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印度面临着最大的污染负担,中国已扭转局面!
8月31日,印度媒体《印度斯坦时报》发表文章称,中国在空气污染方面已经扭转了局面,而印度则继续落后,导致印度公民的平均预期寿命缩短了约5.3年。
美国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EPIC)的年度空气质量生活指数报告称,如果没有中国污染的急剧下降,从2013年到2021年,全球平均污染将略有增加。
在世界上所有国家中,印度因空气污染而面临最大的健康负担,因为其高颗粒物污染浓度影响了大量人口。该报告称,自2013年以来,全球59.1%的污染增量来自印度。该报告主要基于卫星获取的PM2.5数据。
根据2021年的PM2.5数据,印度的污染从2020年的56.2微克/立方米增加到2021年的58.7微克/立方米,是世卫组织5微克/立方米指导标准的10倍以上。
印度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是印度河-恒河平原,那里的人口占印度人口的38.9%。
中国的污染水平从2013年开始逐渐下降。2013年至2021年间,中国的污染水平下降了42.3%,仅2020年到2021年,污染水平就下降了5.3%。
德里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特大城市,2021年的年平均颗粒物污染为每立方米126.5微克,是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值的25倍以上,而北京的年平均颗粒物污染为每立方米37.2微克。北京的污染下降幅度最大,在短短八年内下降了56.2%。
报告称:“如果没有中国污染的急剧下降,2013年至2021年全球平均污染将会略有增加。由于空气质量的改善,中国公民的平均寿命预计会延长2.2年。”
报告称,中国在减少污染方面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原因在于严格的公共政策。为了实现国家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的目标,中国政府开始限制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的汽车上路数量。在工业领域,钢铁产能也有所减少。京津冀、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禁止新建燃煤电厂,现有电厂被要求减少排放或改用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
印度于2019年向污染宣战,启动了国家清洁空气计划,目标是到2024年,颗粒物污染水平比2017年降低20%至30%。2022年,印度修改了国家清洁空气计划的目标,旨在实现到2026年,131个未达标城市(空气质量连续五年未达标的城市)颗粒物污染水平下降40%。如果131个未达标城市实现并维持这样的减少,印度全国平均预期寿命将增加7.9个月,德里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将增加4.4岁。
报告指出,“这些数据表明,细颗粒物空气污染仍然是公众健康最大的外部威胁。然而,纵观历史,像美国、欧洲、日本以及最近的中国这样的国家能够显著减少空气污染,这要归功于公众坚持不懈地呼吁变革,并辅以强有力的政策。这些行动的基础是共同的因素:政治意愿和资源,包括人力和财力,它们相辅相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