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中国与菲律宾断交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和在古代菲律宾要求并入中国但被甘龙拒绝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与菲律宾断交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和在古代菲律宾要求并入中国但被甘龙拒绝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与菲律宾断交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中国与菲律宾断交后的结果是:因为我们两国是邻国,有争议海域,断交后没有任何与菲律宾合作开发,其它贸易菲律宾很需要中国市场的,这样来,菲律宾这个小很难发展,所以他必须同我们合作。

返回目录

在古代菲律宾要求并入中国但被甘龙拒绝


1753年,苏禄“老苏丹”去《请奉纳版图表文》,要求将本国的土地和房屋纳入中国版图。这是因为苏禄被西班牙百般欺凌,软弱无力,希望依靠中国寻求庇护。然而,当时甘龙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对海岸线毫无兴趣。他甚至认为华侨是“汉奸”,殖民者杀华侨对中国有好处。在这种心态下,他显然不会对苏鲁纯粹是“局外人”的要求做出任何正面回应。
现在,菲律宾是一个独立的,以“现代亚洲第一共和国”为荣,当然不是“中国固有领土”。
然而,这个群岛的海岸线距离中国岛不到200公里。在其9500万人口中,至少有1500万人是华裔,是东南亚华裔比例较高的之一。时至今日,仍有100多万菲律宾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这些都说明,菲律宾和中国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固有”的关系。
第一个到达菲律宾群岛的力量是吴栋。
在菲律宾漫长的历史中,虽然其领土内有7000多个岛屿有人居住,但并没有形成形态,第一个到达菲律宾群岛的政权是中国三国时期的吴栋。公元226年,官宣化被聘为中郎将,康泰辅海任东南亚巡抚,历时数十年。他去过越南、柬埔寨、南洋群岛等地,也去过今天菲律宾的陈艳、檀兰和都宝。由于康泰回国后写了《吴时外国记》,这本书虽然早已不在人世,但在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引用过,《晋书》中也有提及。这次“访问”的目标是富南,菲律宾各地只是随风而过。所以中国此时只能说他为菲律宾“到此一游”。
隋唐时期,中国的海运业空前发展,南方大港泉州非常繁荣,海船和航海设备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中国和菲律宾之间出现了相对固定的海上贸易路线。由于风、浪、潮流的原因,这条路线不是从福建沿海直接到吕宋岛,而是从泉州出发,先绕过海南岛,沿越南海岸线到达越南南部的占城,再沿海岸线南下,穿过马来半岛的南海,到达加里曼丹岛的博奈,再从文莱北上到今天菲律宾的苏禄群岛和棉兰老岛。
还需要注意的是,唐代的“海上丝绸之路”非常繁荣,但菲律宾群岛对于海上商人来说只是这条黄金航线上一个不起眼的分支。菲律宾群岛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中国大宗出口产品的本地市场容量有限,而本地生产的水果、香料、海鲜在南洋其他地方并不难买到。这条航线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为中国和福建沿海的居民向菲律宾开辟了一条通道。此后数百年间,许多华人逐渐聚集在吕宋等地。他们从事商业、农业,甚至成为海盗,并在那里生活。
菲律宾第一国第二代东王葬于山东。
唐宋元时期,中国官方似乎对菲律宾群岛不感兴趣,直到明朝初年,这种情况才开始改变。40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在前往博尼的途中经停吕宋,在那里他遇到了许多福建的华侨商人。在侨商的要求下,来自福建晋江的侨商徐柴老被任命为吕宋总督。此后直到1424年,吕宋岛的最高执政官就是这位华侨商人。
从理论上讲,这17年是菲律宾与中国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时期,因为此时吕宋最高行政长官来自中国,最高行政机构直属中国明朝中央政府。但实际情况远没有夸大:郑和所承诺的,不过是“纸上富贵”。他不出兵,不派人员,但徐“总督”所能依靠的,是一些听命于自己的商人、老乡、哥们,所能控制的,只是商埠周边的一小块土地。广阔的岛屿上的大部分土地和人口无法被统治、管理或征税,他们甚至可能不知道彼此的存在。1924年,明太祖成祖驾崩,明朝对外政策发生巨变,耗资巨大的“下西洋”因内部纷争激烈而中止。
大约在这个时候,吕宋岛以南出现了菲律宾历史上第一个——苏禄苏丹国——。公元1409年,郑和三下西洋路过苏禄,在乐和与苏禄第二代东王巴哈拉相遇,并互赠厚礼。帕哈啦仰慕中国的繁荣富强,信达雅同款的购物兔郑和也一拍即合,要求同舟共济中国“朝圣之旅”。但郑和当时奉命出访印度和锡兰,归期未定,遂婉拒。郑和走后,帕哈拉把中国的“盛况”转述给国王和董国王,使两位国王互相钦佩,三王决定共同设法去中国。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