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常说美国攻击型核潜艇对中国构成的威胁,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军潜艇拥有非常强悍的隐蔽性。因此,美军武力干涉台海时计划让位于台湾东部潜伏的潜艇发射巡航导弹,越过台湾中央山脉,攻击解放军在台湾海峡执行两栖攻击任务的舰船。而中国要克制这种战法,除了打造强大的空中预警能力和防空拦截网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尽早发现美军核潜艇的所在。核潜艇为什么在过去这么难被发现?那是因为传统探测潜艇的方式主要是靠声纳和磁力探测仪,前者受限于美军潜艇的噪音水平,后者则需要反潜巡航机的大量部署,而且作范围还相当有限。那么,中国有没有办法代表新的探测攻击型潜艇的技术路线呢?还真有。
据《南华早报》报道,中国团队根据美军康涅狄格号核潜艇撞山事件,发现了在南海侦察核潜艇的新办法:利用水面涟漪探测其位置。
美军康涅狄格号潜艇在南海撞山时的速度是24节,这是核潜艇常用的巡航速度。在美军看来,这种攻击型核潜艇相比常规潜艇最大的优势就是高速巡航时,其噪音也能控制到与海洋背景噪音相当的水平。但是,中国团队通过研制后确认,只要攻击型核潜艇的巡航速度超过20节,不需要探测其噪声,仅仅通过监控南海水道上方的涟漪就够了。因为,美军现役攻击型核潜艇因为排水量非常大,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对海洋水流的扰动 ,其中一些扰动可以上升到海洋表面,被卫星或飞机上的高分辨率雷达探测到。这篇发表在《中国理论与应用力学学报》上的文章称, 这些细小的涟漪可以分析出潜艇的、速度、方向甚至是型号。然而,这些波浪的形成和传播受到洋流、温度和盐度等环境因素的极大影响,导致不同海域的信号强度和模式存在显著差异。
这也意味着,中国团队可以与中国潜艇部队配合,在比较敏感的区域建立起海洋中水面尾流研究数据库,并为将来定位美军攻击型核潜艇打下基础。中国团队在台湾岛西南部的东沙群岛进行数据收集后确认,长100米、直径超过10米的潜艇,足以与周围的水产生共鸣,造成意想不到扰动。当潜艇的深度为100米且速度超过20节时,海面上会产生大量高达几厘米的涟漪。美国海狼级核潜艇的巡航速度往往在20-25节,高速巡航一直被美军认为是安全的,既然靠近对方的海岸线也是如此。
那你可以会说,美军核潜艇不会将潜深增加到200-300米吗?当然可以,但是中国这边也有相应的探测技术。早在2023年8月,中国专家就发明了一种基于太赫兹波段的新型反潜雷达,能够探测出海面出现的几十纳米大的潜艇扰动波纹。中国团队确认,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加持,可以在复杂海况下探测到潜艇的尾迹,准确率为96%。只要中国在关键海区大量部署携带太赫兹雷达的反潜无人机,就能获得非常中强大的反潜网。
还有一点,如果美军攻击型核潜艇需要进入导弹发射阵位时,必须上升到100米以上的海水中,此时中国就可以通过反潜巡航器上的雷达或者是卫星上的雷达,在更大的范围内找到其所在。随着声纳技术,重力探测器、磁仪探测器技术的进步、上海底传感器网络的建设,再加上对潜艇航行对海面扰动的研究,未来美军攻击型核潜艇在中国周边再想隐蔽攻击可就难了。
另外,中国也会发展自己的下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并大量列装无人潜艇,通过综合手术来破解美军攻击型核潜艇的威胁,可以说前景一片光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