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书法并没有绝对的忌讳,因为每一种书法练习的方式都有其特定的优点和不足。然而,在练习书法过程中,有些常见的问题可能会对学习者的进步产生负面影响,这些问题包括:
- 急功近利:书法需要时间和耐心去学习和实践,无法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的进步。如果希望一夜之间就能掌握某种书法技巧,那可能会感到沮丧和失望。
- 缺乏耐心:书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练习和理解,如果没有耐心,可能会在练习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
- 无法专注:书法需要学习者集中注意力,如果没有足够的专注力,可能会在练习过程中分心,从而无法掌握书法技巧。
- 缺乏兴趣:如果对书法没有兴趣,那么就不太可能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练习。
- 不尊重原帖:如果在练习中不尊重原帖,那么就无法真正理解和学习到书法技巧。
- 无法坚持:书法学习需要长期的坚持,如果无法坚持下去,那么就无法充分展现自己的潜力。
总之,忌讳的关键在于坚持、耐心、专注、尊重原帖和兴趣。只有克服这些困难,才能更好地学习书法。
我是老乔,一名职业书画家。
练习书法最大的忌讳是什么?
这个问题问的好,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或者说很多学书法的朋友都是不自觉的被坏习惯带进沟里了,最后迫不得已放弃。
咱们就把题主说的“练习书法”分解成“学书法”和“写书法”来总结一下都有哪些忌讳。
学书法的忌讳
1.忌选贴不精
学习书法选贴是非常重要的,选贴如同拜师,现在很多人都凭感觉选贴,其实这是初学者的一大误区。
一本优秀的碑帖是古人集几十年艰辛用血汗凝成的艺术精华,一部好的字帖就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它可以一步一步将你引入书法艺术的殿堂。一部不入流的字帖,可能会让你走很多弯路。
2.忌只注重形式
一说到书法,书写首选“二王”,执笔必是“五指执笔法”,凡写毛笔字必须悬腕………这些都是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本质,是错误的做法。
二王虽然在书法制高点,但中国书法的殿堂何其群星璀璨,非独二王而已,所以盲目自闭也是学书法的大忌。
其实执笔习惯,悬腕与悬肘都是因个人习惯决定,并非是不可破的形式。
启功先生就曾说过:“笔不论钢与毛,腕不在低于高。”只要适合自己的,有利于书法学习的,虽“与众不同”又有何妨。
3.忌不临帖
临帖是学习前人书法的有效手段,它是通向创作自由的不可或缺的桥梁,只有在临帖这一阶段打下坚实基础,师古而不泥古,才是创作出好作品的关键。
4.忌取法不古
初学书法必须从古学起,是否出色地学习传统,决定着你将来的书法根基,现在很多初学者贪功近利,急于求成,置传统于不顾,追求潮流。
5.忌三心二意
许多朋友学书法只凭着一时冲动的热情,三分钟的热度,写了几笔就放弃了……
书法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几年或几十年的艰苦练习,那些抄近路找捷径临摹易于掌握而书品不高的碑帖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在学习书法中,有两点需要明确,一是保证时间,二是提高效率,古今书法家但凡成就卓越着,都是集数十年之功而成,坚持是学习书法的唯一硬道理
6.忌盲目苦练
书法练习一定要弄清书法用笔、结构、章法的基本规则,临摹一定要讲质量,摹其形态,临其神韵,抓住细节。如果不讲质量的一味苦脸,其实是在满头大汗的重复错误,一直重负到改正不了,最后只能误入歧途。
7.忌唯我独尊
这就讲到一个心境的问题,学习书法除了临帖学技术,还是一个修心的过程,不要觉得自己很厉害,容不得别人提的一点意见,对其他的书法不屑一顾,大肆攻击。
8.忌急功近利
学习书法和学习其他艺术一样,先天的感悟能力和后天的努力学习同等重要,民间有很多自学成才的高人,他们没有进过科班,但对艺术的敏感和理解会让你惊诧不已,相反,很多所谓科班出身者,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却不思进取,坐吃老本,弃艺术从商,终与艺术绝缘,可见,学习艺术要有痴迷而虔诚的热情,绝不要把它看成一种追逐金钱的手段。
书写中的忌讳
1.忌专用中锋或专用侧锋 ;宜中锋侧锋并用,须特别留意的是,意在笔前,走笔方向明确,腕宜圆,笔宜方,八面出锋,细处用中锋,厚处用侧锋。
2.忌由快速产生的平拖、干笔、粗细均等 ;宜行处皆留,留处皆行。
3.忌按笔过重,提笔发飘;宜讲究提按 :齐而不齐,直而不直,曲中含直,直中含曲。要“提着笔向下按”,按着笔时也轻提。
4.忌用笔失控,送笔不及,力量不到; 细笔要有韧性,粗笔还要结实,既有铁划银钩的粗笔,又有行云流水的细笔。
5.忌单字中做“眼”,一字中不能多处主笔,互争则败; 宜讲究穿插避让,以自然的书写感把笔控锋。
6. 忌书眼过多,随处是眼等于无眼; 但也要考虑,中间一行是作品的重点。一幅作品中,要有几个突出、精彩、有个性的字,此亦名“书眼”,大小字变化相间,轻重字参差错落,才能“放逸生奇”。
7.忌一字一蘸墨,笔均墨匀; 重新起笔宜用浓墨,浓墨字的笔画特别要交代清楚。笔墨重的字不能面积相等,字的重轻要有过渡,无墨时也能看出字中有笔,最忌团状的模糊一片,使用涨墨犹须小心,不能一片狼籍,全无书卷气。
8.忌笔速过快,也忌笔速过慢; 快则失势,慢则僵板,宜墨干时速度略慢,湿时略快,粗时略慢,细时略快。
9.忌呆板或油滑; 行草要有楷意,间架稳固,楷书要用行法写,生动不滞。交笔时,起讫分明,每笔都要交代清楚,点画与牵丝严格分开,不使笔势有背自然。
【结语】
无论初学书法还是写书法的过程中,都要端正的学习态度,掌握好基本功,打好基础循序渐近,别被这些坏习惯带进沟里,别被这些坏习惯拉低了自己书法的档次。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帮助。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练习书法有三大忌讳,这三大忌讳是很多学习书法的朋友都会碰到的,这三大忌讳分别是:临摹不系统;只临帖不读帖;忽视书法史和理论的学习。具体情况下面我们分别说明。
临摹不系统
-
不临古帖,自己瞎写。或者是今天看到李某某的一幅大字觉得很好,回家就照猫画虎写一通;明天看到赵某某的几个字写的不错,回家又练一通;大后天又看到张某的行草书不错,回家就跟着人家又开始写了起来。心里没有一个清晰的归化,我先学谁的,再学谁的,是临摹今人的还是古人的,心中没有一点谱,太随意了。
-
不会选帖,人云亦云。很多人不懂临帖一定要去学习古人的法帖,而是看网上谁出名就去学习谁的字帖。或者是对一个名家缺乏了解,不懂该选哪本字帖,例如赵孟頫的楷书字帖很多,代表作有《胆巴碑》、《妙严寺记》、《三门记》等,那么要学赵字就要学他最成熟的代表作,这样一来《胆巴碑》和《妙严寺记》就优于《三门记》。
-
不懂临摹,只临不摹。很多初学书法的都看不上“摹”,“摹”就是把比较透明的纸覆盖在字帖上,描着写。但很多人觉得“摹”有点太LOW,所以只是临帖。其实如果把“摹”和“临”学习的时候结合起来练习,一定会事半功倍的。
-
急于求成,只是抄帖。很多人学习书法临帖好像是在完成任务一样,觉得我对照着写一遍就算是临完了。其实这只是抄帖,不能算是临帖。临帖的时候,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过关,一个字直到临的逼真了才算完成,再临下一个,而不是从头到尾抄一遍,也不管写的像不像。
-
过于求稳,不求上进。有的人练书法,听到人说“书无百日功”,于是就认为学习书法要“慢慢来”,于是就不着急不着慌的慢慢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实每天临帖的时候临一遍要总结一次,写一字要进一步,不断否定自己,不断前进,打破那种“慢慢来”的思想。树立一种“日日有所进,字字有所进”的信念,才能用较少的时间换取较大的进步和收获。
临帖不读帖
临帖不读帖,到老一场空。古人学习书法的时候,一般都是先把先贤的字帖张挂于墙壁间,先看。观察琢磨它的用笔、结构、取势、章法等等。
古往今来历代书法家都很重视读帖。学会了读帖,就等于得到了开启书法之门的钥匙。宋朝书法家黄庭坚说:
“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三入神,则下笔随人意。”
清代书法家包世臣提出:
“先能察,后能拟。察进一分,拟近一分,终身不复止。”
读帖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我们在临帖的过程中通过反复的读帖、理解、摹仿,再读帖、理解、摹仿…… 从心理学角度看,在人的感觉器官中,视觉器官所得到的形象是比较具体、确定、深刻的。因而充分运用视觉的作用,对于学习书法是有很大帮助的。
我们在读帖的时候,虽然手中无笔,但眼和心中却在挥毫。同时也告诉我们,在临帖之前要对帖有一个清晰而周详的了解,在思想上要对字帖先“临”上几遍,在脑海里留下印象,再来临摹,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底,下笔不慌。
忽视书法史和理论的学习
学习书法,不是仅仅就临摹个字帖那么简单,要让自己拥有点书法文化,这种书法文化的熏陶可以放大你的视野,提升你的格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我们学习一些书法史的知识和古代一些名家的书法理论。
通过学习书法史使人能够从历史的高度考察书法的演进与流变,同时了解各代各家所处的历史地位,以及当今发展的动态,广收博取,避免偏狭与盲目。
例如当代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对书史就有深湛的造诣,故能通古察今,卓然成家。我们在欣赏沙孟海的书法时,就能发现黄山谷的笔法、王铎的墨法、黄道周的结体与吴昌硕的气势,加之篆隶意味与章草情态,使他的书法内涵丰富,气势磅礴。
书法理论对书法的实践起指导性作用,理论上不去,书艺亦难臻佳境。
例如明代董其昌的书论《画禅室随笔》中他谈论到用笔:
“字须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
谈论到用墨:
“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礱肥,肥则大恶道矣。”
论神采:
“欲造极处,使精神不可磨没,所谓神品,以吾神所著故也。”
他的理论见解与他清相秀骨空灵淡远的书风互为表里、浑为一体。
以上学习书法的三大忌讳,在书法的不同阶段,重要性也不同,希望我们学习书法者,真正把书法当作门学问用心去学习。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传播正统书法文化,感谢您的关注。
“练习书法最大的忌讳是什么?”其实,练习书法的忌讳很多,但是我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点:第一是抄帖;第二是频繁更换字帖;第三是不能持之以恒。从这三个练习书法最忌讳的点出发,我们一一进行探讨,最重要的还是要给出解决的办法。
练习书法,总的来说一是练字,二是练心。但是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我们总会走一些弯路,而这些弯路又恰恰是练习书法最为忌讳的。
第一个忌讳:抄帖
“抄帖”的意思就是拿到一本字帖,不顾内容,不顾字体特点,不分析其笔法,不研究其结构,在临帖的时候不顾“十字一遍不如一字十遍”的临帖原则,从头至尾开始抄写字帖上的内容,自认为提高的办法就是一遍又一遍地抄写。
殊不知,书法学习是最讲究方法的,而泛泛地抄帖恰恰是书法学习中的大忌讳,这样抄帖的方式,无论把字帖抄写多少遍,都只能是收效甚微。
解决抄帖的办法: 解决抄帖最好的办法就是改抄帖为临帖,并且是精临。
〈孙过庭《书谱》强调临帖要“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孙过庭在《书谱》中对于临帖的要求是: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既要认真观察,又要写得像,我的看法是临帖首先要仔细观察,进而要大胆落笔,然后是认真对比。
当代著名书法家田蕴章先生说过:
“练习书法要学会举一三反,这个‘三’是个泛指,也就是说可以‘反百’‘反千’,只要真正学好了二三十个字,就能把其他字写好。”
这是田蕴章先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强调精临的重要作用,我们常常会有这种感觉:写字时写了一大篇,却发现还是第一个字写得好,为什么呢?没有反复对比,就没有进步,这也更进一步说明精准临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田蕴章书法〉
当代学欧大家孟繁禧说过:“在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这块碑帖中,有1200余字,我只临摹其中的200余字,其他的字尽量不看或者不临。”
这说明精临确实是一个事半功倍的临帖的办法,所以练习书法切忌不要抄帖,而是要精临。
〈孟繁禧书法〉
第二个忌讳:频繁更换字帖
很多人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由于意志不坚定或者审美意识没有形成,总是会出现今天学欧,明天学柳,后天又学颜体了,一个月之后又该赵体了。
这样频繁地更换字帖,就好比是“猴子搬包谷”也是“丢了西瓜捡芝麻”,最终一无所获,白白浪费了时间,这毫无疑问是练习书法的一个大忌讳。
解决频繁更换字帖的办法: 殊不知,如果能认真临习,一本贴足矣!而如果朝三暮四,虽百本也无益。
赵孟頫就说过:
“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临之,便可名世。”
古人仅仅得到几行字,心无旁骛地临习,就能达到名世的地步,这就说明学习书法选择一家一帖,就要忠于一家一帖。
赵孟頫一辈子取法乎上,追随王羲之书法,终于成为了“前后五百年无出其右”的元代书坛盟主。就是因为赵孟頫一门心思地学习王羲之,并不左顾右盼,才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
当代著名书法家田英章,六十多年来学习欧体笔耕不辍,临池无间,他甚至刻了一枚印章写到“欧赵书奴”,表明他楷书学欧阳询,行书学赵孟頫的决心不改。
〈田英章书法〉
启功先生乃当代书法宗师,它一生也是紧跟柳公权和赵孟頫书法,才能专心致志,成为一代书法巨匠。
〈启功书法〉
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学习书法频繁更换字帖是大忌讳,认准一本字帖就要一以贯之,殊不知,每一家,每一本古人优秀的法帖都是一座座金山玉海,有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书法营养在里面,又何须频繁更换呢?
第三个忌讳:不能持之以恒
我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三分钟热度”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不能持之以恒的情况。
刚开始学习书法往往信心十足,好奇感和新鲜感都比较高,然而在一遍遍一天天的反复临摹学习中,逐渐感到了枯燥乏味,所以就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也容易出现兴致来了一写几个小时,兴致没了便十天半月都不动笔,这样的一曝十寒是不能在书法学习上有所成就的,要知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书无百日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解决不能持之以恒的办法: 首先要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学习书法只能是步步为营,进步在于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我们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写字时要调节心态,调整周围环境,以达到善书,乐书的境地。
苏子美说:
“窗明几净,笔墨纸砚皆极精良,此亦是人生一大乐事。”
这说的便是在书写前要调节心态和调整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学习书法中获得快乐,也才能持之以恒地学习下去。
当代著名书法家田英章先生每天的书写时间都在十六个小时,这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而他却坚持了二十年,所以他如今的下笔举重若轻皆来源于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这些都是我们学习书法的榜样,学习他们刻苦,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一点点向他们老齐。
〈田英章书法〉
书法分为两个面,一是技法,二是气韵。内在气韵需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学识,而技法则需要持之以恒地练习,所以说,书法既是学出来的,又是练出来的。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总结了我们学习书法最大的、最常见的三个忌讳:一是抄帖、二是频繁更换字帖;三是不能持之以恒。并根据这三个忌讳都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对书法学习者和困惑者有帮助。
感谢关注和鼓励,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说出你的看法!
练习书法最大的忌讳是什么?
朝三暮四,浅尝辄止。有人学习书法,以为博采众长,是学习书法所必须的。把各家经典字帖都买回来,一本一本挨个临遍。曾经有人问我,欧阳询的字帖临完了,下一步该临哪一家的。我不知道他的这个‘临完了’是什么意思。便问他是临的哪一本,结果他把临写的图片给我看,欧阳询的几本楷书字帖他都从头到尾抄写了一遍。基本上都一个样,没有多大区别。欧阳询的作品虽然同是欧阳询的劲疾风格,但每部作品都各具神态,在形态上是有差别的。
一本字帖,要反复的把每个字临摹。对每个点画的起止收放临写到位,才能体会到用笔的方法。如果是一溜烟的临帖,不管是否写好,发现错误也不进行纠正,功夫化了不少,收效却不见。
还有一类学习者,兴趣上来一天几个小时的写,没兴趣时几天也懒得动一下笔。一曝十寒,也是学习书法的大岂。
书法贵在持之以恒,专精一体。频繁的换帖,一本字帖稍有一点眉目,又换其他字帖。要知道,书法风格的不同,是因为用笔方法不同而形成的。一换字帖,前面的所学就等于白学了,而后面的又要从零开始。不断的扔,不断的开始,精妙的东西一样没学到,多年用功,仅得皮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