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者:霸业212867419日期:3小时前

"社后分"是古代对中秋节的一种说法,它指的是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之后的一天,也就是所谓的"社日"之后。社日是古代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一般在农历的二月初一或八月十五。土地神是农家守护神,保佑农事顺利、五谷丰收。社日之后,意味着农事已进入尾声,农民们开始收割庄稼,庆祝丰收。

"社后分"一词在这里有着丰富的寓意。一方面,它表示着中秋节的来临,人们可以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欢庆、赏月、思念亲人;另一方面,它预示着农事的结束和丰收的到来,意味着农民们可以暂时放下辛勤劳作,享受短暂的丰收喜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节日往往与气候、农事、风俗等紧密相连。"社后分"这一说法正是古代农民对中秋节的一种独特解读,反映了他们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在这个日子里,人们欢聚一堂,分享丰收的喜悦,感谢土地神的恩赐,同时也对未来充满期待。

至于"社后分"有什么预兆,一般来说,它预示着农事丰收、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在这个日子里,人们会感慨万千,怀念亲人,感悟生活。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感激大自然的恩赐。从这个角度来看,"社后分"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传达了一种感恩、知足的心态。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的"社后分"说法并非所有人都认同,只是部分地区的一种传统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说法逐渐被中秋节所取代,现在很少有人提及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农民对生活、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值得我们了解和研究。

回答者:聪颖星空WGT日期:2022年08月30日

古代有中秋立社的习俗,而中秋所在的月份是农历的八月份,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是以农历来计算的,所以这一天又称为“社日”。而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是以干支历来计算的。在两种历法中,中秋和秋分,都是秋天的一半。虽然,都是平分了一半,但又不会在同一天,所以,在古代民间有“分后社”和“社后分”的说法,也预示着有不同的年景!

今年的中秋节是在公历的9月10日,秋分交节时间是在公历9月23日,显然今年中秋在秋分之前了,也就是“社后分”。

那么“分后社”和“社后分”有啥说法呢?

俗语农谚有“分后社,白米遍天下”和“社后分,白米像锦墩”的说法。意思是说,秋分在“秋社日”之后的年份,年景通常比较好,粮食会获得丰收,到处都是白米,粮食价格可能相对往年较便宜。而秋分在“秋社日”的年份,年景通常不太好,粮食可能会出现歉收的情况,白米很珍贵,粮食价格可能相对往年来说要高。

而今年是“社后分”,按农谚的说法,粮食可能会出现歉收的情况。

当然,这只是根据农谚的一种说法而已,并没有科学依据。并且,农谚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不能涵盖所有地区,简单作为了解参考就可以了。

回答者:树德汉硕日期:2022年09月01日

社后分,分后社。分指春分,秋分,社指春社日,秋社日。社后分,是指先见社日,再见春分或秋分;分后社,是指先交春分或秋分,再见社日。今年壬寅,是先见秋社日,再交秋分,是属社后分的状况。今年是9月22日,阴历八月二十七戊寅日秋社日,9月23日,八月二十八日已时交秋分,是社后分。农谚俗话有说:先社后秋分,必定好收成;先秋分后社,必定要挨饿;社在春分前,必定是丰年;社在春分后,穷人加上愁。社前社后,各有不同。分在前,斗米斗钱,分在后,斗米斗豆。社日有雨是丰年。

社日,是古时人对土地的崇拜,用此日来祭祀土地神。社日分春社日,秋社日。我国习惯用干支来纪时,除用农历外还用干支历。社日取法,是立春后遇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立秋后见第五个戊日为秋社日。春分、秋分是二十四节气很重要的两个节气,春分排在第四位,第十六位。春分秋分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因而有这样的特点:春分秋分,日夜平分,阴阳平分。所以习惯上,依春分秋分时的不同情况,而作出种种预断,总结有不少农谚,有的准确灵验,也有的不准确的。

回答者:三农有约日期:2022年08月30日

八月中秋,各种农作物陆续成熟,古代民间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团聚和庆祝丰收的节日。

中秋节又称“月夕节”及“祭月节”,源于古人对月亮的崇拜。因为这个时节,月亮正是一年中最大的时候,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到了宋代时,秋社日这天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等一些习俗。

这个时候拜土地神是来感谢土地神,对我们一年的保佑粮食获得了大丰收,被称为“秋报”!

相传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是土地神升天成仙的日子,所以,古代民间有相关的一些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古人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地方叫作“社”。

今年中秋节不一般,老人说是“社后分”,是什么意思?

今年的中秋节是在公历的9月10日,秋分交节时间是在公历9月23日,显然今年中秋在秋分之前了,也就是“社后分”。

秋分是以公历来计时的,每年固定于9月22至24日。而中秋则是阴历节日,由于闰年、闰月等原因,二者的时间并不固定。有时会出现在秋分之前,有时会出现在秋分之后,有时还会出现在同一天,而不同的时间,在农村谚语中也有着特殊的说法。

俗语农谚有“中秋秋分后,年景无堪忧”;“中秋逢秋分,遍地是黄金。”“分后社,白米遍天下”和“社后分,白米像锦墩”等的说法。而今年是“社后分”,按农谚的说法,预示着农业灾荒,粮食可能会出现欠收的情况,多半会出现生活瘟疫等灾害是非年。

2022年中秋不一般,中秋出现在秋分前,中秋时节,月亮离地球最近,对地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阴生凉,代表凉气来得早,而此时尚在秋分之前,农作物尚未成熟,需要充足的光照和温度,过早的秋凉并非好事。更何况,阴还易生雨,对粮食晾晒与归仓也极其不利。按农谚的说法,预示着今年农业灾荒粮食可能会出现欠收的情况,多半会出现生活瘟疫等是非。当然这些农谚只是劳动人民从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经验,了解一下,大家有什么新的看法,可以加入讨论!

回答者:心酸小财务日期:2022年08月31日

“社后分”可能很多人不理解这是啥意思?那我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社”?《说文》: 社,地主也,所以“社”就是土地神!那么“分”又代表什么?大家都知道一年有24个节气,所以这里的指的是“秋分”。连起来的意思也就是今年秋分季节的时间在祭祀土地神时间的后面。

可能大家还不是太理解,具体什么时间祭祀土地神呢?可不可以提前呢?在农耕时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社日”,所以也被称作“社神”。一年两次,春天举行时叫“春社”,春社祈谷,祈求社神赐福、保佑农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秋天举行时叫“秋社”,秋社报神,在丰收之后,报告社神丰收喜讯,答谢社神,类似于拜佛还愿。

我们先来说说土地神的由来吧。大家都知道,土地神是掌管一方土地的神仙,它在天庭众多神仙中,就是“小喽啰”。我们对它最熟悉的应该是小时候看的《西游记》中那个唯唯诺诺、被孙悟空顺手提来提去的“小个儿”。几乎每次唐僧被抓,找不到地方,孙悟空都会把“金箍棒”在地上杵一下,“小老头”就会从土里钻出来汇报情况 。这些土地公,虽然也算是正统神仙,但仿佛任何一个正派神仙都能对其发号施令,且随叫随到,甚至于当地的妖怪都能指使土地干事

其实还有一个版本:相传共工是掌管民间水利的神灵,共工有一个儿子叫作句龙,句龙心地非常善良,同情人间疾苦。当民间每年因为洪水泛滥淹没家园的时候,句龙就会出现在洪水暴发的地方,带领当地百姓到高地挖沟修渠,兴修水利,然后再重建家园;当时句龙规定,每25户人家为一社,这就是社的最初雏形;后来句龙死后,被人们尊称他为社神,也就是后来的土地神,而社日就是社民祭奠句龙的日子。

其实,在中国古代,土地神是地位非常高的神灵。人们义结金兰时,常说:“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他们对着“皇天、后土”发誓,请天地作证,表明自己说的是真话。一旦结义后,就不能违背自己的誓言。这里的“后土”,指的也是土地神,它官不大,但管的事却不少,辖区内凡婚丧喜事、天灾人祸、鸡鸣狗盗之事都要插一手,而且土地神一副慈祥老翁的模样,与人较为亲近,所以人们喜欢向他吐露心声,向他祈愿。

那么这个问题中的“秋社”具体的时间是哪一天呢?怎么算呢?

2022年秋社日:2022年9月22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星期四。

秋社它始于汉代古人是以“干支”来计时间的,后世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而戊日就是神仙的“休息日”。 因为,“戊”在“十天干”中,10天一循环,所以相邻的两个“戊日”之间相差10天。而今年立秋 是2022年8月7日,往后推算,秋社日就在9月22日,秋分在9月23日,所以秋社后面是秋分,简称“社后分”且这两个日子都在中秋节后面,由此可以判断出今年农民收成会不好,后续物业也会有所上涨。

由此预兆,民间将秋社日出现在秋分前后,获取不同的收获结果现象,用一句谚语总结出来,这句谚语就是“秋分在社前,斗米换斗金;秋分在社后,滥食喂猪狗”,还有“分后社,白米遍天下;社后分,白米像锦墩”的说法!

秋分在社前,斗米换斗金 意思是如果秋分的交节日子出现在秋社日之前,农作物会有欠收的现象,庄稼收成少了,市场缺粮,一斗谷米会换取一斗金子,足以显示粮价的昂贵;天干地雨紧张,高温催熟油麦黄。可伶农民流汗水,粮食歉收成本涨。

秋分在社后,滥食喂猪狗 意思是如果秋分交节之日出现在秋社日之后,农作物基本能够完成全生育周期内的所有生育内容,农作物生育时间充足,果实的营养物质累积充分,粮食颗粒饱满,硕果累累,产量有了保障,收成好了,家家户户都有余粮,粮食充足,剩余的饭菜不再继续食用,而是用来喂养猪狗。

这些虽然没有科学依据,而且有很强的区域性和片面性。但都是古代时候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是他们总结出来的经验。我们不可全信,在作物品种、土地肥力、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等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气象条件才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图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