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绞杀的策略背景

经济绞杀策略的初衷,主要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链条。以往几十年的全球化进程中,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几乎无所不制。

这使得许多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对中国的经济链条产生了深度的依赖。

新冠疫情之后,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暴露无遗,但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展现了强大的制造和供应能力。

在疫情高峰时,中国迅速恢复生产,成为全球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的主要生产和供应国。

随之而来的,这也意味着一旦中国受到影响,全球供应链都将受到严重冲击。但这样的变化对于美国来说并不是好事。

美国智库:时机已到!迫使中国在台海开第一枪,趁机发起经济绞杀

主要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占比

随着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逐渐上升,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也在增加。

许多关键的技术产品,如苹果手机、电脑等,都依赖于台湾等地的先进半导体。

这一事实不仅使美国在策略上受到限制,而且在紧张局势下,如台海冲突,可能还会影响到美国的供应链安全。

正是基于这种依赖,美国智库“太平洋民主论坛”提出了对中国进行经济绞杀的策略。

这一策略的主要内容就是迫使中国主动引发冲突,然后美国再联合其盟友国家实行经济制裁,试图削弱或切断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位置,进而减少全球对中国的经济依赖。

中国会开第一枪吗?

台海地区的军事紧张局势日益升温,但中国大陆并未采取直接的军事行动来实现其统一目标。

相反,从观察来看,中国大陆更倾向于采用通过连续的、小规模的、但足够让对方感受到压力的行动,来逐步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而不直接引发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我们可以从中国大陆近年的军事行动中看出这一策略的体现。解放军在台海地区不断加强军事演习的频率和规模。

包括派遣战机绕飞台湾、军舰巡航台海等行动。这些行动虽然具有一定的威慑性,但它们还没有达到直接挑衅或攻击的程度。

美国智库:时机已到!迫使中国在台海开第一枪,趁机发起经济绞杀

2022年8月中国围台军演区域

尽管这些行动都在提高其对台海的控制力,但都避免了触及到打响“第一枪”的红线。

从美国对这些行动的回应来看,虽然美国对解放军的这些行动表示关切,但也多次表示不认为大陆会在近期内采取武统台湾的行动。

这就说明大陆的这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预期的效果,即加大压力而不引发直接的军事冲突。

美国的“友岸外包”政策

美国政府推出的“友岸外包”政策,旨在通过调整全球供应链,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其主要目的就是打压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能力,对中国进行经济上的绞杀。但实际上,美国要完全实现这一目标,其难度远大于许多人想象。

尽管越南、印度等国家正在逐步吸引部分从中国转移出去的产业,但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这些所谓的“转移”大多数是在某些特定低端领域,如纺织、鞋类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

并且这些产业在中国的比重正逐年下降,因为中国已经明确了向中高端产业转型的战略目标。

2020年,中国的研发投入达到2.4万亿元,同比增长10.3%。这一数据超越了欧盟国家的研发总投入,使中国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研发投资国。

美国智库:时机已到!迫使中国在台海开第一枪,趁机发起经济绞杀

中国历年研发投入变化

再者,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且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涵盖从原材料到终端消费品的各个环节。这种体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优化和整合。

提到手机生产,大多数人都知道深圳的富士康是苹果手机的主要组装厂,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手机的生产过程中,其各个零部件几乎都依赖中国的供应链,包括屏幕、电池、摄像头等关键部件。

这意味着,想要完全避免对中国的依赖,美国或任何其他国家,需要重新建立整个供应链,这在短期内这是非常困难的。

同时,尽管某些产业可以移出中国,但其相关配套产业的移动速度是非常慢的。

以越南为例,虽然其吸引了大量的外贸加工业,但它的相关配套产业仍然严重依赖中国。

越南的纺织业增长迅猛,但其所需的染料、化纤等原材料大多来自中国。也就是说,即使产业转移,供应链的核心仍然在中国。

美国的“友岸外包”政策,虽然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个解决方法,但深入研究后,其真正效果和影响仍然值得商榷。

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了核心地位,这是任何政策都无法忽略的事实。

在考虑如何重新调整供应链时,各国需要更深入、全面地评估各种因素,而不是简单地依赖政策口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