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盖主反天反到是死,司马昭也是个利害人物怎能容忍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呢?
事实上,若灭亡蜀汉之后,钟会不反叛司马昭,他将死得更惨! 钟会伐蜀,从一开始就错了,可以说,从他领兵出征的那一刻开始,他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钟会伐蜀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马昭准备伐蜀,询问众臣的意见,然而当时众人都不搭理司马昭,都认为伐蜀的胜率比较低,因为姜维还活着,所以 大家都不支持这个计划 。就连长期同蜀汉作战的 邓艾,也不支持司马昭 ,把司马昭气了个半死。幸运的是,钟会支持司马昭,而且作为司马昭的心腹,钟会在朝中也比较会玩弄权术,最终在二人的操作下,邓艾同意了伐蜀的计划,朝中也通过了伐蜀的决议。
同年,司马昭以钟会为主帅,兵分三路伐蜀,钟会率领主力进攻汉中,邓艾和诸葛绪则率领另外两支军队围堵远在沓中的姜维。由于姜维改变了魏延的汉中防守策略,将魏军放进了汉中腹地,导致 汉中被轻易打穿,快速沦陷 。幸亏姜维跑得快,躲过了邓艾和诸葛绪的围堵,才成功地在剑阁堵住了钟会大军。到此为止,魏军和蜀军陷入了胶着状态,蜀军没办法击退魏军,魏军也没办法突破剑阁。
就在众人都以为战事就这样胶着时,正当司马昭在后方庆祝汉中大捷时,邓艾突然兵行险着, 走阴平小道成功地杀入了蜀汉腹地 ,轻而易举的逼降了刘禅,令天下大惊!之后,便是邓艾居功自傲,擅行封赏之事,得罪了众人,而钟会在污蔑了邓艾之后,也赫然发现 自己成为了司马昭的眼中钉 ,匆忙准备谋反之事,结果由于准备太过仓促,钟会并没有成功,最终遭到诛杀!自此,蜀汉永无翻身之地,而钟会、邓艾这两大灭蜀功臣,也遭到斩杀,令人遗憾!
看完了钟会的遭遇,很多人都不明白,他作为司马昭的心腹,深受司马昭的信任,当初众人都反对伐蜀,就他支持司马昭,而且司马昭也愿意让钟会做伐蜀大军的主帅,可见两人的关系是多么的亲密,那么 为何钟会还要反叛司马昭呢? 以他立下得如此大功,若是回到曹魏,岂不是可以加官进爵,他 为何还要铤而走险的反叛司马昭呢? 真的是因为钟会志得意满了?
事实上,钟会之所以反叛司马昭, 完全是被逼无奈! 若他不这么干,他将死得更惨!
一封突如其来的书信
在打进蜀汉之后,邓艾居功自傲,竟然大肆封赏蜀汉君臣,搞得司马昭非常愤怒。你想啊,封赏这种事情, 都让你邓艾干了,那还要司马昭干什么? 司马昭才是老大啊!之后,邓艾不知收敛,又建议司马昭整军备战,准备讨伐东吴,彻底激怒了司马昭,搞得司马昭直接告诉邓艾,这些事你少掺和。很多人看到这里,非常疑惑,为啥邓艾一片好心,想要帮司马昭讨伐东吴,统一天下,反而没落下好?原因其实非常简单, 此时的司马昭,并不急于灭亡东吴 ,而是急于篡夺曹魏天下!
正是因为邓艾不知进退,不懂司马昭的心思,所以他遭到了司马昭的嫌弃。而钟会、卫瓘等人乃是司马昭的心腹,他们是非常懂司马昭的,所以见此情景,他们直接落井下石,炮制了邓艾谋反的证据,准备干掉邓艾,替司马昭出口气。而司马昭在接到钟会、卫瓘等人的诬告时,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选择了直接拿下邓艾,押往洛阳受审!然而就在钟会以为,一切都搞定了时,他却 突然接到了司马昭的这样一封书信!
《三国志》:会得文王书云:“恐邓艾或不就徵,今遣中护军贾充将步骑万人径入斜谷,屯乐城,吾自将十万屯长安,相见在近。”
钟会帮司马昭搞定了邓艾这个刺头,心里正高兴,却突然接到了司马昭的书信。司马昭在信中说,他担心邓艾不服从命令,不愿意放下兵权,所以特地命贾充率步骑万人进入斜谷,驻扎在汉中乐城,自己则亲率十万大军驻扎在长安。相信不久之后,他们两人便又可以再见面了。
粗看之下,这份书信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也就是司马昭担心邓艾不服从命令,所以带人前来援助钟会等人,可问题是, 邓艾的兵马不过三万人,而钟会有十几万人 ,邓艾即便不服从命令,单凭钟会等人,也可以搞定邓艾!何须司马昭亲自率领十几万魏军前来?很明显,司马昭带人来捉邓艾的这个说法,乃是假的! 那么他到底为啥要带这么多兵马前来呢?
事实上,到了这一步,估计只要脑袋不短路,都应该明白司马昭的言下之意吧?司马昭带兵前来, 压根儿不是为了邓艾,而是为了钟会! 那么钟会一直老老实实的为司马昭服务,为啥司马昭还要带这么多人来对付钟会呢?对于这个问题,钟会自己是这么理解的!
《三国志》:会得书,惊呼所亲语之曰:“但取邓艾,相国知我能独办之。今来大重,必觉我异矣,便当速发。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也。我自淮南以来,画无遗策,四海所共知也。我欲持此安归乎?”
看到了吧,得到司马昭书信后,钟会立马就反应过来了,司马昭此来,压根儿不是为了邓艾,而是为了他!而司马昭之所以如此提防钟会,主要是因为钟会立下了灭国之功, 已经有功高震主之嫌了 ,若他安然地回到了魏国,以钟会的家室,他完全可以一跃成为比肩司马昭家族的顶级门阀!虽然钟会一直忠心于司马昭,被司马昭视为心腹,可当年的司马懿也是曹睿的心腹啊,最终还不是抢夺了曹魏大权? 司马昭他爹就是这样起家的,他怎么可能允许钟会也这么干呢? 钟会这么年轻,一旦司马昭去世,那么钟会岂不就是下一个司马懿?
说白了,此时的钟会,已经不再被司马昭视为心腹了,而是被司马昭视为眼中钉了,因为 此时的钟会,已经类似于当年的司马懿了 ,不仅家族地位高,权势大,而且立下了灭国之功,有此功绩在身,将会有一大批世家大族向钟会家族靠拢,司马家族很有可能被抛弃!所以说,司马昭决不允许钟会活着回到魏国!
从钟会所说的话来看,其实他 一开始并没有谋反地打算 ,他是在接到了司马昭的书信后,察觉到了司马昭对自己的杀意,才决定谋反,以此自保的!而且从后续钟会的诸多操作来看,他的谋反计划非常仓促,根本没有提前准备的样子!
钟会正月十五到的成都,正月十六就召集魏军军官开会,想要胁迫这些军官跟自己一同反叛司马昭,遭到众人的反对,于是钟会将这些人都关了起来。正月十八,消息走漏,魏军反抗钟会,最终钟会遭到诛杀。从时间上来看, 钟会的反叛计划非常仓促 ,根本就没怎么准备。而且若是钟会早就准备谋反了,他应该早早地把自己的人安插在军队中,用以掌控军队,但从实际操作来看, 钟会基本没有控制住军队 。
另外,在处理魏军军官的过程中,姜维曾建议将那些官吏全都杀死,但钟会没答应。他为何不答应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钟会根本没有自己的心腹可用! 杀了这些军官,他根本掌控不了魏军!
从上述的种种迹象来看,钟会的谋反计划非常仓促,根本就不像是提前谋划好了的,他应该就是在接到司马昭的书信后,才决定谋反的!换句话说, 钟会其实是被司马昭给逼反的!
钟会有活路吗?
当初司马昭提议伐蜀,目的是借用战功来挽回自己之前弑杀皇帝的恶名,让自己在魏国朝堂的权势更进一步,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钟会刚刚打下汉中,司马昭就迫不及地的封晋公,加九锡,摆明了要篡夺曹魏天下。 到此为止,钟会还是非常安全的 ,他虽有打下汉中之功,但这个功劳还是可以封赏的,不足以威胁到司马昭。然而战争这种事情,一旦打起来,哪里那么好收手的!不久之后,邓艾从阴平小道杀入蜀汉,立马使得天下局势发生了大变!
邓艾杀入蜀汉腹地,逼降刘禅,灭亡蜀汉,立下不世之功,殊不知, 邓艾的军事冒险,已经把钟会逼向了死路! 邓艾并非世家大族,所以他立下了灭国之功,司马昭是能够容忍的,只要邓艾别作死,老实地听司马昭的话即可。而钟会是伐蜀大军的主帅,邓艾的功劳,至少有一半归属于钟会,也就是说, 钟会也立下了灭国之功 ,这就让钟会的声望和权势威胁到了司马昭!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钟会只要沾上了邓艾的这份灭国之功,他就必死无疑,因为他对于司马家族的威胁太大了!
所以说,对于钟会来说,其实他 已经被逼上了绝路 ,要么反,要么死!若钟会反,赢了可以一飞冲天(几率非常小),输了也能给司马昭一个光明正大杀他的理由,而且钟会死后,为了安抚那些世家大族, 钟会的家族大概率是不会被屠戮的 ,因为各中的弯弯绕绕大家都懂;而若是钟会不反,那么司马昭就得想方设法,罗织罪名,一定要把钟会压下去。钟会就是翻版的司马懿,他比司马昭年轻多了,若不搞死钟会,司马昭死后,司马家不一定玩得过钟会,且为了避免钟会家族死灰复燃,司马昭很可能效仿当年的司马懿, 直接对钟会家族斩草除根!
也就是说,对于钟会来说,他是必死的,反叛而死,还能够保全家族, 若不反叛,家族的遭遇将会更惨!
结语
作为司马昭的心腹,钟会为何背叛司马昭?一封尘封的书信揭示答案!从邓艾杀入蜀汉腹地的那一刻开始,钟会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历来功高盖主者,很少能有好下场,邓艾家族实力不行,尚且威胁不到司马昭,而钟会乃是大家族出身,他得了灭国之功,对司马昭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司马昭必定杀他,所以钟会只能背叛司马昭,以图自保!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相信许多人在看三国历史时,都对钟会的横空出世,都会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这个人一出场就能成为司马昭的首席谋士,还能够领衔伐蜀?
其实,只要我们对李榷、郭汜之后的关中历史,有足够的了解,自然会知道钟会为什么能横空出世。 因为,李榷郭汜之后,关中的首席大佬,就是钟会的老爸。
后来曹操可以打败袁绍,就是因为钟会的老爸坐镇关中。 钟会的老爸是谁呢?他叫做钟繇。
钟繇在历史上的地位实际上是被严重低估,他在曹操集团中的真实地位,虽然不能与韩信相比,但是也相差无几; 甚至曹操自认为,钟繇的地位,与当年的萧何相似。
因为,钟繇独当一面坐镇关中地区,曹操才可以放心与袁绍相争;否则,曹操在官渡一线打的再好,那也是白搭。因为,袁绍如果席卷了关中,曹操一系当时就得崩盘。
据史书上记载,曹操曾经钟繇写信说: “得到你送来的马匹,很是应部队的急需。关右地区平定,朝廷没有西顾之忧,都是足下的功勋。当年萧何镇守关中,粮供充足,以至大军获胜,也不过与你功劳相当。”
因为钟繇这样牛逼,所以曹氏篡位时,自然离不开钟氏家族的支持。在曹丕即王位后,钟繇被任命为大理。等到曹丕称帝后,改任廷尉,晋升爵位被封为崇高乡侯。又升迁为太尉,转封为平阳乡侯。
当时钟繇和司徒华歆、司空王朗,直接被曹丕感叹道: “这三个人,都是一个时代的伟大人物,后世大概难以为继了!”
等到曹睿即位后,给钟繇晋升爵位为定陵侯,增加封邑五百户,连同以前共一千八百户,升迁为太傅。
钟繇有腿病,下拜起身不方便。当时华歆也因为年老患病,上朝进见时都让他们乘车坐轿,由卫士抬着上殿就坐。这以后三公有病,就把这种做法当成了旧例。
从相关内容,我们大约可以看出来,曹氏之所以能篡位,与钟繇等人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当然,司马家族想架空曹氏皇帝,也离不开钟氏家族的支持。只要我们知道这种基本的历史事实,看到钟会后来横空出世,自然就没有什么奇怪的。
因为,钟会作为钟氏家族的嫡系传人,自然有资格领衔伐蜀。而且因为钟会是标准的豪门贵族首脑,所以许禇虽然也是标准的大哥级人物,但毕竟是穷二代修成正果的;在这种背景下,钟会率军出征时,直接就拿许禇儿子的脑袋立威了。
当然,钟氏家族爬到那个位置上,实际已到了人臣的顶点。再向上是什么呢?
钟会很想看一看,于是在灭蜀之后,在姜维的怂恿执行,钟会终于忍不住打开了心中的恶魔,企图发动叛乱割据川蜀,结果被手下士兵杀死,钟氏家族遂也从此迅速由胜转衰。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钟会的谋反似乎让人看不懂。如果仔细阅读本文的话,你会发现钟会的谋反就是临时起意。
钟会出身颍川钟氏,他爸是太傅钟繇,曹操时代的司隶校尉,他哥是钟毓,司马昭时代的青州刺史。
钟会的升迁之路就是:才能+出身+博取司马氏的信任。尤其是最后一点,博取司马氏的信任,钟会在二次淮南之叛中,都有为司马氏谋划的身影,并且还有阻止魏帝曹髦夺权的行为,以此钟会获利司马昭的信任,随之权利地位大大提供,官至司隶校尉,居然还有权力插手尚书令的工作,干扰朝廷大小事务及官员任命权,要不是司马昭的默许,也没有别的原因了。
钟会的种种行为,在其它官员眼中,就是司马昭的亲信。而在司马昭提出的伐蜀建议上大力支持司马昭,也让司马昭对钟会更加信任,尤其是在邓艾等一大批名将都反对的情况下,钟会的支持让司马昭更加有了底气。
如果说钟会的谋反事先有预谋的话,则完全不可接收。
钟会可是出身世家大族的,其整个宗族全在司马昭控制之下,他谋反不就是坑了整个宗族,要知道钟会可不是马超,钟会是标准的文人士族,熟读经典,通晓玄学,他一个在蜀地谋反,然后把整个宗族几百口人坑了?换谁也不相信。
钟会谋反打的是魏国郭太后的旗号,郭太后是魏明帝曹睿的皇后,出身河西大族,可是钟会在伐蜀前后都没有见过郭太后,并且钟会在魏国是属于司马昭的亲信一派,他在魏国也没有同党和内应一起来反对司马昭,如何谋反?
谋反要有兵权的吧!钟会有吗?没有。看起来伐蜀有18万大军吧,可那并不是钟会的私人军队,而是司马昭的军队,虽然钟会先是夺了诸葛绪的兵权,可这事没有司马昭同意,钟会能成功吗?然后钟会接着诬陷邓艾,但是邓艾可不仅仅是钟会一个人说他谋反,包括邓艾的监军师纂,钟会的监军卫瓘一起上书司马昭的,并且邓艾有实实在在的谋逆行为,自作主张给蜀汉投降的君臣封官许愿。
伐蜀三大将领只剩下主帅钟会,可钟会要说谋反,虽手握兵权,可仍然没说服魏军大多数将领,包括钟会的死,最终就是死在没有收复魏军的军心,换句话说,他手下的军队并不愿意随他一起谋反,反而却听从卫瓘的话,斩杀了主帅钟会。
意思就是钟会没有谋反的基础,连兵权都没有搞定,哪来的谋反?难道要靠着钟会自已几百人的亲信谋反不成?这些人在乱军之中随钟会一起被杀。
别告诉我说姜维蛊惑的,钟会只是欣赏姜维之才,并没有完全相信姜维,直到乱军要冲进来的时候,钟会才给了姜维一点可怜兵权,可是为时已晚。
另外还有时间的匆忙,钟会是正月十五到的成都,然后正月十六召集军官开始谋反,正月十八被杀,如果这也算谋反的话,这简直是中国历史上预谋时间最短的谋反了,连衣带诏也比不上。
钟会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连兵权也没有巩固的情况下,举起了谋反大旗,实在让人不可理喻,但钟会的确又有谋反的意图,这个意图只能是临时起意,临时决定谋反,才能符合一切推测。
钟会为什么要临时起意谋反?
原因就是来自司马昭。
诸葛绪兵权被夺,司马昭同意了。邓艾兵权被夺,司马昭也同意了。那么伐蜀的18万魏军和蜀地投降的近10万蜀军兵权理论上都掌握在钟会手中,这可是28万大军,如果利用得当,建立政权也不是什么难事。
有一种罪,叫怀璧其罪。有一种谋反,叫被逼谋反。
钟会就是如此,钟会临时起意谋反最大的原因来自司马昭的猜忌,手握28万大军,无论这些大军是否忠心钟会,都会让司马昭睡不着觉,要知道司马昭的政权是怎么来的?靠的就是谋反,人家司马家可是谋反的鼻祖,这点小九九司马昭会不知道 。
所以司马昭开始担心钟会独大,所以司马昭在钟会入蜀前写了一封信给钟会,信的内容是:我让贾充带了1万人驻守乐城,我在长安带了十万人马,就等着和你相见了。
所以就有了钟会赶紧向成都进发,接下来的事就是正月十五到正月十八发生的事,钟会接到司马昭的信在前,谋反在后,司马昭的信是什么意思?聪明人一眼就看得出来,是警告的意思,是防备的意思,钟会是个聪明人,他非常明白, 从接到信的那一刻起,钟会起了谋反之心 。钟会从有谋反之意,到被杀仅仅只有15天时间。
钟会了解司马昭的手段,也开始担心回去会不会被杀?又舍不得放弃到手的荣誉和兵权,于是临时起意,先谋他一反,当然了,钟会是仗着自已有谋略,有才能,同时钟会也是自负的、骄傲的,但最终失败。
从司马昭处理钟会谋反案的结果来看,司马昭并没有下狠手,仅仅处死钟会的养子钟毅和钟邕,包括钟邕的儿子,钟邕可是在成都随钟会一起谋反,而钟毅没有随军,钟氏家族其他人居然不受影响,有官爵的还是如同之前一样,如果真是谋反,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狠毒,然后对谋反手下留情,也只有另有隐情之说了。
而这个隐情就是,钟会之反是被司马昭逼反的 。
钟会谋反的动机,按说也只有他本人最清楚了,谋划过程,发动时机都是他自己决定的, 以伐蜀的历程来看,钟会被姜维撺掇的可能性很大。
曹魏帝国伐蜀一战,起因也是司马昭为了想因功上位,提高自己的声望,好称公、登上相国之位。事实也是如此,钟会大军进入汉中之后,捷报传来,司马昭也等不及大军凯旋,就在洛阳兴冲冲的“接受”了魏帝曹奂授予的晋公、相国。
然后呢?钟会就借口粮食补给困难,夺了汉中也算是“完成既定战略目标”,大功告成,准备宣布撤军,可以说, 在这时候,钟会是绝对没有动造反心思的。
要不是那个不识时务的邓艾非要提出自己带兵走阴平小道,后面的种种事根本就不会出现。邓艾自阴平入蜀地后居然像中了大奖一般,顺利过关斩将,一路杀到成都城下,蜀帝刘禅宣布投降,姜维也只得投降钟会,钟会的大军这才得以进入成都。
可以说,钟会谋反的种子从这时候才开始种下了。
钟会与姜维
陈寿写《三国志》是写了钟会谋反之时是让姜维领兵的事,此乱也导致了钟会和姜维相继被杀。而在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中,则写姜维是想利用钟会作乱,来杀害魏国将领,从而再除掉钟会,替刘禅复国。
《汉晋春秋》: (锺)会阴怀异图,(姜)维见而知其心,谓可构成扰乱以图克复也,乃诡说会曰:“闻君自淮南已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复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夫韩信不背汉于扰攘,以见疑于既平,大夫种不从范蠡于五湖,卒伏剑而妄死,彼岂闇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着,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绝迹,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岭,而从赤松游乎?”会曰:“君言远矣,我不能行,且为今之道,或未尽于此也。”维曰:“其他则君智力之所能,无烦于老夫矣。”由是情好欢甚。
在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中,也写了这件事,甚至说姜维还私下给刘禅写信说:“请陛下再忍耐几日,我一定能够复国的。”
《华阳国志》:(姜)维教(锺)会诛北来诸将,既死,徐欲杀(锺)会,尽坑魏兵,还复蜀祚,密书与后主(刘禅)曰:“原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孙盛在《晋阳秋》中写自己入蜀后,在当地人口中打听这件事,当时的蜀人都说这件事是真的。
(孙)盛以永和初从安西将军平蜀,见诸故老,及姜维既降之后密与刘禅表疏,说欲伪服事钟会,因杀之以复蜀土,会事不捷,遂至泯灭,蜀人于今伤之。
如此看来, 鼓动钟会谋反的心思,姜维是脱不了干系的。
钟会与司马昭
如我在前面所说,钟会在伐蜀一开始,是没有异心的,他想做的,无非是帮司马昭成就霸业,完成称相的政治目标。
——之前魏帝曹奂多次授予司马昭相国,司马昭都推辞不肯接受,实际上是司马昭明白自己的声望还有所欠缺,毕竟杀害前任皇帝曹髦的恶名,让他难以面对社会舆论的道德谴责。
所以,司马昭期望在伐蜀这件事上获得重大突破,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名声,纠转当时的舆论风向。
钟会就是帮助司马昭达成目的的心腹之人。
钟会在淮南三叛之寿春之战时,他就作为司马昭的首席谋士,出谋划策,甚至还会模仿伪造他人书信,破坏诸葛诞与孙吴盟军之间的联系。
诸葛诞灭亡之后,当时的人称钟会为“子房”(张良),司马昭还让钟会在自己大将军府掌管文书事,成为心腹。
《钟会传》:寿春之破,(钟)会谋居多,亲待日隆,时人谓之“子房”。军还,(钟会)迁为太仆,固辞不就,以中郎在大将军(司马昭)府管记室事,为腹心之任。
可以说,司马昭对钟会是相当信任的,所以伐蜀大军中钟会为主帅之一,也是这种信任的体现。
等到破蜀后,成都方面的各种流言四起,钟会和邓艾两人之间的不和的书信纷纷送达司马昭面前,司马昭按捺不住了,率军抵达长安,观望成都局势,并派贾充领军进入汉中,以备不测。
钟会与邓艾
在伐蜀大军中的另外两位主帅就是征西将军邓艾和雍州刺史诸葛绪。
在剑阁作战之时,钟会就秘密向司马昭诬告诸葛绪胆小怯懦,不敢进军,然后将他的兵马夺下据为己有,诸葛绪被用囚车送往朝廷。
在《三国志》原文中,陈寿明确写了钟会的动机是“ 欲专军势 ”,这算是曹魏官方后来的定论吧。
《钟会传》:(钟)会与(诸葛)绪军向剑阁,会欲专军势,密白绪畏懦不进,槛车征还,军悉属会。
再到邓艾破蜀之后,邓艾的功劳明显高于钟会,这一点是让钟会非常不爽的,邓艾后来获罪,钟会从中做了不少工作,例如发挥自己善于模仿他人书信的本领,他把邓艾的书信篡改成狂妄悖逆之词,以此激怒司马昭。
果然,司马昭下令将邓艾也用囚车征回长安(司马昭也率军进驻长安,观望蜀地形势)。
至此,钟会在成都,统帅所有的魏军,加上姜维的怂恿,他便动了谋反的心思。
陈寿写钟会的动机是: (钟会)自谓功名盖世,不可复为人下,加猛将锐卒皆在己手,遂谋反。
结论
如上所见,钟会谋反就是仓促起事的结果,其动机也与自身的政治愿望有关,如果他没有野心,光凭姜维的嘴皮子也是难以说动他的心思。
也正因为他起事仓促,而魏军上下,人心思归,大部分人不肯参与,最终发生内讧,钟会死于乱军之中,也算是咎由自取了吧。
有一说一谈历史,不偏不倚话苍生。
欢迎喜欢三国故事的朋友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