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侯友宜正式动身前往美国,开启自己的美国“面试”之旅。9月17日,侯友宜在华盛顿会见了美国智库学者、国会议员以及纽约市市长。在这场会晤上,侯友宜抛出了自己关于两岸的政治论调,即吓阻、对话以及降低风险,因为这三个名词的英文首字母都是D开头,因此这也被台媒称为“三D战略”。

除此之外,侯友宜在9月20日出席旧金山的一场论坛中表示,台湾将会在高科技领域采取分散式的布局,不再将重心放在中国大陆,转而寻求全球布局,配合美国的对大陆的经济战略,逐渐减少对大陆的依赖性。侯友宜强调,此举将虽不利于台湾的生产效率,但可以有效避免制造和运输风险。

显然,侯友宜这趟美国“面试”之旅是有备而去。说的话都是美国人爱听的,也契合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甚至为了争取美国的支持,还抛出了在经贸问题上配合美国的论调。但仔细分析的话,侯友宜这番论调依旧是沿袭了了马英九当政时期的基本论调。

侯友宜窜美,提“三D战略”,要先“吓阻”大陆,再与大陆对话

侯友宜

从目前侯友宜的论述来看,其和马英九最大区别只在是否有条件地承认“九二共识”。马英九上台执政时,台当局既不希望大陆“武统”,也拒绝接受“一国两制”,既强调加强台军的吓阻能力,又要与大陆展开对话。

总结下来,依旧是“不统不独不武”,只不过其论调要比马英九时代更加激进。相较于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此前提出的“二D”战略,侯友宜的两岸论调有所增加,但也没有实质性内容。朱立伦的“二D战略”强调的是吓阻以及对话,简单点解释就是软硬两手抓,核心在于维持现状。在此基础上,侯友宜只不过是增加了一个“降低风险”的选项。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侯友宜并没有突破国民党传统的政治底色。

反而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侯友宜提出的“三D战略”与赖清德“窜”美所提出的“四大支柱”存在部分重叠。赖清德的“四大支柱”,其核心就是吓阻、维持现状、经济安全以及加强与“民主”国家的联系。两相对比,赖清德的“四大支柱”基本已经囊括了侯友宜的“三D战略”以及在经贸领域的阐述。

侯友宜窜美,提“三D战略”,要先“吓阻”大陆,再与大陆对话

台海问题

从侯友宜与赖清德的政治论调来看,其核心区别就是在是否承认“九二共识”,以及在政治论述用词程度上的差异。这也反映出了台湾政治已经在朝着合流的方向发展。

不过相对于赖清德,侯友宜又显得有些不同。赖清德作为蔡英文的继承者,其政治底色就是“台独”,其在台湾政坛快速崛起就是因为其“台独金孙”以及“务实的台独工作者”自称,其政治目标就是推动台湾的“法理独立”和“事实独立”。而侯友宜虽然也有“台独”倾向,但更多地还是希望“维持现状”。

对此美国德州州立大学政治系教授翁履中认为,相较于赖清德的纯鹰派作风以及国民党的鸽派作风,侯友宜可能处于中间,属于“和平鹰”的定义。

侯友宜窜美,提“三D战略”,要先“吓阻”大陆,再与大陆对话

赖清德

对于选择国民党还是选择民进党的问题上,美国心里似乎已经有了答案。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就是“维持现状”,因为只有这样台湾才能成为美国手中一张对抗大陆的“王牌”,不管是台湾“统一”还是“独立”,都意味着台湾已经失去了对大陆的遏制能力。

在这个问题上,赖清德作为纯粹的“台独”势力,尤其是身上贴着“麻烦制造者”的标签,美国并不愿看到赖清德执掌台湾,不可控的因素太高,尤其是可能导致美国被拖下水,被迫和中国在台海产生正面冲突。

侯友宜窜美,提“三D战略”,要先“吓阻”大陆,再与大陆对话

美国政府

当然,岛内同样也有这种担忧,所以侯友宜的支持率逐渐呈现出上升趋势。岛内多份民调显示侯友宜的支持率已经超越柯文哲上升到第二名。尤其是在一对一的民调当中,侯友宜的支持率已经对赖清德呈现出反超趋势。

尽管侯友宜的支持率呈现上升趋势,但从这三位竞选人的政治论述来看,两岸统一依旧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尤其是在民进党执政期间,修改课纲、去中国化已经愈演愈烈。在现在台湾社会中,蓝营的支持者已经呈现老龄化趋势,越往后拖,台湾的“天然独”就会越来越多,蓝营的支持者也就越来越少,这将会是未来和统台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阻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