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对于请问一下这是什么虫子 经常在人周围和灯光和求助请问第一、二与三、四 这四张图片分别,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请问一下这是什么虫子 经常在人周围和灯光和求助请问第一、二与三、四 这四张图片分别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请问一下这是什么虫子 经常在人周围和灯光周围飞 特别小

蝼蛄(Gryllotalpaspps.)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蝼蛄科昆虫的总称。蝼蛄俗名拉拉蛄,地拉蛄,天蝼,土狗等,是药用昆虫。


我国大陆上常见的分布较广的蝼蛄有4种,分别是华北蝼蛄(GryllotalpaunispinaSaussure)、东方蝼蛄(GryllotalpaorientalisBurmeister)、金秀蝼蛄(GryllotalpajinxiuensisYou&Li)、河南蝼蛄(GryllotalpahenanaCai&Niu)和台湾蝼蛄(GryllotalpaformosanaShiraki)。一般入药的主要是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药用通常为蝼蛄科昆虫蝼蛄的干燥成虫和大个若虫全体[1]。
东方蝼蛄
成虫:雄成虫体长30mm,雌成虫体长33mm。体浅茶褐色,前胸背板中央有一凹陷明显的暗红色长心脏形斑。前翅短,后翅长,腹部末端近纺锤形。前足为开掘足,腿节内侧外缘较直,缺刻不明显,后足胫节脊侧内缘有3~4个刺,此点是识别东方蝼蛄的主要特征,腹末具一对尾须[3]。
共11张
蝼蛄
若虫:若虫初孵时乳白色,老熟时体色接近成虫,体长24~28mm[3]。
卵:椭圆形,长约2.8mm左右,初产时黄白色,有光泽,渐变黄褐色,最后变为暗紫色[3]。
华北蝼蛄
成虫:雌成虫体长45~50mm,雄成虫体长39~45mm。形似东方蝼蛄,但体黄褐至暗褐色,前胸背板中央有1心脏形红色斑点。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棘1个或消失(此点是区别东方蝼蛄的主要特征),腹部近圆筒形,背面黑褐色,腹面黄褐色,有尾须一对[3]。
若虫:形似成虫,体较小,初孵时体乳白色,二龄以后变为黄褐色,五六龄后基本与成虫同色

返回目录

【求助】请问第一、二与三、四 这四张图片分别是两种什么虫子?

第一种学名蝼蛄(我们东北这边也叫地拉古),大型、土栖。触角短于体长,前足开掘式,缺产卵器。本科昆虫通称蝼蛄。俗名拉拉蛄、土狗。全世界已知约50种。中国已知4种:华北蝼蛄、非洲蝼蛄(应该是东方蝼蛄,发生遍及全国,一般在长江以南东方蝼蛄较多)、欧洲蝼蛄和台湾蝼蛄
一般于夜间活动,但气温适宜时,白天也可活动。土壤相对湿度为22~27%时,华北蝼蛄为害最重。土壤干旱时活动少,为害虫。成虫有趋光性。夏秋两季,当气温在18~22℃之间,风速小于1.5米/秒时,夜晚可用灯光诱到大量蝼蛄。蝼蛄能倒退疾走,在穴内尤其如此。成虫和若虫均善游泳,母虫有护卵哺幼习性。若虫至4龄期方可独立活动。蝼蛄的发生与环境有密切关系,常栖息于平原、轻盐碱地以及沿河、临海、近湖等低湿地带,特别是砂壤土和多腐殖质的地区。

华北蝼蛄的生活史较长,2~3年1代,以成虫和若虫在土内筑洞越冬,深达1~16米。每洞1虫,头向下。次年气温上升即开始活动,在地表营成长约10厘米的隧道。非洲蝼蛄仅在洞顶壅起一堆虚土或较短的隧道。6~7月是产卵盛期,多产在轻盐碱地区向阳、高、干燥、靠近地埂畦堰处所。卵数十粒或更多,成堆产于15~30厘米深处的卵室内。每虫一生共产卵80~809粒,平均417粒。卵期10~26天化为若虫,在10~11月以8~9龄若虫期越冬,第二年以12~13龄若虫越冬,第三年以成虫越冬,第四年6月产卵。非洲蝼蛄在黄淮地区约2年完成1代,长江以南1年1代。产卵习性与华北蝼蛄相似,更趋向于潮湿地区,集中于沿河、池塘和沟渠附近。卵期15~28天。在黄淮地区当年化为若虫,以4~7龄若虫越冬,若虫共8~9龄,于第二年夏、秋羽化为成虫越冬,第三年5~6月产卵。

全国大部地区有分布。主产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安徽、辽宁等地。
第二种从你图片上有些看不太具体。。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