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武汉市东西湖区的好人好事有哪些和湖北省武钢三中的名师风采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的好人好事有哪些和湖北省武钢三中的名师风采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武汉市东西湖区的好人好事有哪些
2014年2月“湖北好人”武汉市事迹材料发表时间:2014-04-2916:22来源:湖北文明网
轮椅上的灿烂“星光”——曹一钢
他,出生8个月时就因患脑瘫而四肢瘫痪,从此便与轮椅相伴;他,虽身体重残、家庭困难,却省吃俭用把攒下来的钱捐出去;他,就是“武汉星光热线服务中心”的创办人——曹一钢。命运给了他一记沉重的打击,他却用不屈的意志和无私的精神在轮椅上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华章,让我们看到了轮椅上的灿烂“星光”。
2000年,曹一钢创办“武汉星光热线服务中心”,开通了免费心理咨询、职业介绍、红娘三部热线。几年来,他共为1000多名残疾人朋友提供心理咨询,用现身说法的方式对求助者进行思想引导和劝服,帮100多名残疾人找到了工作,为200多名残疾人免费牵线,至今已经结婚的就有50多对。
热心的他还多次组织残疾朋友们外出散心,举办相亲聚会,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因此被残疾朋友们亲切地称为“曹哥”。据不完全统计,他的各类捐款已达1万多元。
2000年,一次偶然,他在报纸上读到四川女子周仁菊的辛酸故事,捐出1500元帮她治病。对方只收下500元,曹一钢便将退回的1000元捐给医院筹建骨髓库。两次捐款的消息见报后,引发极大反响,各界群众纷纷给周仁菊和骨髓库捐款。
2008年,汶川地震时,曹一钢与肢残人林厚凯、黄成民、万毅及志愿者张承志5人,将自己平时省吃俭用节省的2500元人民币交给汉阳区残联胡明忠主任手中,请他转交给四川汶川和北川等重灾区,以此表达残疾朋友的一片爱心。
曹一钢说:“因为自己身有残疾,所以更能深切地体会残疾人的难处和心情。我希望用自己的残躯尽可能帮助那些同样残疾的朋友和其他有困难的人,让他们更加坚强地面对生活。”嘴咬筷子,“啪啪啪”在键盘上敲一阵,制表、填字、打印……当散发着油墨香的纸张从打印机吐出时,曹一钢的一笔生意就做成了。现在的他每日靠嘴巴咬起听筒,接听热线,闲余时咬着筷子打字、复印以赚取微薄的费用维持生活,但他依然乐观地继续着自己的星光之路。“我和其他3位朋友还准备捐献出遗体用于。虽然我是个残疾人,但人总不能白来世界一趟,总应该为社会做些什么,那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再说,废弃物都能再利用,何况是人呢?”
春风化雨铸幸福乐为和谐作基石——兰毓云
兰毓云,女,现年75岁,45中离休教师,家住武汉市武昌区文明路67号。她一辈子从事和工会工作,为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自己有三个孩子现分别在英国、美国、中国担任医师、总经理、高级教师等,她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有的是老师、有的是医生,有的是商界精英。50多年来,她义务为人牵红线,搭鹊桥,帮助大男大女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另一半,成绩斐然,至今共有600对男女步入婚姻殿堂,另有360对男女正在热恋中。被评为武汉市第一“超级红娘”、“江城十大好妈妈”、“感动湖北十大人物”、“湖北省文明家庭标兵”、“全国文明家庭标兵户”。
兰老师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看到一对对男女相识、相知、相爱,再共同走入结婚礼堂得到一生的幸福,是非常美好、甜美的事情,从小处来说是撮合了他们,从大处来说,是为社会做了一点有益的事,我们生活无忧,子女也已成才,为别人的幸福出一份力也算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这种事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争取介绍成功1000对甚至更多的人手牵手,走进婚姻的殿堂。每天来找她找朋友的大男大女络绎不绝,常常出去5个,进来10个,登记还得排队,最高峰的时候,从早到晚来人不断,从早上7点到晚上22点总有人来访,一天要工作18个小时,她从不厌烦,任劳任怨,不收一分钱,惟愿多“制造”美满爱情。她将他们的信息分类登记,而且还会逐条登记,为其中的合适者牵线搭桥,她说“看到一对对新人经我们介绍从陌生到相识,从相爱到步入婚姻的殿堂,我就有说不尽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为了更多人拥有美丽的爱情,她会一直努力,争取介绍成功500对,1000对……”
她与老伴相扶相依、患难与共。在文革中,老伴政治迫害,劝她离婚,她断然拒绝。在老伴重病期间,她亲自做好护理工作,细心照料,使他很快战胜了病魔,老伴很是感动。她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子女入学、家庭、提高学生成绩不懈努力。她的家庭气氛十分和谐,经常开家庭会,唱红歌、和经典歌曲,跳民族舞,打太极拳,曾数次在省、市电视台举办家家乐等文艺比赛活动获奖。她热心共公益,义务奉献。社区在开展老年人活动中,她自编自演了多个文艺节目。每次演出活动,均有她策划,两个多小时的节目,从组织编排、节目创作、导演等工作,到具体的服装道具的制作、资料的复印、音响的配合、接待工作等,均有她热情参与,无私奉献。社区在武昌区“首义之歌”比赛中获得了风采奖,在前年参加省群艺馆中老年卡拉OK歌曲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她所辅导的节目均获市、区一等奖、二等奖。在组织单位节目演出中,从不收取报酬,有时单位在经费困难时,她自己主动付出,为使活动顺利、圆满完成,有时自己为活动出资几百元钱。
她是花堤社区优秀调解员。前两年45中决定要把家属区与学校分开,遭到家属区的强烈、。她从中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无论白天黑夜,她主动宣传政策,上传下达,沟通思想,劝阻不良行为,最终使家属满意,学校圆满完成任务。她尽职尽责,及时解决家属关心的问题,多次为45中宿舍出谋划策,及时表扬好人好事,及时提醒安全和天气信息。在她的管理下,45中宿舍多次被评为五好门栋先进门栋,她家被评为五好家庭,并在电台进行播放,在创建两个文明建设中被评为“百名文明市民”。她常说:我所做的点点滴滴,是每个社会公民为创建文明城市应尽的义务。许许多多和我一样的普通市民,都默默地立足本职,踊跃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努力实践“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七旬女婿悉心照料九旬瘫痪岳母二十载——邱昌平
“这个好女婿在我们社区没有人不知道,他对岳母跟亲娘一样孝顺,就算许老太太有亲生儿子也不一定比他照顾得好。”提起邱昌平,门栋长韩世珍不禁伸出了大拇指。二十年来,邱昌平坚持天天照顾岳母,看到这个女婿这么周到,邻居们也经常上门看望老人,有的还帮助老人理发,有的陪老人唠唠嗑。“大家都说,这真是个难得的好女婿,有这样好的女婿照顾,让我们这些中老年人都羡慕得很呢。”
好女婿邱昌平:能照顾老人是一种幸福
东亭小区A栋3门401一对年逾古稀的夫妇,吃力地将一位已至耄耋之年的老太太扶上轮椅。妻子忙着为老太太梳头,丈夫则为老太太穿鞋。这对夫妇便是邱昌平和胡爱珍,坐在轮椅上的老太太则是邱昌平的岳母许璟秀。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温馨的画面,对邱昌平和胡爱珍夫妇来说却是每天都要进行的普通生活环节。
老人愿意跟着我们生活,这是看得起我们,应该感到幸福才对!”邱昌平笑了笑。二十年前和妻子接过了照顾岳母的担子,一挑就是二十年。刚开始几天,邱昌平和妻子还觉得能照顾老人挺好。过了几天,两口子便感觉吃不消了。后来,两人都感到身心俱疲。但是,两人相互鼓励、支持,终于将照顾老人的重担坚持挑了下来。
洗尿布洗衣服女婿包了
推开许璟秀老人的家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狭小的客厅,客厅里摆放着一张圆形饭桌,,这个只有六七十平米的房子,打扫得一尘不染,就连厨房做饭的炊具都擦得锃亮。93岁的许璟秀老人腿脚骨不灵便,因为中风患病生活二十余年不能自理。老人的卧室不仅通风敞亮,床铺也收拾得一尘不染,许璟秀老人坐在轮椅上,身上穿着浅粉色的外套,看上去很精神。老人开心地指着邱昌平说:“这都是俺这好女婿的功劳,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老人告诉我们,女婿每天来除了打扫家里的卫生,还要给自己洗换下来的衣服和尿布。“其实我是真不愿意让他帮我洗,一个大老爷们,他非要给我洗,真是比我闺女还贴心。”
听到岳母不停地夸奖自己,一旁的邱昌平变得不好意思起来,搓着手憨憨地笑着。现年72岁的邱昌平衣着打扮上都显得很朴实,年过古稀的他头发也已经全白。邱昌平原来是武汉手表厂的退休职工,退休后,岳母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他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照顾岳母上。“我的胃不好,女婿经常给我熬小米粥,做饭前都问我想吃什么口味,每天削至少一个苹果给我,我牙不好,他就用勺子挖出来喂我。”说到这,老人眼眶不禁红了。对于女婿邱昌平,93岁的许璟秀老人如此评价。
老人不敢多喝水他急了
“以前为了少给女婿、女儿添麻烦,我每天都尽量少喝水,甚至不喝。”老人告诉记者,自己年纪大了经常喜欢喝水,但如果喝多了水,晚上行动不便经常会尿到床上,第二天女婿还要洗床单、清理床铺很是麻烦,因而她便尽量少喝水。女婿发现这个情况后很生气,并对她耐心劝导,叮嘱她喜欢喝就多喝点,不要嫌添麻烦而忍着。
在老人的枕头边看到,他们准备了一个按压式保温杯,保温杯放在一个塑料盒子里,这样老人不仅方便喝水,也不容易洒到床上。床头上还放置了整整一排的尿不湿。
说话期间,他将阳台上晒的尿布和床单收拾了进来,这些都是早上他刚洗的。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把老人的坐便盆清洗干净,然后再把地板用湿布擦拭一遍,开一小会窗通风透气,为了消毒杀菌,卧室里还专门放置了一小瓶醋。
多年劳累,多种疾病缠身
照看老人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体力,而对于已经年逾古稀的夫妇来说,着实有些吃不消。几年下来,二人都患上了多种疾病。
“以前每天都要给老人翻身、按摩,加上买菜、拎重物等,我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邱昌平说,犯病的时候,他疼得根本坐不到椅子上,有时疼得能把碗扔出去。
除此以外,顽固性失眠也折磨着邱昌平。白天,他要照顾老人,晚上又无法入睡,整晚的失眠使他的精神状况极度下滑。“那时,我就感觉我的脑袋是水泥掺和做成的,既有眩晕感又有针扎的感觉!”据邱昌平回忆,一次正在做饭时,他突然感到一阵头晕,赶紧双手扶住灶台才没有摔倒。邱昌平夫妇也因为多年劳累,均身患高血压。
孝敬老人,要有“四不精神”
“老年阶段,是人一生中最需要关怀和帮助的阶段!”邱昌平说,老人需要的帮助分为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从生理上说,老人的身体机能远不如年轻人,日常生活需要年轻人照顾;从心理上说,老人在晚年会有强烈的孤独感,需要年轻人的陪伴。
在邱昌平看来,党是的天,父母便是家庭的天。许多老人在晚年得不到儿女的细心照顾,在离开这个世界时是非常痛苦的。都说“百日床前无孝子”,许多年轻人在父母过世后痛哭流涕,但这不及在父母健在时为他们喂一口饭。有的人在父母死后为他们烧很多纸,可把全世界的纸烧光了,也抵不上为父母生前洗一片尿布。
邱昌平认为,照顾老人很辛苦,但为了照顾好他们,必须要有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不怕劳累和不怕埋怨的“四不精神”。“只要老人愿意跟着我们,我和妻子就愿意照顾下去!”邱昌平说。
争做医调“内行人”——王佩兰
她是百姓心中的“暖心人、解忧人”,调解中的“内行人、灭火人”,充满着对这一方水土的深深爱恋。面对矛盾,她像水一样润物无声;面对剑拔弩张,她像山一样坚韧不拔,让人民调解成为百姓解决矛盾的第一选择。
现年58岁的武汉市汉阳区调解委员会主任王佩兰,自2010年成立汉阳区调解委员会以来,作为首席调解员的她,以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扎根医调工作。在近三年的工作中,共受理108起,调解成功108起,成功率为100%。调处重大25起,防止矛盾激化18起,签订民调协议书108份,协议执行率100%。受理涉诉金额550余万元,调解协议赔付金额238万元。先后获得“汉阳区优秀共产党员”、“武汉市优秀人民调解员”等荣誉称号。为化解汉阳区,打造平安汉阳,维护医患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彰显出一名模范调解员的优秀品质和风采。
用“痴心”修炼独门硬功争做医调的“内行人”
王佩兰是汉阳区卫生局一名普通的退休干部,但她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描绘出一幅不平凡的画卷。一生扎根在基层工作岗位上的她不甘于安逸的退休生活,凭借丰富的法学知识、医学知识,毅然投身到调解工作中,让自己的晚年生活继续发光发热。她热衷人民调解工作,熟练掌握和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善于应对不同类型的矛盾采取针对性的调解方法和措施。在工作实践中,王佩兰总结出一套自己的调解方法,即“平怒气、听倾诉、准分析、妥解决”,在的调解工作中展现出卓越的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群众利益无小事,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方利益出现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为了应对这一形式,王佩兰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工作生活之余,抓紧一切时间,自我施压,认真学习《人民调解法》、《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学以创新。通过学习法律、医学、人民调解的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工作和应变能力,成为民调工作的行家里手。
用“诚心”打开群众心结争做医调的“暖心人”
汉阳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共12个街道,112个社区(村),总人口58万,机构328个。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安全意识日益增强,技术的客观局限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疾病诊治的高期望,使的发生率呈上升态势。
2012年4月的一晚,罗某因“颌面部裂伤,颅底骨折”入住某医院脑外科住院治疗。6月8日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患者家属对该医院的治疗抢救过程非常不满,认为院方抢救不及时、方法不得当,要求机构给家属一个说法。该机构请求王佩兰帮助分析,出面调解此事,面对当事人的信任,王佩兰义不容辞。通过对案情的分析,她感觉到如果处理不善,很有可能发展成一起涉法的案件。王佩兰开始仔细调查,详细了解整个事件的始末。经调查患者的死亡原因是突发猝死,医方也及时实施了紧急心肺复苏抢救等措施。由于患者家属情绪非常激动,扬言要用堵医院的门。王佩兰一边对患者家属进行耐心的沟通疏导,希望逝者安息、生者坚强,稳定家属情绪,待患者家属心情平静后,王佩兰竭力用患者家属能接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其讲解法律知识,运用专业的知识与患方一起分析患者的死亡原因,解释医院急救程序无原则上的过错;另一方面王佩兰积极与医方沟通协调,指出患者已辞世,对家属造成的伤害无法弥补,希望医方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对患者家属给予一定的人道帮助,减免患者的部分住院费用。最终王佩兰通过这种情理法“心门钥匙”,彻底打开了双方症结,避免了一场因聚众闹事事件的发生。
用“爱心”调处人间真情争做医调的“解忧人”
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王佩兰从建章建制做起,不怕吃苦、不怕委屈,面对当事者双方的不理解,她没有怨气,一心想着为群众化解矛盾。正因为她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才有了缓解医患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建设和谐社会的成果;正因为她一步一个脚印搭建医患沟通平台,才架起了医患之间沟通的桥梁;正因为她争当医患矛盾“解忧人”,才有了对每起的处理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实效,真正做到小不扩大,大不激化,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平息了一场又一场,为维护辖区正常的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3年5月4日,贺某因咳嗽不适,到某诊所就诊,在皮试为阴性的情况下,医生为其注射头胞类抗生素药物,随后却出现过敏性休克,医生立即转送上级医院抢救,患者终因抢救无效死亡。患方认为医方有重大过错,要求医方给予赔偿77万余元。其医方认为,其行为无重大过错,要求做尸检和事故鉴定,查明其死亡原因。由于患方不同意做鉴定,因而无法启动鉴定程序,患方矛盾日趋激烈,发展到患方人员围堵政府机关。区医调委介入后,王佩兰考虑到患者家庭十分困难,有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如不给予适当的补偿,患方不可能接受。而医方在没有进行事故鉴定的情况下,不同意给予患方高达77万元的补偿也有法律支持。王佩兰深知调解工作不能硬来,只能用心用情和他们沟通,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们的立场,换位思考问题,最终寻找到平衡点,促使调解成功。为此,王佩兰始终坚持在协调各方的利益,始终将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经过10余天的不断努力和协调,终达成给予患者补偿和救助共30余万元的调解协议,妥善化解了一场棘手的。得到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医患当事人的高度赞扬。
用“公心”破解疑难争做医调的“灭火人”
为提高辖区内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王佩兰主任定期到各机构进行专门的法律法规、医患沟通技巧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紧密结合自身多年处理的案例,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便于广大医务人员理解和掌握,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赢得了机构的广泛好评。
“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一直都是王佩兰的座右铭,她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不是为了名和利,只是源于她对调解工作的一腔热情。做人民调解员不单有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就够了,还需要用情用心,带着一颗公平公正的良心去做工作,这样才会赢得医患双方的信任。患者江某因患胃癌于2012年5月到某三级医院住院治疗,期间护士在给江某进行自体干细胞免疫治疗输血时,将其他肠癌患者的血液输错给了江某。为此,该医方与患者家属自行协商达成10万元的赔偿协议。本以为平息的却在一月后因患者突发右脑大面积梗塞死亡而矛盾骤升,家属认为患者的死亡与输错血液有直接关系,提出要求医方给予赔偿120万元。医方认为患者的死亡原因系脑血管疾病所致,不同意再给予赔偿,其家属在索赔无果的情况下,欲采取极端行为,印制了千余份的控诉书,从该院的门诊大楼的顶层向下撒放控诉书报复医院。为制止事件进一步扩大发生,王佩兰多次与其家人沟通,在双方情绪激动,不配合调解工作的情况下,不畏辛苦,几次三番上门与家属进行疏导,同时积极做医方的工作。在王佩兰的不懈的努力下,历经2个多月的协调,终于促成双方达成补偿8万元的调解协议,避免了一场医闹事件的发生。
人生本无定义,但我们每个人必须为人生赋予定义。每当看到矛盾当事人最终化干戈为玉帛时,王佩兰的心中就有一种成就感。面对肩负的使命,她将无怨无悔、义无反顾地继续走下去,甘当的“和谐使者”。
湖北省武钢三中的名师风采
郭希连,湖北省武钢三中教师,男,1963年4月29日。湖北省特级教师,级骨干教师,中国优秀教师,武汉市行业专家,武钢行业专家,武汉市中学数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湖北省名师,武汉市十大名师,武汉市名师工作室掌门人,43届队教练组成员,且于2002年以观察员身份参加在英国举行的43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国队获6块金牌团体总分第一。
自1994年来一直担任湖北省理科试验班(武钢三中)的数学竞赛主教练工作及班主任工作:培养的学生中共有80人次获中国高中数学竞赛一等奖,150多人次获二、三等奖,16人次入选中国数学冬令营,7人次入选中国数学集训队,3人入选队,且均获IMO金牌,2人参加保加利亚数学邀请赛,且获一金一银;近几年培养的学生中有40多人考上或保送北大、清华。近几年参编或主编的书籍如《高中数学奥林匹克同步教材》、《高中教学奥林匹克教程》等20部,字数达400多万字,在《数学通讯》、《中学生数学》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多篇。现为湖北大学主办的《中学数学》等杂志编委。边红平,数学特级教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湖北省优秀数学教师,武汉市市管专家,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武汉战线“十佳”优秀共产党员,武汉市优秀教师,武钢新长征突出标兵,武钢名师,武钢处“十佳”青年教师。多年来,边老师编撰书籍(已)、发表论文200余万字,是《数学通讯》、《中学数学》等杂志的编委。两次受中国数学会邀请作为西部数学竞赛主试委员会委员,两次所命试题均获最佳命题奖,被武汉市局聘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研讨班指导教师。
边红平独立辅导的高中生参加高中数学竞赛有一百余人次获各级奖励,其中,62人次获得中国一等奖,9人次进入数学冬令营,4人次进入集训队。他所带的武钢三中理科实验班为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理科预备人才,近三届毕业班大部分学生因竞赛被保送到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浙大、南开、西安交大等知名大学。两名学生获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银牌。所辅导的女生在中国女子数学竞赛中获三金四银。2003年,他辅导的学生周游作为唯一的一名高二学生进入了代表队并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4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银牌。2007年,他辅导的学生付雷进入了代表队并获得第48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岑爱国,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武汉市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青山区优秀劳动者、首届十大名师、杰出钢城青年、十佳班主任,武钢(集团)公司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青年,获武钢突出贡献奖,武钢处十佳师德先进教师、十佳青年岗位能手。
岑爱国担任省理科试验班(武钢三中)班主任、数学竞赛教练工作,辅导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成绩突出:。2012年7月16日,辅导的王昊宇同学荣获第53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2006年辅导甘文颖参加第47届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IMO)获金牌;2005年辅导汪哲楠参加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获银牌;先后辅导学生参加中国高中数学联赛有100多人次获一、二、三等奖,4人入选中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3人入选集训队,1人入选代表队。06届学生在数学、信息学、化学、物理、生物等全部5科奥林匹克实现三中历史上的全面开花:共有10人入选冬令营(或夏令营),4人入选集训队,1人入选代表队,高居全省第一。06届学生高考成绩突出:2人高考总分名列武汉市理科前十名;1人数学单科成绩名列武汉市第一名;10人考入(保送)北京大学,另有20多送复旦、上海交大、浙大、人大等名校,学生全部升入重点大学。在《数学通讯》、《成才》杂志上发表三篇论文,主编《复数与多项式》,参与编写《金牌之路》等6种竞赛教程,共计80余万字。1996年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200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凝聚态物理研究生班。物理高级教师,武钢三中物理教研组组长,中共党员,武汉市中学物理专业委员会理事,物理竞赛高级教练。曾被评为湖北省优秀中学物理教师,湖北省物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武汉市优秀教师,青山区首届十大名师,武钢公司优秀教师,青山区先进科技工作者,青山区优秀班主任,青山区学科带头人,武钢处先进工作者,处优秀中共党员,处十佳岗位能手。2008年被选拔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工作中积极主动钻研教材教法,不断给自己充电,钻研理论,坚持教研教改,不断创新,锐意进取、追求卓越,不断完善自己的理念。坚持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特长。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终生发展负责,努力培养学生,塑造学生,争取把优秀学生培养得好上加好。参加撰写的《高中物理同步自测ABC》和《新课程物理实验》分别于2001年、2004年由华东师大社,2003年参加高二物理《学与练》编写,2005年参加《2006高考物理经典》编写。
2001年开始担任武钢三中省理科试验班物理奥赛教练及班主任工作。2004届所带班学生有一位进清华大学、七位进北京大学,省理科试验班所有学生都进入全国排名前十位的名牌大学。2007届在校的大力支持下,学生学科竞赛和高考取得辉煌成绩。2007届省理科试验班学生在五大学科竞赛中,有31位获全国一等奖,并包揽五大学科竞赛全国一等奖湖北省第一名,8位入选冬令营,2位分别获数学、物理国际奥赛金牌。高考中刘燕双同学取得全省理科第六名、武汉市第二名的好成绩。2007届有两位进入清华大学、六位进入北京大学,四位进入中科大,三位进入复旦大学,四位进入上海交大,三位进入浙江大学,四位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两位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其余都进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2007届所带物理奥赛兴趣小组的八位学生中有彭星月、刘燕双两位进入北京大学,田钰笙进入清华大学,强思维、章妍两位进入上海交大、胡天骐进入浙江大学,王苏阳进入武汉大学,周程进入华中科技大学。2003年辅导的学生有陈文仕、欧阳柳两位获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一等奖,五人获全国二等奖,其中陈文仕进入省集训队,保送到北京大学。2005年辅导的学生彭星月在新高二时就获得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一等奖。2006年辅导学生获全国一等奖四人,全国二等奖五人,全国三等奖四人,三人进入省集训队。其中田钰笙为全省唯一的女生全国一等奖获得者,彭星月以全省第一名进入冬令营,2007年又以全国第一名进入物理奥赛代表队。2007年7月参加在伊朗举行的第38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彭星月以理论满分,总分中国第一、世界第二获得金牌。夏胜宣,武钢三中省理科试验班班主任,奥赛高级教练,化学高级教师,湖北省系统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武汉市教师学科带头人,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优秀班主任,武汉市青年骨干教师,青山区优秀共产党员,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劳动模范,武钢“十佳”青年教师。他先后荣获中国化学会突出贡献奖、湖北省中学化学奖、湖北省奥林匹克竞赛学科园丁奖等荣誉称号。
在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中,他辅导的学生多次取得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先后有多人入选冬令营,并在冬令营中荣获金奖和银奖,十六人获全国一等奖,三十多人获得全国二、三等奖,一百多人获得湖北省一、二、三等奖。2005年他辅导的学生中,六人获全国一等奖,二人以全省第一、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入选冬令营;2007年他辅导的高二学生参加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二人获全国一等奖,其中张玮同学取得全省第四名的优异成绩;2008年,八人获全国一等奖,一人入选冬令营,学科教学成绩名列年级前茅。作为班主任,他勤于积累、勇于创新,摸索出的“量化管理,分层推进”的班级管理模式在他的班级管理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每届学生高考成绩突出,2003年所带班级学生全都升入重点大学,2006年所带班级有十位同学考入北京大学。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他崇尚师德、甘于奉献、积极探索、勇争一流,立志为、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