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上空再现异象,2条疑似导弹的轨迹划过天际。由于这2条轨迹的特征与此前解放军在中段反导试验中发射的反导拦截弹轨迹高度相似,以至于外界纷纷猜测,这是不是解放军又在进行中段反导试验。
【西北天空再现异象】
从理论上来说,确实有这种可能。要知道,尽管在此前解放军组织过的一系列中段反导试验中,外界所观察到的导弹轨迹通常只有1条,而非此次观察到的2条。
但那主要是因为这些中段反导试验的目的之一,是测试反导拦截弹的单发拦截率。只有单发拦截率达到一定标准,解放军才会围绕这型拦截弹进一步完善中段反导体系,使其具备实战能力。
【此前出现的导弹轨迹多为1条】
毕竟中段反导的拦截窗口期并不算大,这直接导致了拦截弹的拦截效率将直接决定整个作战系统的成功率。如果拦截弹的性能与测试表现不达标,那么等待它的结局要么是打回去重新修改升级,要么就直接取消、另立项目。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段反导试验就是反导拦截弹的“面试”。它能不能用,好不好用,有没有发展前途,都要看最终的面试分数。
但反过来说,这些试验终归也只是个“面试”,而非正式“工作”。因此,当拦截弹开始列装服役后,解放军还需要对其进行更严苛的实战化测试,检验其实战可靠性。
这也是为什么在这次试验中,天上会同时出现2条导弹轨迹的原因。因为拦截率这种数据只有可能在理论上达到100%的水平。在实际操作中,拦截率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客观因素影响,进而不可避免的降低。
【中段反导作战示意图】
这就意味着哪怕是再先进可靠的拦截弹,都无法完全保证100%命中来袭的洲际导弹。再考虑到拦截窗口较短等问题。想要尽可能的让拦截率接近100%,采用多发齐射也就成为了防御一方的必然选择。
这其中,2发齐射是性价比最高的拦截模式。再多的话,不光会对指挥控制系统产生更大的压力,拦截率数据自身也将出现边际递减效应。
毕竟以反导拦截弹普遍在80-90%的拦截率计算,2发拦截弹即可将拦截成功率的数学期望进一步提高到靠近100%的水平。而如果这都拦不住,那么这就意味着对方导弹的性能大概率超出了拦截弹的拦截性能。此时就算再多1发或多发拦截弹,拦截率也未必会提高多少。
【我国首次中段反导试验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只有中段反导试验会产生这样的天空异象,高超音速导弹试验同样可以。而且比起前者,后者进行双发齐射试验的可行性要更高一些。
理由也很简单。作为解放军火箭军部队的杀手锏,高超音速导弹最大的优势就是其远超传统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的突防能力。但我们知道的事,作为战略对手的美国自然也很清楚。
所以在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正式亮相于2019年国庆阅兵之后,五角大楼方面就一边大力推进自己的高超音速导弹项目,试图在这一领域上追赶中国。一边积极发展高超音速导弹拦截系统,试图缓解西太平洋美军所面临的“高超音速威胁”。
【国庆阅兵上亮相的东风-17导弹】
特别是在俄乌冲突期间,乌克兰方面声称使用爱国者导弹击落了俄军发射的匕首空射高超音速导弹之后。五角大楼方面就更加坚定的认为,在自己高超音速武器没法在短期内完成研制的情况下,反高超拦截系统将会是西太平洋美军对抗解放军导弹优势的重要底牌。
这也是为什么在最近一年里,五角大楼会积极推进在关岛部署多达20套的宙斯盾防空反导系统的原因。因为他们很清楚,一旦中美爆发军事冲突,作为第二岛链乃至整个西太平洋美军核心的关岛将会成为火箭军重点关照的目标。而这些反导系统将有望降低火箭军造成的损失,确保西太平洋美军不会在第一时间被解放军“斩首”。
【美军计划在关岛部署的反导阵地】
因此,即便解放军的高超音速导弹突防性能已经超出了绝大多数防空反导系统的拦截阈值,但这并不代表高超音速导弹真的无法被拦截。而为了确保战时打击效率,解放军显然有必要进一步增强导弹的突防能力。而双发齐射也不可避免的再一次成为了数学期望上的最优选择。
这时候有人可能就会问了,外界预估的东风-17射程最多不也只有1500公里吗?而关岛在3000公里外。就算我们练了双发高超齐射,射程够不到也没有意义啊。
诚然,东风-17的射程确实够不到关岛。但不要忘了,从今年4月泄露的五角大楼情报来看。美军眼里的解放军高超音速导弹可不只有东风-17,还有射程更远、速度更快的东风-27。后者的射程足以覆盖整个关岛,而且因为射程太远,该弹为了尽可能实现性能保密,也确实有可能以西北为基地进行相关试验。
【五角大楼泄露的东风-27导弹情报】
所以综合来看,无论这场试验是一场中段反导试验,还是一场高超音速导弹齐射试验,这两种可能性都是重量级的,因为它们都标志着解放军在导弹技术领域上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而在这种一手握矛,一手握盾的情况下,中国身处的战略环境也将会变得越来越稳定、安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