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对于贾平凹的个人简介和贾平凹的简介和作品,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贾平凹的个人简介和贾平凹的简介和作品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贾平凹的个人简介
贾平凹,当代作家,1978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贾平凹的个人简介,希望对你有用!
贾平凹简介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8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2017年3月22日,澳门大学向贾平凹颁授了荣誉博士学位。
贾平凹人物经历
1952年出生,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现居住陕西省西安市。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任陕西人民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
新时期伊始,文学界普遍还在“救救孩子”的呼喊中抚摸伤痛、控诉罪恶时,贾平凹却以一个山地青年天真的眼睛发现了爱和美。他的《满月儿》、《果林里》宛如林中月下吹奏着一支清新动人的柳笛,因而引起评论界的注意。
1982年后就职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从事专业创作。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
继《山地笔记》之后,贾平凹的一些探索性作品如《鬼城》、《二月杏》等在1982-1983年引起争鸣,1984年关注改革的商州系列又引起评论界的积极反响。
1985年是贾平凹创作颇丰的一年。同时,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也使文艺研究的观念热、方法热渐成。西方文艺思潮的大量输入与引鉴,各种自然学科、人文学科的交叉与整合,都促进了研究理论方法的更新、主体思维空间的开阔。
1990年代,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开始从对社会政治、历史层面的关注转入生命本体层面的思考与探求。
1992年创刊《美文》。
1993年《废都》创作完成之后,倔强的贾平凹并未消沉下去。《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是他基于现实生活而创作的小说作品。
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2005年,获得鲁迅文学奖。
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2012年,获得朱自清散文奖。
2013年中德作家论坛开启首日,贾平凹分享了他的故事。贾平凹说,磁铁只对螺丝帽、铁钉起作用,不对石头、木块起作用,文学也同样。“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读者,越考虑,书越卖不动。”
2015年,获得首届“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
2016年12月,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17年3月22日,澳门大学向中国作协副主席贾平凹颁授了荣誉博士学位,表彰其在推动当代汉语文学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贾平凹创作特色
贾平凹的散文内容宽泛,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入文。贾平凹于传统的散文写作中,取了个大突破——凡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情绪(爱与恨),或偶尔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现文中。在他文中,不难发现贾平凹的赤子之心,于现今复杂的社会里的确难寻。而且,贾平凹对美感的追求,于字里行间清晰易见。
他常用轻淡的笔墨,再现实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又经常忽视的景象,但却能引人入胜。在他的《丑石》、《静虚村记》、《夜游龙潭记》等篇中,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一艺术特质。他的散文,浓的如酒般醇厚绵长,淡的如溪水清纯透明。在一种古朴而又平淡的氛围中,贾平凹道出他对生命、历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他散文具有一种深邃的哲思。
贾平凹的简介和作品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52年出生,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贾平凹简介
陕西丹凤人,1967年初中毕业后,一度在家务农。1972年入西北大学中文系,1973年在陕西《群众艺术》发表第一篇作品《一双袜子》毕业后分配到陕西人民社任文艺编辑。
早期作品大多写平凡人物的田园爱情,后结集为《山地笔记》,其中《满月儿》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0年调到期西安市文联,任《长安》文学月刊编辑。这时的创作偏重于对社会弊端的揭露和对社会人生的思考。1983年出开始专业创作。写了中篇小说《商州初录》,作品借鉴了我国的方志、游记、话本小说的表现手法。
之后又接连写了3部反映当前农村生活变动的中篇小说《小月前本》、《鸡窝洼的人家》、腊月·正月》,作品描写农村在实行生产责任制之后,人们的思想、志向、伦理观等各方面的深刻变化。其中《腊月·正月》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再后又创作《天狗》、《黑氏》、《古堡》等一批中篇小说及长篇小说《商州》,获得普遍好评。继一系列描绘商州风情的小说之后,1987年又创作了描写改革时期商州农村社会生活的风貌的长篇小说《浮躁》,引起文艺界极大注意。他的作品风格清淡恬静,文笔纯朴厚实,洋溢着浓烈醇厚的山野气息。
现为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
代表作
《商州》,承载了贾平凹太多的情感。以他的直觉来看,“‘文明’的省城应该注入商州地面上的一种力,或许可以称做是‘野蛮’的一种东西”。但同时也惋惜着,“商州虽好,也不是久留之地了”。他对城市和乡村相交织的复杂感情,深入到了《商州》感人肺腑的爱情中。
《浮躁》以农村青年金狗与小水之间的感情经历为主线,描写了改革开放初始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整个社会的浮躁状态和浮躁表面之下的空虚。《浮躁》是作者“商州系列”的第一部,奠定了贾平凹在文坛的实力派地位。正如后来的《废都》及《秦腔》一样,该书已经即引起轰动,并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废都》是作家贾平凹创作的长篇小说,1993年首次发表。小说写的是80年代我国西北一个大城市里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故事。小说主人公叫庄之蝶,是西京城四大名人之一,也是四大名人中最有能耐的一个,属“西京文坛上数一数二的顶尖人物”。小说中有大量的“性”描写,故而引起较多的争议。小说还较多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是该小说值得注意的一个艺术特点。
《白夜》是贾平凹创作的长篇小说,以一个叫夜郎的小人物的生活来展开。书中描写了90年代城市变化中的小市民的生存境遇,有为了权力争夺的官场小人物,有为了生存而相互斗争的兄妹情,有为了城市生活在城市中挣扎的外来者。
《秦腔》是贾平凹的第12部长篇小说。《秦腔》初版于2005年4月,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内容涉及其家乡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的故事。作品以细腻平实的语言,采用“密实的流年式的书写方式”,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年代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在传统格局中的深刻变化,字里行间倾注了对故乡的一腔深情和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现状的思考。
《古炉》:一个人,一个村庄,一个,一个民族,一段不可回避的历史。贾平凹首次直逼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最大历史运动。《古炉》虽然写的是少年时代的记忆,但贾平凹的这部作品不是回忆录,也不是自传,而是小说。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