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国官方发布公告,宣布对镓和锗实施出口管制,并表示此举“是国际的通行做法,不针对任何特定的国家。”
中方在表态上虽然尽可能做到了四平八稳,但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该动作显然是若有所指的,说白了就是对美国及其盟国对中国技术封锁的反制。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公告的发布日期恰好选在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华前夕,故而多少也有点给对方来一个下马威的意思。那么这次被炒地沸沸扬扬的镓和锗又是什么东西呢?
通俗点说,镓和锗就是两种主要应用在半导体、光纤通讯和太阳能电池等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稀有金属元素。镓和锗这两种金属之所以如此特殊,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稀有。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镓的总储量为23万吨左右,中国的探明储量为19万吨,占比接近九成。锗的情况也差不多,目前全球已探明的锗保有储量为8600金属吨,其中美国排名第一,中国排名第二,二者都占了全球总量的百分之四十多。
不过,美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暂停了锗的开采活动。中国的锗储量虽然比美国少一点,但锗产量却占到了全球的七八成。
世界上还有其它一些国家也可以出口镓,但出口量排名第二的是俄罗斯,排名第三的是乌克兰,而乌克兰产镓的地方恰恰是在扎波罗热和顿巴斯两个俄控区。
按照我国对于金属元素的分类,镓和锗都属于稀有金属里面的稀有分散金属,也就是说它们在自然形态下分布的比较散,缺乏天然的富矿,因此对工业化生产十分不太友好。
例如镓主要存储在铝矿和锌矿里,但是1公斤的铝矿才能生产50毫克的镓。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即便自己有相关的矿产,也很进行大规模开采和加工,因为从成本角度来说根本划不来。
作为镓的生产大户,中国在2021年的镓产量只有430吨,而这已经占到全球的九成以上了。锗的情况也类似,我国在2021年供应了全球近七成的锗,而这一年全球锗的总产量也就130吨左右。
中国一旦对镓和锗进行管控,全球的LED、OLED、功率器件等产业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日本、法国、德国和美国由于镓和锗的进口量较大,因此所受到影响也会较大。
此前,中国曾对美国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雷神多次开出过天价罚单,但这些军工企业在民用领域与中国的关系都不大,因此并没有拿中国的制裁当回事。
而这次中国对镓和锗的出口实施管控后,估计这些军工企业再也不会那么淡定了。无论是洛马的F-35战斗机,还是雷神的“爱国者”防空导弹,它们上面所搭载的AN/AGP-81雷达与AN-MPQ53、AN/MPQ-65雷达都要用到砷化镓元器件。
如果中国的制裁落到这些企业头上,它们要么就只能停工,要么生产成本会迅速飙升,直接影响到产品竞争力与交付进度。
那么,为什么这次中国没有选择稀土,而是选择了镓和锗呢?笔者认为主要还是因为将稀土作为反制对方的武器在现阶段并不适合,搞不好还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中国目前的稀土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七成左右,出口量也位居世界第一。由于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境内的稀土被大量开采,导致自身资源被过度消耗,稀土的价格也始终上不去。
正因为有这些问题,早在十年前,中国就开始施行了稀土出口配额许可证制度。但中国当时限制稀土出口,和国际斗争关系不大,主要还是考虑到经济和环保等方面的因素。
中国不去选择将稀土出口作为制裁武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种制裁的效果往往非常短暂,而且多用就不灵了。与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卡中国脖子,中国会奋起直追一样。
一旦中国开始限制稀土出口,美国及其盟友也会想尽办法逐步降低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稀土出口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如果稀土生产丢失了国外市场,那么我们的国内市场一时半会也很难消化掉那么大的产量,国内稀土产业的发展也会受到不小的冲击。
此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曾承诺将稀土列为普通商品。如果禁止稀土出口,等于违背了此前的承诺,搞不好还会受到相应处罚。
2010年中日爆发钓鱼岛争端期间,中方曾出于当时国际斗争的需要,对日本禁止过稀土出口。两年后,美国伙同欧盟和日本向WTO提起贸易诉讼。最后,相关裁定机构认定中国对稀土出口的限制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判定中方败诉。
而相比稀土,镓和锗的可替代性相对更低一些,对中国的负面影响也相对小一些。前几年,我们打稀土牌的时候,美国就在嚷嚷着要摆脱对我们稀土依赖,据传还搞出了一些新技术可以不用稀土。
由此可见美国对于中国管控稀土出口是有一定准备的。但这次我们宣布对镓和锗实施出口管制,完全出乎美方意料之外,其效果肯定会好于在稀土上做文章。
当然,和稀土的情况一样,我们虽然在镓和锗的开采和加工上有相当大的优势,但并不代表其它国家就无法摆脱对我们的依赖。
现在俄罗斯那边一看到我们对锗进行出口管制,已经开始加大了锗的产量了。说白了就是趁机枪我们的海外市场,并顺便对美西方释放善意。
而且和芯片封锁不同,镓和锗这种原材料几乎无法做到精确溯源和精确禁运。芯片能作为卡脖子的武器就是因为每颗芯片都有编号,别人一看就知道厂家是谁。
而镓和锗是没有编号的,因此也无法准确识别终端客户是谁。一旦有第三方想将镓和锗偷偷转卖给美国,我们是很难加以防范的。
如果我国真的想卡住美国的脖子,就必须对所有国家实施禁运,还要说服俄罗斯等国家一起参与到制裁中来,这显然是办不到的事情。
总的来说,要打赢科技战,卡脖子是很难奏效的。美国和中国谁都卡不住谁。你越卡,对手反而可能会变得越强。
那么,我们既然卡不住美国的脖子,为何还要出台这项措施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要符合制裁对等原则,中国必须摆出强硬的姿态。从历史上来看,美国几乎每次要和中国高层会晤,都会出台一些制裁措施,恶心一下中国,然后把这项制裁措施作为谈判筹码,逼中国让步和妥协。
能得逞最好,不能得逞美方也没有任何损失,大不了再退回去。现在中国也学会了这招。这次对镓和锗的出口进行管制也算是给美国人一点颜色看看,让对方知道,你让我不舒服,我同样也有办法让你不痛快,大家没必要搞的两败俱伤。
其次,通过出口管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方便管控价格。和稀土的情况一样,中国之前镓和锗的产量和出口量都比较大,导致价格一直上不去,低价贱卖的现象频频发生。
这次限制出口量后,客观上提升了相关企业的利润,同时也保护了我们的自然资源。此外,我们提高镓和锗的价格后,必然会造成半导体、光伏等产品成本的大幅提升,美国相关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力也会被削弱。
虽然笔者在上文中说过,美国面对我们对镓和锗的出口管制,还不至于束手无策,但短期内要想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实现镓和锗的自给自足难度也同样不小。
第三是通过掌控镓和锗的流向,获取更准确的科技信息。镓和锗是尖端科技领域的关键性材料。
我国在对镓和锗的出口实施精准管控后,可以更加方便地了解其它国家在第三、第四代半导体研发领域的研发进度,对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不过大家也要注意到,这次中国只是对这两种原材料进行出口管制,并没有采取一刀切的禁运政策,说明这里面多少还是留有余地的。接下去就看美国人是否会在对华科技制裁上做出调整了。
如果美国能做出一些让步,放低一些姿态,那么我们或许也会放宽对美镓和锗的供应。但如果美国并不打算做出改变,甚至变本加厉,那么中国接下去有可能还会出台一些让美方更难受的反制措施,直到对方服软为止。
需要注意的是,中美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与博弈是长期性的。在这过程中,两个国家肯定会有一番谋篇布局和明争暗斗。
此前,美国在芯片等诸多领域对中国实施制裁,一度搞的我们十分被动,一些中国企业如华为、中兴等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现如今,中国也祭出了自己的制裁措施与美国针锋相对,让美方领教了中国捍卫自己权力,维护自身尊严的决心与实力。
虽然目前总的态势依然还处于“美攻中守”阶段,但随着中美综合国力的迅速拉进,以及中国科技竞争力的提升,美国能卡住中国脖子的领域将越来越少,制裁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差。
等到中美两国的国力与科技水平旗鼓相当的时候,这种互相卡脖子的行为也将逐步消失,中美两国又会回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但这样的景象恐怕最早也要等到十年之后才能看到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