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瑞典电池巨头申请破产后,终于找到怪罪中方的证据,但是接下来一幕却傻眼了!中方员工:不倒闭就没真天理了!

当地时间3欲望12日,据瑞典《每日新闻报》报道,在持续拉扯将近6个月后,作为整个欧洲新能源电池技术的“唯一希望”,瑞典电池企业北伏(Northvolt)集团正式对外宣布在瑞典国内申请破产,至此,欧盟国家以往在电动车领域至少制衡或者强压中方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所有努力全部化为泡影。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瑞典企业在此之前,就已经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原本该公司期望在今年第一季度通过德国和法国车企的入股,实现资产再次重组,以此来后的继续推进生产和经营所需要的足够资金,但是主要欧洲国家的投资者和汽车生产厂商均认为北伏公司已经没有继续盈利的可能性。

在此之前,欧盟国家曾经对北伏公司寄予厚望,期望他成为摆脱对中方先进电池继续依赖的重要突破口,然而,尽管德国大众汽车和美国联合投资商向该公司先后输入至少1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但是北伏公司在三大核心产品焦点上出现重大技术问题:

1、北伏公司实际产能和产量远未达到对外承诺的锂离子电池、先进锂金属电子和高性能钠离子电池总体产量,而且其主要电池产品的产品质量控制严重不达标,这意味着自公司开始向德国大众集团提供新能源电池以来,其产品不仅成本奇高,而且其质量极不稳定,导致德国车企不得不转头购买亚洲厂商的产品。

2、北伏公司在扩大产能的问题上一再失去投资者信任,大量新型电池技术无法攻克,导致生产线投产扩张缓慢,而且由于就不负责任的贸然扩张,导致厂房建好了,但生产线还没建好,甚至都没办法进行投产,完全就是在浪费资金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一开始,该公司以“毕其功于一役”的扩产战略,急速建厂扩张产能,但是随着一系列生产和技术问题没有被攻克,这导致该公司迅速扩大产能的过程却忽视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和市场的不确定因素,最终在巨大营运成本面前遭遇失败。

3、北伏公司在扩大产能过程中,特别是在全球工厂建设计划中进行了巨额前期投入,然而包括在欧洲和北美的厂房建设、设备采购和运营调试费用都奇高,这导致其生产的产品成本始终无法与亚洲企业相提并论,因此,在产品端就已经出现严重问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欧盟对北伏公司寄予厚望,但是北伏公司自己却在生产规模、成本和技术研发领域远远落后于其亚洲竞争对手,在此之前,欧洲媒体还责怪东大提供的锂电池生产设备出现严重问题,所以才导致该公司无法实现量产,但随后不久,真相就大白于天下,原来是韩国企业提供设备的北伏公司第二工厂出现严重设备问题,而东大提供设备的另外一家工厂完全没有问题。

需要特别指出一点,不久前曾经有北伏公司的东大合作企业员工对外表示,该公司内部管理存在巨大隐患,一些最基本的安全生产规范都十分欠缺,该公司曾经多次发生严重生产事故,而且其生产端和研发端存在严重的“欺上瞒下”“以次充好”,根本就没有最基本的管理和执行能力。

分析人士指出,北伏公司的破产表明欧洲国家企图通过在欧洲生产新能源汽车和相关电池产品已经遭遇巨大的条件,新型锂电池大规模生产既是资本密集又是技术密集,实现产能爬坡和提升产能可能需要数年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障自己挺过亏损期才是亚洲企业的秘诀,而美西方企业几乎没有胜算。

原文: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1826462270880906/

声明: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