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对于张世德的个人生平和茂七公----武汉卸甲李姓始祖茂七公考据,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张世德的个人生平和茂七公----武汉卸甲李姓始祖茂七公考据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张世德的个人生平

张世德,别号金,1893年生于吴川市塘缀镇樟山村一个农民家庭,3岁丧父,母亲含辛茹苦抚育成长。辛亥革命爆发,17岁的张世德辞母从戎,参加光复广东战斗。1919年春,考上阳江军官教练所。毕业后,编入粤军许崇智第一师,为团长陈铭枢所赏识,安排在蔡廷锴连下任中尉排长。
张世德先后跟随蔡廷锴参加孙中山的首次北伐、东征陈炯明和南征邓本殷等战斗,功勋显赫。在攻打肇庆城战役中,张世德被击中,弹从背出,忍痛带队首冲入城,甚得军内称赞,师长李济深亲自到广州医院慰问,并奖赏毫银150元,出院后,被擢升为机关连连长。次年,再升为营长。
1926年,张世德出师北伐,在配合友军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一役中,立下奇功。在攻打军阀孙传芳战斗中,张世德又三战三捷回师武汉。同年12月,晋升为29团团长,时年33岁。
1927年8月1日,共产党南昌起义时,张世德随叶挺指挥的十一军参加起义,负责攻打驻南昌老营房之敌,战斗异常激烈,其他各处战斗已经结束,此处尚在激战。张世德率领的29团打得勇猛,取得歼敌胜利,缴获了大批枪械。
南昌起义后,张世德脱离起义军指挥系统,加入蒋光鼐、蔡廷锴重建的第十一军,任第十一军第二纵队队长,下辖两个团。1929年夏,张世德任61师第9旅旅长,正式投向南京政府。
此后,张世德以“军人服从命令为天职”,参加了蒋介石同各派军阀的战争,先后率部与桂军和冯(玉祥)阎(锡山)军阀大战。张世德指挥作战英勇,屡受嘉奖。1930年,张世德奉命出师湖南截击桂军,7月间大败敌军后,亲带卫队巡视战场时,被桂军收容队击中阵亡。广东军政当局闻悉凶讯,甚表哀悼,除即拨安葬费及抚恤金外,还下令将其灵枢运返吴川原籍安葬,并将其战功呈报南京政府及军委,批准晋升一级,谥为陆军中将。
第二年,广东军政陈济棠等及社会各界人士,请准拨款在吴川县樟山村筹办世德职业学校,以示纪念。张世德阵亡时年仅37岁,他从军20年,身经百战,所向披靡,参加南昌起义,写下光辉的一页,但离开起义部队投向南京国民政府,为军阀的争夺势力而战,最后成了军阀混乱的牺牲品,令人叹息。
张世德(1893—1930),字作仁,别号金,广东省吴种县塘缀镇樟山村人,生于一八九三年(清光绪十九年)四月,卒于一九三零年(民国十九年)七月。死时是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六一师第九旅旅长。死后,南京国民政府军委会晋升其一级,谥封为陆军中将。
张世德生于一个清贫耕读家庭。父宏英,母李氏。张三岁失怙。赖勤劳节俭扶养成长,八岁就读乡间私塾,课余助母劳动,待亲甚孝。十七岁时,清政府腐败,群雄四起,反清潮涌。他为了报国救民,辞母离家投身军旅。辛亥年十月十日武昌一声炮响,他受感动,参加广东省光复。从此,有时在军旅服役,有时辞军返家,勤耕供养其母。
一九六年(民国五年)廉江县邹开(又名实初),就高州府道,响应孙文号召,讨龙济光,招兵扩军。张世德往设军,邹见其胆量过人,收为身边马弁。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春,张世德考进护国军阳江军官教练所,毕业后,编入许崇智部第一师(师长邓铿)一九二零年(民国九年)春,该师在广州东较场集训,团长陈铭枢见张世德,讶曰:“此壮士!”即与谈话,非常赞赏,提张世德为蔡廷锴连中尉排长。
一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春,粤军第一师由赣回粤,讨伐陈炯明。张世德随军参加战斗。同年六月十六日把陈部赶出广州。一九二三年(民国十二年)四月十日,桂军将领沈鸿英部。勾结北洋军阀,企图倒戈反孙文。粤军一师奉命讨伐。在花县新街大败沈军,张初立战功。后追敌到肇庆城。陈铭枢组织先锋敢死队,用炸药破城。刚炸破城墙,张世德被弹击中,弹从背出,犹忍痛带队首冲入城。因此甚得军内称赞。师长李济深(邓铿已受刺身亡)亲到广州医院向他慰问,并赏给他毫银壹佰伍拾元。他伤愈出院后,团长陈铭枢更加重视,擢升他为机关连长。
一九二五年(民国十四年)七月,李济深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率领全军南征八属联军司令邓本殷。张世德随陈铭枢第十师南下。当部队开到家乡吴川时,乡中青年踊跃投入其连队。一九二六年(民国十五年)春,团长将光鼐,以其素来矫勇善战,遂推荐晋升为营长(接范汉杰缺),驻防钦州。同年七月出师北伐,他随北伐军队从韶关取道江西入湖南,受到沿途群众夹道迎送,张营官兵斗志益增,扫荡两省大小军阀,势如摧枯拉朽。张在参加湖南平江血战,及迂回丁泗桥东侧,突占敌军退路咸宁,配合友军(十二师叶挺独立团)攻克丁泗桥,立了奇功。同年八月三十日参加攻克贺胜桥,直捣武汉,于困守武昌的敌将刘玉春部苦战二个月。这时,吴佩孚勾结东边军阀孙传芳,由赣出兵,企图牵制北伐军。于是张又奉命挥军东下九江及南昌,于孙军三战三捷,再回师武汉。
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原第四军第十师,扩编为十一军,张世德晋升为该军第二十九团团长。扩编后,张团奉命开往河南,于奉军作战,攻克郑州开封。大有直捣北京之势。但由于宁汉纷争紧张,才奉命回师武汉。
一九二七年(民国十六年)四月,武汉政府任命第四军军长张发奎兼十一军军长,原该军二十四师师长叶挺兼副军长。(军长陈铭枢因亲蒋已离队。副军长将光鼐往泸留医。)于是由叶副军长率领全军东下南昌,以防南京政府军队进攻。
一九二六年八月一日,共产党南昌起义。叶挺率领十一军参加。张团亦参加,缴获朱培德部大批军械。当敌来进攻时,叶挺命令第十师师长蔡延凯率全军打回广东。队伍开行途中,蔡延凯召他认为知心的张世德来密商,提出不听叶挺命令,既不跟共产党走,又不要跟张发奎走。蔡认为现开回广东回被人吃掉,只有福建军队最薄弱,应先开到那里,等和陈蒋两位军长取得联系后,才作行动。蔡还要涨串联知心官兵一致行动。当部队开到进贤县城时,蔡便令张带可靠官兵,召集全军共产党员官兵及张发奎派来的人开会。会上蔡宣布:今后与你们分道扬镳,发足欠饷及川资,请你们离开队伍。同时为了大家安全离境起见,派张团长带兵护送一天(史称进贤送客)。张为蔡完成这次资遣任务后,适任团内第一营长出缺,便提请自己兄弟张炎连长补升遗缺。
张团入闽后,驻闽省河口镇。不久将光鼐回队,蒋蔡决定:又恢复第十一军建制,将第十师扩编为第十、二十四两师,向全闽省进军,张世德升为第十一军第二纵队长,率领两个团。后经征得广东省主席李济深和第八路剿总指挥陈济裳同意,便把队伍开回广东。但当时第四军长张发奎,亦急行军,欲争夺广东地盘。张团开到河源老隆一带时,突入张军重围。激战三昼夜,全团伤亡惨重,幸得援军才得脱险。
张世德自辛亥革命前投军至其队伍开到老隆时,戎马生涯已经有了十七年。在这十七年中,他参加大小战役数百次,都是本着孙中山的宗旨、推翻满清、打倒军阀、实现中国的统一。而且在此革命战争中,创立了汗马功劳。但自老隆战役之后,直到一九三〇年(民国十九年)七月七阵亡时止,他参加的战争性质变了。即是说他参加了新军阀的内战,又参加了攻打工农红军的反革命战争。
一九二七年冬至一九二八年春,张的部队除于东江参加讨伐张发奎军一些战争外,大部分时间是驻防广州大沙头整训。于是张派人回家乡吴川,招收大批新兵补充,使其所带的部队成为吴川的兄弟军。一九二八年四月至一九二九年三月,十一军军长陈铭枢分管南区(内辖高电钦廉琼崖);第六十师蔡延凯部调海口驻防。张升为该师副师长,蔡因外出休假,张世德负责全师工作。他在海南岛几个月中,除收编和剿灭一些土匪外,主要入山区打工农红军。因此甚得海南上层绅商称赞。一九二七年七月,蔡师奉令压缩。张任广东编遣区第三师独立团少将团长。一九二九年八月张又调第六十一师(将光鼐师长)任第九旅旅长。
早在一九二八年三月,李济深入南京被蒋介石拘留于汤山后,广东亲李济深和徐景唐等军人,举兵反蒋。当反蒋军队进攻广州,广州处在危急之际,广东军政当局陈济裳、陈铭枢,急调蒋蔡二师回广州,于是张世德参加攻打反蒋军,收复惠州、兴、梅、潮汕等地。穷追敌军到江西,转战几个月,胜利回广州。
一九二九年(民国十八年)夏,华北冯阎军倒蒋大兴,同年十一月张桂联军联合,由西江东下,桂军进占了。由湖南南下的张发奎军,已攻到花县赤泥圩。广州郊区已闻枪声,盘踞广东的陈济裳,有被张桂军取代之危。但张世德率第九旅官兵,赶上战场,配合友军作战,即将危局扭转过来。张击败来犯之敌后,乘胜追击,占领广西省梧州市。于一九三〇年一月,追敌军到北流于桂军黄绍雄部激战几昼夜。张旅亦有伤亡(张炎团长此役受伤),回师广州休整。一九三〇年(民国十九年)夏,冯阎倒蒋军南下。张桂军北上。二军欲于长江武汉会师。于是张世德旅又奉令出师湖南截击桂军。于一九三〇年七月间,行军到衡阳西郊探山一带,于桂军相遇,激战两夜。张旅英勇打败敌军,张世德为爱护官兵着想,亲带卫队巡视战场,检查有无遗下自己的伤员,被桂军收容队击中阵亡。
广东军政当局,一闻张旅长阵亡,甚表哀悼。除即拨发安葬费及付息金给其家属外,还下令当张灵柩运回吴川安葬时,沿途所经各地,党政军各界,都应组织队伍迎送。故凡张灵柩经过之处,“魂归故里荣葬特思”的标语,高高飘扬。事后广东军政将其战功,呈报南京政府及军委,批准晋升为一级,谧封为陆军中将。所遗旅长职缺,晋升其弟第十七团团长张炎充任,使该旅继承张旅长作战英勇,及社会各界人士,请准拨款在吴川县樟山村,筹办世德职业中学校,以示永远纪念。

返回目录

茂七公----武汉卸甲李姓始祖茂七公考据

[b]一、李氏宗谱(卷廿一上,尊亲堂)介绍[/b]

派目:天自成大美世可得昌元文光永楚国道学绍先传
新派目:继武箕裘业克家志益坚尚科崇教化臻富福绵延

一世:李茂七,原籍江西南昌府南昌县瓦子街八斗丘(加土旁)。
元至正年间,同茂元公、茂六公、茂八公、茂十公兄弟远徙。六公徙江南。元公徙湖北汉阳仙桃镇。八公徙湖北蒲圻县。公与十公徙湖北寿昌,卜筑于寿昌神山乡神三里,土名卸甲嘴,十公居上大屋,公居下大屋,此李姓上下分所由也。

二世:仲山。三世:天驷。四世:有文。五世:思忠。六世:泌溶。七世:圭(加王旁)。八世:少怀。九世:珍吾。十世:乾召。十一世:云含,乾召次子。

二十一世:光林,玉文公子,生于1946年12月20日,武汉学院毕业;钟氏,生于1948年1月7日,湖北幼儿师范学校毕业。
二十一世:光发,钰文公子,生于1934年10月8日,湖北财经学院毕业。
二十一世:光勃,常文公长子,生于1934年9月5日,第十一次续修宗谱撰稿人,笔名屈生,湖北大学毕业。

二十二世:中坚,光林公长女,生于1971年8月18日,湖北医科大学毕业后留学英国。
二十二世:中勋,光林公次女,生于1976年9月20日,武汉江汉大学毕业。
二十二世:晓刚,光发公长子,生于1965年8月21日,湖北财经学院毕业。
二十二世:晓梅,光发公五女,生于1971年12月21日,北京外贸学院毕业,现留学日本。二十二世:志明,光进公三子,生于1970年10月11日,武汉化工学院毕业。

四、李氏宗谱纲目图[/b]

1、【皋陶】血缘始祖。字廷坚,生于曲阜,初渔于雷泽,在尧为炎黄夷联首领时,被虞举为士,任理官(掌管司法的长官),舜继位后,仍用皋陶为大理,至禹王为帝,越二年而卒,死后,葬于安徽安丰县南130里故六城东,封其后于英六,生子人伯翳。皋陶之后,历虞、夏、商、二十六世为理官。按照古人以官为氏的习惯,故称皋陶及其子孙为理氏。

2、【伯翳】即伯益,佐禹治水有功,赐姓赢氏,后相禹七年,生子三人:大廉、著木、(上二公随父职)思承
3、【思承】历虞夏世为理官,以官命族是为理氏,生子一:仁道
4、【仁首】5、【知周】6、【义集】7、【忠卿】8、【勇元】
9、【孝生】10【友儒】11【睦顺】12【任长】13【谦吉】
14【让泉】15【忠正】16【和丰】17【纯粹】18【懿宗】
19【恭怀】20【俭实】21【庄严】22【敬修】23【齐心】
24【肃炳】25【平明】26【康强】
27【理徵】字德灵,任商纣理官,为冀吴伯因进谏直言,被纣王不容遭亡身之祸。娶陈国契和氏为妻,时妻携幼子利贞逃往河南。

28【利贞】得姓始祖。与其母避难于河南,到伊侯之墟,饥渴交侵,摘路旁树上李子充饥才得生存。一为感谢李子活命之恩,二为改姓避难,所以以理利贞改姓李利贞,并在苦县定居,娶契和氏之族女为妻,生子一:昌祖。
29【昌祖】为陈国大夫(西周之陈国在今河南开封以东,春秋末年被楚国所灭)。家于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十里),娶陈氏为妻,生子一:彤德。

30【彤德】31【庆公】32【承公】33【硕宗】34【显公】
35【爽公】36【诚彰】37【正直】38【修省】39【治安】
40【六蓼】41【离公】
42【乾公】字元杲,为周朝上御使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生子一:耳。

43【耳公】李氏名祖。即老子,字伯阳,谥号聘。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人。周景王时任太史(史称为周柱史),著道德经五千言。孔子曾问礼于他,李聘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孔子叹曰:“老子其犹龙乎?”唐代追封李聘为太上老君。生子一:宗。
44【宗公】字遵祖,战国初魏国将军。被封于魏国城邑段干,以邑为姓,人称段干木大夫。后隐居不仕。生子一:兑。
45【兑公】为赵国相,生子一:同。
46【同公】为赵国大将,生子一:济。
47【济公】为赵阳安君,生子一:洛。
48【洛公】为赵左丞相,生子一:洪。
49【洪公】字道宏,为秦国太子太傅,生子一:兴族。

50【兴族】字育神,一名汪,为秦大将军,生子一:昙
51【昙公】字贵远,先为赵国相,后入秦为御使大夫。葬柏人西。生子四:崇、办、昭、玑。办昭二公未详。
52【崇公】李姓陇西房始祖。字伯,秦朝陇西太守,后封为南郑公,生子三:平、燕、瑶。前二公未列。(注:其弟玑公为赵郡房始祖。
53【瑶公】字丙德,官至南阳太守,封为狄道侯。生子一:
54【信公】字有成,秦国大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说他追杀燕太子丹,秦始皇以为贤勇。归汉后封为陇西侯。生子一:超。

55【超公】字仁高,一名伉,为汉大将军,任渔阳太守。生子二:元圹(另派)
56【仲翔】为汉河东太守,征西将军,征讨叛羌于素昌阵亡,追赠太尉,葬于陇西狄道东川,其后人以此为家。生子一:伯考
57【伯考】陇西、河东二郡太守。生子二:尚、向(为范阳房祖)
58【尚公】汉成纪(今甘肃榆宁)令,安家如此。生子一:广

59【广公】汉朝名将,以猿臂善射著称。景帝、文帝时,先后任陇西、乾地、右北平等郡太守,与匈奴打了七十余仗,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文帝尝叹曰:“惜广不逢时,今当高祖之世,封万户侯何足道哉!”生子三:敢、陵、
60【敢公】字幼卿,郎中令,关内侯。生子二:禹、忠(为顿邱始祖)
61【禹公】字子通,宣帝封为南郑侯。生子一:承
62【承公】字丞公,为河东太守。生子一:宏
63【宏公】64【业公】65【翬公】66【善公】67【尤公】

68【先公】字敬宗,为蜀郡北平太守。生子一:长宗
69【长宗】字令伯,为渔阳太守。生子一:君况
70【君况】字叔子,一字子期,为愽士议郎中大夫。生子一:本
71【本公】字上盟,历任郎中侍郎、御史,生子二:次、恬(为渤海房始祖)
72【次公】字仲君,为邑郡太守兼西夷校尉教谕。生子二:轨、潜(为申公房始祖)
73【轨公】字文逸,为魏将军,驻临淮太守,司农桑。生子一:隆

74【隆公】字彦绪,为长安令,积弩将军。生子一:艾
75【艾公】字世绩,晋骁骑将军,魏郡太守。生子一:雍
76【雍公】字伉熙,晋济北、南皖二郡太守。生子二:伦(为丹阳房始祖)、柔
77【柔公】字德远,晋北平太守。生子一:弇
78【弇公】字季子,前凉(十六国时五凉国之一)张骏、天水太守,武卫将军,封安西亭侯。生子一:昶
79【昶公】字仲坚,西凉太子侍讲。生子一:暠

80【暠公】李姓的第一个皇帝。字元盛,陇西成纪人。北凉段业(十六国时凉王)时,曾任敦煌太守。庚子元年(前400年)自称凉公。改元建初,成为西凉的开国皇帝,生子十:潭、晋、歆、恂、翻、豫、宏、兆、亮、丙(九公未列)
81【歆公】名钦,字士业。历任西凉太守。生子八:庸、最、佑、绍、重耳、宏、明崇、产丙(七公未列)

82【重耳】字显顺,因国(西凉)亡,奔宋为汝南太守,后又归魏,克周后以地归之,拜弘农太守,被宋将军薛安都所陷,后为魏安南豫将军、州刺史。生子一:熙。
83【熙公】字孟良,为后魏金门镇将军,戍于武川,因而家焉。高祖追之为献祖、宣皇帝。生子一:
84【天赐】字德贞,为潼主,高祖追封懿武上皇帝。生子二:显起、虎起。显为长安侯,生达谟,为后周御林监太子洗马,为安县伯。

85【虎公】字文彬,西魏时赐姓大理氏,官至太尉,与太弼等八人佐周伐魏有功,皆封为上柱国大将军,时号八柱国。周闵帝时受魏禅,因助宇文泰建立关中政权,受封为唐国公,谥曰:襄公。生子八:延、伯、真、昺、章、绘、韦、亮(七公另列)
86【昺公】袭父爵,为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受爵唐国公。卒谥仁公,追谥元皇帝,庙号世祖。生子一:渊

87【渊公】即唐高祖。字淑德,陇西成纪人,七岁袭爵唐国公。后历任刺史、郡守、卫尉等职。隋末为太原留守,后起后反隋,建都长安,号大唐。在位九年,娶宾毅之女为后,生子十七。传位次子世民。

88【世民】即唐太宗。高祖次子,聪明英武,素有大志,而能屈节下士。年十八时,随父举兵,扫除乱寇,唐之天下皆其功劳也。初封秦王,后禅高祖之位,在位二十二年(公元627――649年在位),寿五十三岁。后长孙氏生子十四。太宗与隋炀帝之女杨妃所生子:李恪(系世民第三子,也有说是第五子)

89【恪公】即郁林王。公性英秀、才华卓越、声望颇高,太宗十分器重。唐初封长沙王,进封汉王;贞观二年徙封蜀王,后为齐洲都督,十年后改封为吴王,按安州都督,坐事罢都削封三百户侯。永徽元年拜司空,为梁州都督,适房遣欲立为太子,由于长孙无忌家族倾朝忌嫉,李治既是皇后所生又是长孙无忌的外甥,在太子之位争夺中李治取得胜利。封分于吴后,追太宗之爱,因而沮之。显庆五年,追封郁林王。娶妻萧氏,被封为沛国夫人。生子四:重(字仁俊,历襄州刺史、大将军,封成王。公另派)、玮(封朗陵王。公另派)、琨、璄(任太常正乡,封归政郡。公另派)

90【琨公】历任宋、燕、卫、梁、幽六洲刺,袭史封吴王。生子二:祎、只(历太仆祖上卿。公另
91【祎公】历徐州另驾加银青光禄大夫。生子三:峘(封越国,公另派)、峄、岘(历门下侍郎,同申书门下平章事。公另派)
92【峄公】任户部侍郎,蜀州刺史。生子一:远
93【远公】任将佐监。生子一:元
94【元公】袭父职。生子二:涛、澣(翰林学士,任礼部尚书,生子一:承续。另派
95【涛公】任户部尚书。生子二:承休、承范(任礼部主事,后授郎中。公另派)
96【承休】龙图阁学士,兼兵部尚书。生子二:仲容(翰林学士,公另派)、仲宝。

97【仲宝】太子同中,允中书令事。生子三:景圭、景山(授朝请郎,生子一:衍。公另派)、景亮(授检枝太保,加银青光禄大夫,娶节庶史吴少城之女为妻,生子一:术
98【景珪】任太常侍卿。娶陆宣公之女为妻。生子一:衟

99【衟公】字少贤。唐昭宗天佑间,由承事郎历任太子太傅,加授银青光禄大夫,上国柱。晚唐因朝廷腐败,在黄巢起义、藩镇割据、宦官专政、朋党争权斗势之下,唐王朝此刻如风雨飘摇。梁王(朱温)专权,天佑元年(904年),威胁唐昭宗(李晔)迁都东京(河南洛阳),皇上眼见唐室不保,谓部份宗室及李道曰:“鄙语云:纥干山头杀雀,何不飞去生处口!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语罢群臣泣下沾襟。道公便携谱牒与李术、李衍兄弟三人避处湖湘,后迁居江西建昌磨刀(今江西永修县三溪桥镇横山村境内),时人称“李三公”。道娶妻裴氏,乃中书裴公之女,生子四:轩、辕、軿、辂

100【辂公】生子六:德正、德权、德陪、德衡、德辉、德新
101【李德培】(德正、德权、德培、德衡、德辉、德
102【李晖】(让、晖、陶)
103【李琛】(琛、璠、玙、珩)
104【李霭】(璨、祚、霭、谅、辙、辑)
105【李天福】
106【李清
107【李从善】
108【李大川】

109【李时和】
110【李亮节】
111【李宗英】
112【李若德
113【李瑾】
114【李汉炎】
115【李本初】

116【李季盘】子万一、万二、万三、万四、万五、万六、万七
117【李万二】子茂一、茂二、茂三、茂四、茂五、茂六、茂七、、、、、茂十

118【李茂七】茂七公世系第一世(约公元1330年)原籍江西南昌府南昌县瓦子街八斗丘(加土旁)。元至正年间,同茂元公、茂六公、茂八公、茂十公兄弟远徙。六公徙江南。元公徙湖北汉阳仙桃镇。八公徙湖北蒲圻县。公与十公徙湖北寿昌,卜筑于寿昌神山乡神三里,土名卸甲嘴,十公居上大屋,公居下大屋,此李姓上下分所由也。

受山原名茂七,字祜,号春涵,贻赠文林郎乡饮大宾由江右南昌府南昌县瓦子街八斗丘(亦称新建县十字街李家埠)
元至正年间同茂元(行一)茂六公茂八公茂十诸公挈口迁湖北武昌府武昌县神山乡龙王桥西卸甲咀上大屋基,茂元迁景陵(今仙桃天门一带),茂六迁江南,茂八迁蒲圻,
茂七居下大屋,妣盛氏,生子一:仲山,后嗣蕃昌。
旋迁永福乡永一里永寿山阴大屋基落业,复妣张氏,生子三:长同发,次举发,三年发,
公葬屋基侧大明山艮山坤向为茔,妣葬李上村屋右大林山亥山己向。

119【仲山】茂七公世系第二世
120【天驷】茂七公世系第三世
121【有文】茂七公世系第四世
122【思忠】
123【泌溶】
124【圭】(加王旁)
125【少怀】

126【珍吾】
127【乾召】茂七公世系第十世
128【云含】乾召次子
129【克存】茂七公世系第十二
130【大炯】茂七公世系第十三世
131【纯美】茂七公世系第十四世

132【世昆】茂七公世系第十五世
133【驹可】茂七公世系第十六世
134【得化】茂七公世系第十七世
135【阖昌】茂七公世系第十八世
136【元瑞】茂七公世系第十九世

137【锡文】茂七公世系第二十世
138【光俊】茂七公世系第二十一世唐太宗第五十一世中国共产党老党员
139【爱民】茂七公世系第二十二世1994年毕业于武汉工程大学(武汉化工学院)
140【金涛】茂七公世系第二十三世唐太宗第五十三世2006年8月25日出生于北京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