,但纷纷作壁上观。为何?被大秦最后的名将章邯打怕了!

六、陈胜立国后的声色犬马,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陈胜打到陈县,成了张楚国王,像叫花子捡到金元宝,从此吃喝玩乐无极限,革命尚未成功,床上玩得腿松。革命意志消退,这样的统帅领导革命,还能成功?


回答者:铜守正义日期:01月17日

那时候,民众普遍迷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口号是没有多少市场的,实际上不得人心。舆论宣传是很重要的。大泽乡起义后,各地风起云涌,大多数都打着或拥戴原先六国君王贵族旗号,六国旧民思念故国,不适应大一统,纷纷参加义军。那么刘邦一介草民,怎么能高攀上贵不可言呢?办法很简单的,爹也不要了,声称有条龙是他爹,这样的话占据着很高的显赫地位,是真龙的儿子,理所当然也是真龙天子,而项羽只是一个臣子后代而已。

回答者:青史如烟日期:2022年01月27日·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在《明朝那些事儿》一书当中,当年明月曾将韩山童、刘福通等人起义最终失败的结局,归结为陈胜、吴广们的宿命。

他们的命运和以往第一个起义的农民领袖也类似,起义、被镇压、后来者居上,这似乎是陈胜、吴广们的宿命。

其实,当我们仔细翻看陈胜起义这段历史之时,仅仅用炮灰的宿命来解释他的失败,确实也有些草率了。

对于陈胜的失败,用现代一句很时髦的话来总结,再合适不过:

屠龙少年,最终成了恶龙。

我们平时所了解的陈胜,大多仅限于教科书中的那场大雨泥泞中的揭竿而起,随后陈胜带着一群不甘受死的人们,走上了抗秦之路,最终消亡在了秦末起义的纷争之中。

那么他是如何失败的,又为何会失败?教科书中很少提及,但史书却清晰地记录着,那个曾经高呼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愤青,最终被身边的马夫,一刀斩落了他那不甘卑贱的头颅。

死得相当憋屈。

最终,一切归于尘土,但历史却值得回顾,在后人的复盘之中,陈胜的失败,其实早已注定。

不懂得韬光养晦

陈胜的失败从客观上来讲,主要是因为在造反的行列里,表现得过于拉风,不懂得韬光养晦,自己直接脱颖而出,成了出头鸟,进而站到了战场的最前线。

这种情况之下,原本不知道先干哪个的秦军,自然找到了目标,得了,就你了,往死里搞。

陈胜的失败率,自然也是急剧飙升。

当年攻下了陈地,陈胜召集当地三老、豪杰前来会商,你说你手里拿着刀,还能让大家说什么呢?

自然是怎么好听,怎么来了,于是乎,就有人提议,既然你这么帅,干脆自立为王吧。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胜随后问了下身边的谋士张耳、陈馀: “你们怎么看?”

这两位塑料基友,以前都是在魏国大梁混的,见惯了六国面对秦国的应对手段,那就是争取别当那个出头鸟。

因此,张耳、陈馀便建议陈胜,你别先称王,明着扶持几个目标,让他们先上,咱们在后面猫着,到时候摘桃子就是了。

这个建议和学士朱升后来给明太祖朱元璋出的方案如出一辙,“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积攒实力,韬光养晦,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而,陈胜的性格却偏偏注定了他不是一个低调的人,您想呀,当年他还在种地的时候,离富贵八字还没一撇呢,就到处跟别人装深沉:

“哥们,以后富贵了,别互相忘了!”

这种身在底层的强烈不甘,也注定了陈胜在选择是否称王的问题上,不会那么理性。

最终,陈胜的选择是,心从所愿,怎么爽怎么来。

二世元年七月末,陈胜称王,号张楚。

秦军平定叛乱的目标,随即明朗了起来,喏!这个就是最大的那个!

干就是了。

当然,陈胜称王其实也摆明了一个态度,那就是我不怕你秦朝来找我事儿,造反谁还怕事儿呀!但不怕事儿,也得有不怕事儿的资本呀。

从后来的事情发展来看,陈胜这把,确实有点儿托大了。

致命的两大误

咱们都知道,毛主席爱读史书, 他老人家在读《史记.陈涉世家》的时候,曾用红、黑两种颜色的笔对该文做了大量圈画以及批注,他在批注中指出,陈胜吴广起义失败有两大误:

一误:功成忘本,脱离了本阶级的群众。

二误:任用坏人,偏听偏信,脱离了共患难的兄弟。

毛主席的眼光是犀利的,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陈胜失败的本质原因—— 自身能力不行,个人品行有问题

早在陈胜还是长工的时候,身处底层的他,虽对现状极度不满,渴望成功,但当时的他还没有背叛自己所处阶级的实力。

在看待未来那个仿佛遥不可及的梦时,陈胜曾感慨道:

“苟富贵,毋相忘。”

然而,当陈胜真正拥有富贵,飞黄腾达的时候,他恐怕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变脸,变得那么自然,那么翻脸不认人。

陈胜为王之后,便有了想要攀高枝的故人,这种事情其实很常见,老熟人嘛,多少想着能够照顾些。

而能够硬着胆子来找陈胜的,想必也肯定是当初跟陈胜关系不错的朋友。

后来这人见到陈胜,看到宫内的装饰豪华,不禁感慨万千,同时估计也为了显摆自己跟陈胜以前的关系,说了些陈胜没有发迹前的糗事秘闻。

这事儿其实在当时的义军当中,其实也算稀松平常,毕竟大家都是泥腿子出身,哪那么多繁文缛节。

即便是刘邦当了皇帝,他以前的那些哥们儿们,最初也是在他面前没有任何规矩,大家这么熟,还这么见外干嘛,后来引进了儒家的礼仪规范,才最终有了君臣之分。

但陈胜就是受不了,他已经不是以前那个陈胜了,锦衣高坐之时的面孔,变得不近人情,变得可怖狰狞。

随后,他便令人将这个前来蹭富贵的故人斩杀,真有点儿应了鲁迅先生的那句话: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他这一翻脸,给自己带来的负面效应顿时凸显,故人不敢来找,别的臣子们也都觉得,这位爷,不地道。

因此,后面陈胜落得个众叛亲离,也能理解。

当然,若是陈胜自身能力超强的话,狠点儿、毒辣点儿,也没啥,毕竟还有枭雄这个争天下的“中性词”嘛。

但从陈胜后来的一系列操作来看,这位哥是真的不行。

安史之乱时,李泌曾对唐肃宗说:

天下大乱,人心重将,只有亲临战场,才能有较高的军事领导能力,在随后胜利的不断加持之下,最终统领全局。没有战功的加持,深居后方,时间一长,就会太阿倒持,授人以柄。

这种观念很符合后来刘邦、项羽的作风,两人打天下时,基本都在前线待着,即便当初刘邦攻占了彭城,想要舒坦一下,项羽也立即将该地,给他配置成了惨烈的一线战场。

因此,即便刘邦队伍里有韩信、英布这种超一流的猛将,照样压不住刘邦的风采,而英布后来造反,一听邦哥没来,第一反应就是,只要他没来,这把就算稳了。

这就是威信,如同血脉压制一样,压得你不敢反。

而反观陈胜,真正打仗的经历,就是起家时的攻击蕲县、陈县两地,其他地方基本都是委托其他将领拿下的。

陈胜的本领到底怎么样?大家都没什么感觉。

同时身处乱世,自身没有什么家底、名望的陈胜,在大家的心头也就是个暴发户路人甲。

陈胜起家的那句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使得他底下的小弟,没有封建王朝臣子们的那种忠君效死的思想。

咱们谁都可以的,老大,这是你说的。

因此,当陈胜随后派遣将领北上巡定北地之时,脱离队伍称王的,不听调遣命令的,杀监军叛乱不服管束的,全都浮现了出来。

一个失去了控制的王,同时被秦军视为重点打击对象,而且还没有亲信小弟的驰援帮助,陈胜的结局可想而知。

在一系列兵败的阴影之下,陈胜的身边没有甘愿与其共存亡的死士忠臣,而那些拿一天工资撞一天钟的人,再看陈胜这个王的时候,眼中已没了昔日的敬畏,反而有些兴奋。

这个金灿灿活动着的小金人,可是个值钱的宝贝。

于是乎,在死亡和富贵的交错逼迫之下,陈胜身边的马夫庄贾最终下手了。

深夜,溜入寝居的庄贾只一刀落下去,陈胜昔日执着的雄图霸业,便彻底消亡。

留给后人的,只有无限的唏嘘。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每天分享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事儿。欢迎关注转发,共同评论交流,谢谢大家。

回答者:—曲相随日期:2019年06月11日

农民起义的必然性,参考黄巢,李自成,太平天国,拥兵自重,实力增加后缺乏战略眼光,加上内部的不和和腐败,终成历史见证的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