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很多人可能对歼-7是米格-21那歼-8呢我国自己研制和这是什么东西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歼-7是米格-21那歼-8呢我国自己研制和这是什么东西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歼-7是米格-21,那歼-8呢?我国自己研制的嘛?

经过几年的认真准备和反复酝酿,航空工业拉开了研制新型高空高速歼击机的序幕。一九年五月,航空研究院在新机改进改型方案会议上提出,要在米格-21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性能更好的歼击机。同年十月,新型歼击机开始方案论证。在论证会上,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提出了飞机装单台发动机和双台发动机两种方案。前者是全新研制的大推力发动机的方案,后者是采用成熟发动机(涡喷7甲)进行改型试制的方案。在航空研究院院长唐延杰主持下,会议确定采用双台发动机方案。这个正确的选择,稳妥,可靠,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是歼8飞机能够研制成功的前提。一九六五年五月十七日,总参谋长罗瑞卿批准了新歼击机的战术技术指标和研制任务。飞机命名为歼8。其主要研制工作由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和沈阳飞机厂承担。人对歼8飞机的研制十分关怀。一九六五年八月十四月,贺龙副总理在沈阳听取歼8研制情况汇报时指示:“歼8要早日搞出来”。八月十八日,聂荣臻元帅在给张爱萍副总参谋长的信中,详细阐述了新飞机设计所必须考虑的几个问题,对歼8飞机研制起了重要指导作用。歼8飞机的研制方案突出高空、高速、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加强火力等性能。针对歼7飞机的缺点,逐项加以改进,各项性能指标均有提高:(一)最大速度为马赫数2.2;(二)最大升限2万米以上;(三)最大爬升率每秒200米;(四)基本航程1,500公里,最大航程2,000公里;(五)规定了在高度为1.9万米空中的作战时间;(六)安装改进设计的航炮和空空导弹;(七)安装搜索距离较大的雷达。歼8飞机采取机头进气,大后掠角、小展弦比、薄三角翼、下平尾、双腹鳍的空气动力布局形式。选用两台涡喷7甲发动机,飞机的推重比为0.89,优于歼7飞机。一九六五年九月,歼8飞机设计工作全面展开。总设计师黄志千于这年五月在国外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后,新机研制的技术工作由叶正大,以王南寿为负责人的总设计师办公室具体组织。同年十二月,歼8飞机木质样机通过审查,一九六六年三月,设计人员到工厂与工人、工艺人员结合进行现场设计。一九六六年底,发出全套飞机图纸,一九六七年初,发出相应的生产文件,工厂亦立即开始试制。在现场设计中,王甫寿等570余名设计人员,陈阿玉、王阿惠等80余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以及30余名工艺人员实行“三结合”,讨论设计方案和进行图纸设计。在此期间,工厂的工艺人员和工人提出改进意见2,330多条,被采纳的有1,660多条,其中重大改进有40项,进一步改善了飞机的生产工艺性,如机翼主梁取消垫块的革新方案,就是设计员在工艺员、工人帮助下,利用米格-21主梁作试验后得以实现的。这一改造,改变了米格飞机的传统结构,减轻重量4公斤。在飞机研制过程中,设计人员突破了许多技术关键。在飞机气动布局方面,当时世界上设计超音速歼击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保证飞机大马赫数时的方向安定性。副总设计师顾诵芬主持设计攻关,空军派出优秀飞行员葛文墉进行配合,测定了歼7飞机大马赫数时的方向安定性及飞行品质,为歼8飞机设计提供了借鉴和依据;六〇一所、沈阳飞机厂、气动力研究试验部门的技术人员与北京航空学院教授陆士嘉、徐华舫等组成的攻关小组,做了大量风洞试验与研究分析,最后确定的歼8型飞机的垂直尾翼和腹鳍的设计方案,保证了在大马赫数时具有良好的方向安定性。超音速飞机的翼面颤振是最危险的气动弹性现象,也是制约飞机最大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管德主持歼8飞机气动弹性设计工作,建立一整套非定常气动力及颤振计算程序,做了大量风洞试验和真飞机地面共振试验及试飞,全面地确定了飞机的颤振特性。采取上述方案之后,既保证了飞机达到预定的性能,又最大限度地减轻结构重量,从而增大了飞机的推重比。此外,冯钟越主持的飞机强度计算,方宝瑞主持的飞机结构设计也取得较好的成果。在发动机改进设计中,空心叶片的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为增大发动机的推力,涡轮前的温度必须提高约100℃,但涡轮叶片承受不了这样高的温度。一九年,六二一所副所长、铸造专家荣科提出采用空心气冷叶片。当时这项技术国外刚搞出来,处于高度保密状态。荣科与沈阳金属研究所、六〇六所、沈阳发动机厂通力合作,协力攻关。沈阳金属研究所在师昌绪主持下,组织技术攻关,攻克了叶片铸造的技术难点。首先是型芯的选择,要在近100毫米长的叶片上均匀排出粗细不等的小孔,最小的孔径只有0.8毫米。通过科技人员共同研究试验,终于做出了可供使用的模具,以后又相继解决脱芯、超声测壁厚等工艺技术问题。一九六六年研制出中国第一片铸造多孔气冷镍基高温合金叶片,经安装在发动机上试车,取得完全的成功,从而使中国在这方面缩小了同美国的差距,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在航空发动机上采用铸造空叶片的。歼8机的航炮供排弹系统是个设计难点。它要保证航炮在空中实现连续发射。过去前苏联专家认为这一系统的设计是他们的专利一直秘而不宣。这次攻关,设计人员和工人一起作试验,改装一门能模拟射击的航炮,打了一万发假弹。终于摸索出其中的规律,取得了设计的成功。沈阳飞机厂从一九六五年下半年开始进行歼8飞机试制的准备工作。在第一副厂长兼总工程师高方启的下,由副总工艺师罗时大主持制订了歼8工艺方案。这个总方案是在综合了前苏联和英国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的。方案采用了新的工艺协调方法,即以明胶板的模线为依据,使用光学仪器、型架装配机、划线钻孔台。局部置规、局部模胎相结合的协调方法。后来的实践表明,全机11,400多个零件。1,200多项标准件,从100多个组合件直至前后机身对合,机身机翼对合,以及发动机、油箱在飞机上的安装,基本上都是一次成功。新方法还大大减少了工艺装备,加快了歼8飞机的试制进度。正当研制顺利进展之时,高方启于一九六六年一月二十九日名因病逝世。航空工业部派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刘到沈阳飞机厂兼任第一副厂长和总工程师,全面歼8飞机的现场设计和试工作。一九六六年十一月,刘因在“大革命”中受到不公正对待而被迫停止工作后,厂所联成立歼8研制指挥部,工厂副厂长王新负责全面组织工作。厂所人员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气氛。一九六七年,在“大革命”中的“一月风暴”和武斗、夺权风的冲击下,工厂的生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生产线上生产几乎停顿。广大科技人员、工人甚至冒着人身危险上班。即使在武斗最激烈的七、八月份,歼8研制工作也没有停顿。一九六八年七月,首批两架歼8飞机完成总装。一九六九年七月五日,歼8飞机进行首次试飞。上午九时半,试飞现场总指挥、空军副司令曹里怀命令放飞。飞行员尹玉焕驾驶着歼8飞机两次通过机场上空后安全降落。这时,站在机场上的人们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欢呼中国第一家自性设计的高空高速歼击机首飞成功。从歼8飞机方案论证到首飞,其间经历总体布局、技术设计、木质样机审查、发图、新机制造、试验等阶段,历时四年零十个月。这个速度是比较快的。当然,这个速度的得来,并非偶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起步稳健,从实际出发歼8设计是建立在历时三年的对米格-21飞机“技术摸透”和借鉴国外飞机技术的基础之上展开的。设计方案的选择,即体现先进性、又有继承性,而且与国内工业水平和技术条件基本上相适应。技术决策正确特别是对发动机的选择、进气型式、弹射救生方式的确定做了充分的技术论证,歼8所采用的涡喷7甲发动机,在原涡喷7的基础上改用高温涡轮,经航空工业科中国科学院、冶金工业部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一九六八年就试制出了首批发动机,确保了全机顺利上天。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试制过程中,实行“科研、生产、使用”和“干部、工人、技术人员”两个三结合,大家同心协力,共同研制歼8,较快较好地解决了研制中的各种技术问题。组织得力。航空工业部组织全行业为歼8飞机研制开绿灯。全国各部门各地区大力协同,有关部门成立了试飞小组,航空工业部和航空研究院成立了联合指挥部,沈阳飞机厂和飞机设计研究所联合成立了现场指挥部,深入现场指挥,组织解决、攻克了影响首飞的23个技术关键。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在主持歼8飞机试飞的关键时刻,果断决策,起了重要作用。技术数据翼展:9.34米机长:21.52米机高:5.41米机翼面积:42.19平方米正常起飞重量:1385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M2.2(高空)实用升限:20500米

返回目录

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高空歼击机在进行训练,没有什么特别的,几乎每天都能可能,雾霾天气除外。高速歼击机(歼8)实现首飞,结束了中国不能自行研制高空高速歼击机的历史。

时间回溯至1964年10月,经上级批准,我国将自行设计高空高速歼击机,后定名为歼8。时年34岁的顾诵芬担任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是黄志千(1965年5月出国考察时因飞机失事牺牲)。

经过科研人员全力攻关,一年以后,一架双发、机头进气的木质歼8样机被设计和制造出来。

1966年之后,歼8飞机的研制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身处其中的顾诵芬也于1968年被送进了“学习班”,但包括他在内的广大科研人员、工人,不计个人恩怨、不计个人安危,坚守岗位。

最终,顾诵芬主持完成了歼8的研制。

1969年7月5日,歼8实现首飞,成为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但在接下来的试飞实验中,歼8出现了强烈的跨声速振动,致使无法超声速飞行。其后几年间,技术人员多方求解,但一直没有答案。

在这期间,后来成为歼8首席试飞员的鹿鸣东说了一句令顾诵芬感动的名言——“我们试飞员,生死的问题,对我们来说,早已经解决了。你们就大胆试,需要我怎么飞,我都能飞。”

为彻底解决问题,1977年,已经担任601所总设计师兼副所长的顾诵芬,决定采用“土办法”:乘坐歼教6飞机上天,直接跟在试验飞机后面观察振动情况。

其中的危险显而易见:要获得观察结果,两架飞机必须保持近距离等速飞行、间距在5米左右甚至更近,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