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政府资助的一项秘密研究,持续八年,调查结果只是一句话:“澳大利亚和中国脱钩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一时间引起热议,人们纷纷怀疑、嘲讽、嗤笑,而欧洲,和澳大利亚,一样纠结很多年。
在欧洲,对华“去风险”一直是重要的政治话题,这几年,反华已经成为了西方一种别样的“政治正确”,但有句话说得好,屁股决定脑袋,德国作为欧洲反华的主力,似乎一直在对华“去风险”上不遗余力,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如果只是看国内外媒体的相关报道,德国似乎总是在找中国的麻烦,什么继续禁用华为的设备,继续推进对华“脱钩”,但是说这些话的人,要么是什么议员或者是某一政党的成员,最多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有发表过反华的言论,而真正的决策者——德国总理朔尔茨,却在对华“去风险”这个议题上,表现的很保守。
也就是说,其实德国一直在演戏,嘴上说着反华,但从来没有放弃过和中国做生意,因为除了那些亲美的政党和官员,德国其实无意,或者说无力和中国脱钩。
我们都知道,德国的经济正在陷入技术性衰退,最新爆发的巴以冲突在可见的未来,会进一步加重欧洲的难民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对中国的投资仍然不遗余力,尤其是在汽车行业。而根据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和德国贸易进口额处于上升态势,也就是说,德国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和中国的贸易。
所以,当反华的声音甚嚣尘上的时候,作为决策者的朔尔茨非常的清醒,想要让德国的经济好看,给自己带来真正的政治影响力,那就必须和中国保持稳定的贸易关系,但为了在明面上和美国站在一起,他只能刻意纵容那些反华的声音,这就让我们看到了颇为割裂的德国政坛。
而朔尔茨丢掉反华大旗的时候,马克龙跑过来扛起了这面大旗。根据相关信息显示,欧盟最近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的反补贴调查,幕后的最大推手就是法国,法国想要依托欧盟,建立起一道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贸易壁垒。
但马克龙的目的并不是美国的政治正确,而是为了保护本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这一微妙的差异,加上德国的表里不一,实质上反映了美国对于欧洲控制力的下降, “懂王”特朗普在欧洲“大闹天宫”种下的因,拜登还是尝到了果。
事实上,在美国的外交体系中,像德国这么干的所谓“盟友”国家并不少,甚至有的国家不仅仅和中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和俄罗斯的关系也一点不差,印度就是代表之一。
对于这些国家,中国的反应更多是一种“冷眼旁观”,我们无意干涉内政,只要我们够强够大,就没有人能够忽视我们,这就是为什么乌克兰和以色列都在寻求我们表态支持。
而美国在意的就是中国的这份话语权,世界不再是它的一言堂,但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都没办法阻止中国的崛起,这是不争的事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