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很多人可能对康熙儿子的结局和康熙的十七子胤礼的事迹能介绍一下吗感谢最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康熙儿子的结局和康熙的十七子胤礼的事迹能介绍一下吗感谢最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康熙儿子的结局(他们的人生结局都是怎样的)

康熙皇帝,不仅是清朝乃至中国整个封建王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同时他也是清朝时期诞育子女数量最多的帝王。

在康熙皇帝六十九年的人生岁月里,诞育了35位皇子,20位公主,子女总数共计55位。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这35位皇子中,活到成年的就有20位,在那个水平并不发达,子女存活率普遍不高的古代封建王朝社会里,这绝对算得上是“壮举”。

那么,这些活到成年的康熙皇子,其人生命运和最终结局是如何的呢?在这里我就来为大家做一个整理和介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阿哥胤褆。

胤褆,生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母是惠妃那拉氏。他原本是康熙皇帝的第五个儿子,可由于前面四位康熙皇子均过早夭折,因而胤褆成为了所有进入齿序的康熙皇子中,年龄最长的一位。

起初的时候,胤褆也是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和器重,并且还在征讨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过程中建立过功勋,因而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的时候,就被晋封为直郡王。

然而,伴随着“九子夺嫡”的爆发,身为皇长子的胤褆展现出了对于皇位有着强烈的觊觎之心,而他却因为过于的急功近利,甚至想要将太子胤礽置于死地而遭到了康熙皇帝的厌恶。最终随着胤褆“魇镇皇太子”的事情为康熙皇帝所知,他也就此被削宗夺爵,圈禁终身。

雍正十二年(1734年)胤褆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废太子胤礽。

胤礽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生母是康熙皇帝的结发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而他也是康熙皇帝唯一活到成年的嫡子。康熙十四年(1675年),刚满周岁的胤礽被康熙皇帝正式册立为皇太子,就此成为了清朝时期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位被公开册立的皇太子。

为了培养胤礽,康熙皇帝可以说是耗费了自己半生心血,可胤礽给康熙带来的只有无尽的失望,父子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深。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在热河第一次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并与第二年予以了复立。可怎料,胤礽非但不知悔改,其表现也令康熙皇帝感到了深深的绝望,最终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的时候,康熙皇帝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并将其永远圈禁在了咸安宫之中。

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去世,终年五十岁。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阿哥胤祉。

胤祉生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生母是荣妃马佳氏。他无论是修养,还是弓马骑射水平,在所有康熙皇子中,都是出类拔萃的,同时他还主持编写了《律历渊源》以及《古今图书集成》这样的巨著。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祉被康熙晋封为和硕诚亲王。

雍正皇帝登基后,随即对于胤祉展开了打压,他先是安排胤祉去马兰峪看守皇陵,后又在雍正八年(1730年)的时候,借口胤祉在十三阿哥胤祥的葬礼上表现不够悲伤,将其全家幽禁于景山永安亭中。

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病逝于禁所,终年五十五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阿哥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

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1778年),生母为德妃乌雅氏,雍正登基后将其追封为孝恭仁皇后。

胤禛在“九子夺嫡”期间一直奉行“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策略,始终韬光养晦,尽心办差,极力讨好康熙皇帝,而他也就此成为了“九子夺嫡”的最终胜利者。

自他登基之后起,推行了包括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改土归流、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等一系列“新政”,很好地解决了康熙朝晚年的诸多朝局弊病,为之后的“乾隆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去世,终年五十八岁,而关于他的诸多“疑问”,包括“登基之谜”、“去世之谜”等历史疑案,至今仍是悬而未决。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

胤禩,生母是辛者库出身的良妃卫氏;胤禟,生母是宜妃郭络罗氏;胤䄉,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还是康熙朝初年辅政大臣遏必隆的亲外孙;胤禵,原名胤祯,与雍正同为德妃乌雅氏所生。

之所以将这四位康熙皇子放在一起介绍,是因为他们在“九子夺嫡”期间是一个整体,也就是所谓的“八爷党”,是雍正最为主要的政敌和竞争对手。

起初的时候,“八爷党”众人全力扶保八阿哥胤禩争夺皇位,并且胤禩在这一时期还等到了以佟国维、鄂伦岱为代表的佟佳氏家族,以阿灵阿为代表的钮祜禄氏家族,以纳兰揆叙为代表的叶赫那拉氏家族,胤禩嫡福晋郭络罗氏母家安亲王岳乐家族,以及包括“满洲首席大学士”马齐,汉族官员代表、户部尚书王鸿绪等人的全力支持,可谓兵强马壮,势力庞大。

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胤禩遭到了康熙皇帝的强烈反感和厌恶,不仅没有能够在康熙两次废黜胤礽皇太子之位的过程中占到任何便宜,甚至还在“毙鹰事件”后遭受重大打击,只得就此退出“九子夺嫡”的进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这之后,“八爷党”众人开始扶保十四阿哥胤禵,特别是在其担任“大将军王”,率领大军平定策妄阿拉布坦叛乱期间,给予了大量的实质性帮助,并最终使得胤禵得以顺利平叛。

只不过,最终的结果是,无论是八阿哥胤禩,还是十四阿哥胤禵,都没有能够成为“九子夺嫡”的最终胜利者,在康熙皇帝去世后,是雍正登上了皇位,而“八爷党”众人的“噩梦”也就此开始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雍正登基之后,先是对十四阿哥胤禵动手,他夺下了胤禵的兵权,将其发配到马兰峪看守皇陵,之后直接下旨将其圈禁起来。十阿哥胤䄉也被雍正冠以抗旨不遵、目无君主的罪名,进而遭到了圈禁。

不过这两位康熙皇帝还算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活到雍正去世,乾隆皇帝登基,得以重新获得自由,反观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他们的结局则是无比的凄惨。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下旨将胤禩和胤禟削宗夺爵,革除黄带子,同时将其名字改为了极富羞辱意味的“阿其那”和“塞思黑”,并最终被折磨致死。直到五十多年后的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才为胤禩和胤禟“”,并为其恢复了身份和名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十三阿哥胤祥。

胤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母是敏妃章佳氏,后被雍正追封为敬敏皇贵妃。

起初的时候,胤祥也是深得康熙皇帝宠爱,然而在“一废皇太子”期间,胤祥过于活跃的表现令康熙皇帝对其是无比厌恶,以至于胤祥还遭到了康熙皇帝的圈禁,在这之后便消失在了康熙朝晚年的政治舞台上。

由于胤祥自幼便与雍正关系密切,在雍正登基后,随即加封胤祥为和硕怡亲王,并委以总理大臣的重任,胤祥也就这样成为了这一时期整个大清王朝的“二把手”。历史上的胤祥绝对可以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形容,他与雍正之间也就此开创了一段“千古君臣兄弟”的佳话。

雍正八年(1730年),胤祥去世,雍正以盛大的礼仪安葬了胤祥,同时也就此确定了胤祥的“和硕怡亲王”爵位可以世袭罔替、隔代不降爵,算是给了胤祥以无上的身后殊荣。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

胤禄,生母顺懿密妃王氏;胤礼,纯裕勤妃陈氏。

由于他们两个年龄小,并且母家出身卑微,因而也就没有参与到“九子夺嫡”之中,尤其是胤禄,他还被康熙皇帝过继给了和硕庄靖亲王博果铎,袭承了庄亲王的爵位,更是没有“资格”参与到九子夺嫡之中了。

雍正继位之后,对于他的这两位小兄弟还是予以了厚待与重用的,特别是在胤祥去世后,胤禄和胤礼无疑成为了雍正最为信任的兄弟大臣,并且雍正在弥留之际,还将他二人任命为辅政大臣,委以了“托孤”重任。

乾隆三年(1738年),胤礼去世,终年只有四十一岁,乾隆皇帝将雍正的幼子弘曕过继给了胤礼,并就此袭承了胤礼果亲王的爵位。

至于胤禄,则是由于参与了乾隆朝初年的“弘晳逆案”而遭到了乾隆皇帝的惩治,之后又得到了重新重用,并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时去世,终年七十三岁。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至于其他没有参与“九子夺嫡”的康熙皇子,基本也都是以善终收场。

五阿哥胤祺,在康熙朝时期就被封为了恒亲王。胤祺是所有康熙皇子中出了名的“老好人”,尽管他是九阿哥胤禟同父同母的亲哥哥,可雍正却始终没有为难他,还对他礼遇有加。雍正十年(1732年),胤祺去世,终年五十二岁。

七阿哥胤祐,生母成妃戴佳氏,康熙朝时期被封为淳郡王,雍正登基后晋封为淳亲王。胤祐一生“敬谨小心,安分守己”,雍正对他也是颇为信任,并予以了善待。雍正八年(1730年),胤祐去世,终年五十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十二阿哥胤祹,生母是定嫔万琉哈氏,他是被苏麻喇姑抚养长大的,性格极为绵和,与世无争。雍正登基后,封其为履亲王,而到了乾隆朝时期,他也同样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厚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胤祹去世,终年七十七岁,是所有康熙皇子中最为长寿的一位。

二十四阿哥胤秘,是康熙皇帝的幼子,生母为穆嫔陈氏。康熙皇帝去世时胤秘还不到六岁,比乾隆皇帝的年龄还要小,不过雍正对于自己的这个幼弟却是极为看重,在其十七岁时就封为了諴亲王,后来的乾隆皇帝对于他的这位“小叔叔”也是极尽善待,并且还委以了重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胤秘去世,终年五十六岁。

至于剩余的几位康熙皇子,包括十五阿哥胤禑、二十阿哥胤祎、二十一阿哥胤禧、二十二阿哥胤祜以及二十三阿哥胤祁等,也都得到了雍正皇帝以及乾隆皇帝的厚待,并最终得以善终收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综上所述,雍正皇帝对于他的这些兄弟们,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对待”。

雍正对于诸如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这些与他争夺过皇位的“政敌兄弟们”,手段可谓是极尽残忍,而与他关系密切的十三阿哥胤祥、十六阿哥胤禄以及十七阿哥胤礼,雍正则是极尽封赏,与前者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反差。至于那些没有参与“九子夺嫡”的皇子,雍正还是予以了善待,使得这些成年的康熙皇子,基本都能以善终收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雍正王朝(套装上下册)¥72.8购买

返回目录

康熙的十七子胤礼的事迹,能介绍一下吗?感谢!最好详细点!

硕怡贤亲王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1730年),清圣祖康熙帝的十三子。自幼跟随胤禛(日后的雍正帝),这为他成年后所做之政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雍正元年被封为怡亲王,并世袭罔替,是清朝有史以来的第九位铁帽子王。兄长登基时来运转胤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二月,母亲章佳氏【洗桐女史补注: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参领海宽女。事圣祖时实居妃位,但于生前未得封号。康熙二十五年二月初一,生皇十三子怡贤亲王胤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封和硕怡亲王,雍正八年五月初四卒,享年四十五岁,谥“贤”。);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生皇十三女八公主(年二十,即康熙四十五年七月封和硕温恪公主,同年同月下嫁翁东牛特杜楞郡王仓津。康熙四十八年六月二十一因难产,产下双胎后即卒,享年23岁。)康熙三十年正月初六,生皇十五女十公主(年十八,即康熙四十七年封硕敦恪公主,同年五月下嫁科尔沁台吉多尔济。康熙四十年八月十二月初三日卒,享年十九岁。)章佳氏于康熙三十八年己卯七月二十五日卒,享年不详,同年闰七月,谥曰敏妃。初葬妃园寝。雍正元年六月,世宗以其子怡亲王允祥贤,追晋为皇考敬敏皇贵妃。九月,祔葬景陵。】在玄烨诸妻妾中地位平平,至康熙三十八年去世时仍只是一个没有名号的妃子。少年时代即失去母爱的胤祥生性淳诚,谨度循礼,在诸兄弟中虽算不得出类拔萃,但文才武艺都不后于人,《八旗通志·胤祥传》中说他“精于骑射,发必命中,驰骤如飞。尝从猎,猛虎突出林间,王神色不动,手利刃刺之.见者服其神勇。诗文翰墨,皆工致清新”。康熙皇帝对他也很喜欢,在其12岁时便命随驾前往盛京谓祭祖陵,此后巡幸江南、避暑塞外、视察河工等都曾携他同往。但是,在他22岁那一年,却卷进了使父皇最为恼火的诸皇子党争漩涡中,与大哥胤褆,二哥胤礽同被拘禁。以后胤礽获释复立。诸兄弟被加封爵位,但他仍没有获得宽释,十几年间默默无闻,以至在玄烨的前十四个皇子中,除幼年早殇者外,只有他一人终康熙之世没有得到过任何封爵。幸运的是,胤祥在四哥胤禛心目中被视为最可信赖的兄弟。在他十五六岁时,就曾几次与四哥一起随同父亲视察河道工程、巡幸五台山和江南,后来虽遭囚禁,但胤禛却一直没有忘记与十三弟的友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这位挂念他的哥哥成为继统新君后,立即使胤祥重见天日,并一跃成为期中最显要的人物。在康熙皇帝去世的第二天,入承皇位的胤禛便任命胤祥为总理事务大臣,同日又将他从闲散皇子破格晋升为和项怡亲王。当时这位新皇帝刚刚从与对手的激烈角逐中争得宝座,尚立足末稳,争夺中的失败者胤禩、胤禟、胤禵等人心怀怨忿,虎视耽耽,形势十分严峻。受任为总理事务大臣的四人中,胤禩和马齐都属于胤禛的政敌之列,出于策略上的需要才将其置于高位,隆科多是拥戴新君的有功之臣,故得宠信利用;而胤祥则是做为与胤禛情深谊重的兄弟,被特殊提拔、安插在佐理朝政的核心位置,显然是四大臣中最受倚重的一个。他在十几年含辛茹苦、遭受冷落之后,得到四哥如此厚待自然感思不尽,竭全力报效,以偿知遇之思。理财治河尽心筹划雍正初年,面临康熙后期遗留的国库空虚、钱粮匮乏的财政状况,要想稳定时局,强国富民,扭转财政亏空的局面是当务之急。胤禛把这副重担交给了胤祥。雍正元年,胤祥受命总理户部。该部所司直接关系国计民生,而且事务繁多,头绪复杂,康熙末年以来积存的许多弊端都亟待解决,胤祥自上任伊始,便勤奋理事,不稍懈怠。首次清理过去遗留的旧案,由于数量颇大,胤祥打破以往常规.采取规定限期和奖励勤勉相结合的办法,数十日内即将几千宗旧案都理出头绪。当时中央新设会考府,负责审核财政出纳,由他和隆科多、大学士白潢、户部尚书朱轼会同办理清查亏空、收缴积欠的事务。胤禛对此要求很严格,谕示胤祥:“尔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清查,朕必亲自查出”(《上谕内阁》)。言外之意就是告诫十三弟,此事必须办好,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胤祥深知此事至关重要,遂尽职尽责,认真办理。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稽核、驳回不符合规定的奏销项目近百起,有效地防止了滥支舞弊的浪费现象。同时,又查出户部亏空银250万两,经奏请皇帝,采取令有关官员赔缴和逐年偿补的办法加以解决。对一些与造成财政亏空有直接关系的王公亲贵也毫不容情,连敦郡王胤誐、履郡王胤裪等人都被勒令变卖家产清还亏欠。有人因此责怪胤祥过于苛刻无情,然而也正是凭着这种不徇情姑息的认真态度,他才较好地贯彻了雍正皇帝旨意,使亏补欠还,整顿财政取得显著成效。治河患、兴水利,是历代皇帝都十分重视的大计之一。胤祥青少年时期就曾多次随父皇巡视河工,对此并不陌生。雍正三年直隶地区发生水灾,损失严重,皇帝决意下力量解决畿辅地区水利问题。是年冬,胤祥受命总理水利营田事务,主管营田水利府和下辖的四个营田局,首要任务便是在直隶地区修治河道,开垦水田,变水害为水利。胤祥领命后“建议兴修、疏浚河渠,筑堤置闸,区分疆亩,经画沟塍(塍,即田塍。指田间的土埂子。洗桐女史注。),躬亲巡视,往返辄经旬月,栉风沐雨,寒暑靡间,务成万世永赖之利”(《八旗通志》)。他在实地勘察的基础上绘制出水域图进呈御览,雍正帝颇感满意,称赞胤祥等人亲至直隶东西南三面方圆数千里之广的地区,不畏劳苦,无论大河巨川还是小渠细流,都做出详细调查,细心筹画,以期造福于民(《上谕内阁》)。工程实施后,“期年粳稻丰捻,民益趋事,甸服以内数千里之洳污涞悉成沃壤”(《八旗返志》),京畿地区水患减少,粮食增产。江南地区是治水的重点,很多河道淤塞不畅。雨季时常泛滥,迫切需要疏浚。胤祥属下官员李淑德曾久任江南,有很丰富的兴修水利经验,他便向其求教治水方略,并奏请实施。雍正帝本想等畿辅营田水利工程告一段落后,派胤祥亲往南方调查、制订详细案,然后再正式兴工,但胤祥接受当地官员的建议,向皇帝表示兴修水利之事不容拖延,早一天动手就使当地百姓早一天解除水患的威胁。胤禛采纳他的意见,同意提前兴工,使东南数十州县河流疏畅,获灌溉之利。此外,胤祥在蠲免诸省不合理赋税、整顿两淮益务等许多方面也都有不凡的建树,成为雍正初年治理经济方针最得力的支持者和执行者,为财政状况的好转和国库日渐充盈做出了重要贡献。胤禛在赐给他的诗中有“经理度支需资画,畴咨水土奏丰壤”之句,又曾将他管理户部的政绩,列为“公忠体图,涤弊清源,劳绩茂著”的典型事例加以褒扬,说明对十三弟是十分满意的。做为胤禛最信赖的兄弟,胤祥从皇兄那里获得诸多的恩遇和荣耀,恐怕在清代历朝臣子中,无人可与他相比,但更令人佩服的则是他在这种境遇中表现出的机智和清醒,保证了自己始终深得皇帝信任,荣宠久盛不衰。雍正元年,胤禛传旨,鉴于“怡亲王允祥于时(即康熙年间)敬谨廉洁,家计空乏,举国皆知。联御极以来一心翊戴,克尽臣弟之道”,故按康熙年间分封皇子为亲王之例,赐给钱粮23万两。面对这笔理所应得的巨大财富,胤祥既非受宠若惊,也没有欣然照纳,而是百般谦退,不骄不矜,经皇帝再三宣谕,只收下13万两,其余10万两固辞不受。胤禛又援引玄烨对待其兄裕亲王福全成例,准许胤祥分封后可支用官物6年,胤祥仍是辞谢,结果皇帝将此交与诸王大臣商议后,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八旗通志》)。当时帝后王公们在生前一般都要选定为自己建坟安葬的“吉地”,胤祥曾奉旨到泰宁为皇室相地,并将结果安闻.雍正帝欲将其中一块属于“中吉”风水之地赐给十三弟,但胤祥感到自己不应享受供帝后们修墓之地,遂怵切固辞,又到涞水县自选了一块地,请求赐为安葬之所。后来他生病时仍担心皇帝不收回成命,再三奏请,胤禛不得已只好依从他。尽管胤祥对于皇兄的恩赐总是竭力推辞,他还是得到了许多相同地位的人不曾享有的殊荣。根据皇帝旨意,原来只归他兼管的佐领人丁全部划归怡亲王府属下,又于亲王定额之外增加一、二、三等护卫共17员,仪仗中也增加豹尾枪、长杆刀各二,以突出他的与众不同。雍正三年二月,又以胤祥“总理事务谨慎忠诚,从优议叙”,特在亲王之外又加封一个郡王爵位,允许他在儿子中任意指封一人,这在清代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胤祥坚辞不受,胤禛也不好十分勉强,遂命给他增加俸银10000两,以为奖励。就连死去20余年的胤祥生母章佳氏也沾了儿子的光。雍正元年六月,皇帝谕将其原有“敏妃”封号提高两级,追封为敬敏皇贵妃;同年九月,又奉旨袝藏景陵。以上这些事例,既体现雍正皇帝对爱弟的格外优遇,也能看出胤祥其人颇为聪明,懂得身为“臣弟”怎样使君王感到满意和放心。不贪恋某些过分例外的恩赐,以免引起猜疑嫉妒而不利于已,这样也就能在宠极人臣之际确保平安,又能更多、更久地博得恩遇。或许是由于胤祥的策略投合了皇帝的心愿,胤禛对他真正做到了“用人不疑”。康熙末年,一些皇子与大臣官员私结党羽,互相倾轧,甚至觊觎皇位、威胁君权,胤禛亲眼所见,深知其危害。在他继位后,严禁王公官员结党,并御制《朋党论》以申其害。但对于十三弟则多有例外。在雍正二年对河道总督齐苏勒奏折的一道御批中,他指示本与胤祥没有什么交往的齐苏勒去同胤祥结交,并告诉齐:怡亲王公廉忠诚,为当代诸王大臣中第一人,让你和他接近是朕的主意,不必担心有结党之嫌。雍正元年,直隶巡抚李维钧奏请改革赋役制度,实行“摊丁入亩”,雍正帝示意胤祥主动支持李的创议,又谕示李多和怡亲王接近,有事可以同其密商。此后,为了拆散李与年羹尧的关系又再次指示,如有不便直接向皇帝奏报的琐屑隐情,可以直接对怡亲王陈述,一定会得到关照,并可为之周全其事(《朱批谕旨》)。再如《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之父曹頫,康熙末年至雍正初年任江宁织造。雍正二年胤禛在给他的朱批中说:”你是奉旨交与怡亲王传奏你的事的,诸事听王子而行,……除怡亲王之外,竟不可再求一人,拖累自己,……若有人恐吓诈你,不妨你就求问怡亲王。况王子甚疼怜你,所以朕将你交与王子”(《红楼梦新证》)。对私党防范甚严的胤禛,能主动满意臣下与胤祥建立密切关系,表现出对这位兄弟充分信任,同时也是以此来进一步抬高怡亲王的身份,树立其在朝臣中的威望。胤祥也不负皇兄信赖。他向雍正帝推荐的一些人才,都不是从与自己的私人交往出发,而是从为国举贤的大局着眼。如后来官至直隶总督的李卫,原只是户部的一个郎中,皇帝对他并不十分了解,胤祥觉得此人“才品俱忧,可当大任”,极力保举才使其脱颖而出,成为最受胤禛器重的股肱重臣。再如康熙帝第十七子胤礼,原曾被胤禛视为胤禩同党,命他去看守陵寝,不予重用。而胤祥觉得十七弟“居心端方,乃忠君亲上、深明大义之人”,奏请起用。雍正皇帝接受了他的意见,晋封胤礼为果郡王,命其掌管理藩院事务,其后再晋为亲王,并先后派其管理工部、户部、宗人府事务和办理苗疆军务,使之成为雍正朝权势显赫,政绩突出的一位皇弟,这与怡亲王公正无私,荐贤举能的功劳是分不开的。勤劳懋著死后殊荣胤祥自四兄继位以后,协助皇帝处理了大量纷杂的事务,继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后,又受命管理户部、养心殿造办处、胤禛藩邸、陵寝事务、圆明园八旗禁军,并担任议政大臣、军机大臣臣,还要承担皇帝临时交办的审断案件,代行祭祀等诸多差务,可谓职任繁多,综理万机。《八旗通志·胤祥传》说“自议政及户部三库而外,特命王察核议覆之事不可胜计。王事事总协情理,允惬圣心,余若内殿营造、旧邸诸务、宫中府中事无巨细一以咨王。王综理细密,事必躬亲,竭力输诚,精详周协”。他既是佐君理政的左膀右臂,又是皇帝的大管家和侍卫长。雍正帝曾经十分感慨地说;“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八旗通志》)。胤禛、胤祥兄弟君臣之间的至诚相托和忠心以报,在历代封建王朝中也是不多见的。雍正四年七月,皇帝亲笔书写“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匾额赐给怡亲王,并谕示大学士、九卿、翰詹科道诸官员,表彰他对君上克殚忠诚、至纯至恪,事事实心办理。然后列举胤祥任职以来所办理的各项重要事务,对自己所题的8个字一一解释。所谓“忠”即怡亲王“公而忘私,视国事如家事,处处妥帖,能代朕劳,不烦朕心,盖其忠君亲上之念盹恳笃挚”,“敬”即“小心敬业,无纤毫怠忽”;“诚”即“精白一心,无欺无伪”;“直”即“直言无隐,表里如一”;“勤”即“黾勉奉公,夙夜匪懈”;“慎”即“一举未尝放逸,一语未尝宣漏”;“廉”即“清洁之操,一尘不染”;“明”即“见理透彻,莅事精详,利弊周知,贤愚立辨”。雍正皇帝在谕旨的最后说,自己对胤祥的这番评价“无一毫过量之词”,这些还只是“举其大端而言”,“而其居心之方正,秉性之和平,待人之宽厚,遇下之仁惠,种种善行,笔不胜书”,并希望受谕诸臣应以怡亲王为楷模,奋起砥砺,不负君王重托(《清世宗实录》)。这一番评价,胤祥为人之忠义正直几乎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与胤禛在此前后怒斥胤禟、胤禩等兄弟的言词相比较,足见这位皇帝爱憎之分明。由于机务繁多,终年辛劳,雍正八年43岁的胤祥积劳成疾,而且日渐沉重。初病之时,胤禛除派御医前往治疗,还拨出内帑为他斋醮祈祷。并几次欲亲自过府看望,但胤祥仍像以往一样谦恭,再三恳辞,每隔十天半月就抱病人官晋见,后来病势日重,为不使皇帝为他但忧,又搬过京郊西山养病。是年四月回至城内府邸,仍未见好转,五月病情急剧恶化,胤禛得知后急忙从圆明园起驾前往探视,但未及赶到怡亲王府,胤祥便已停止了呼吸。这对感情至深的君臣兄弟,最终竟未得再见一面。怡亲工去世的第二天,皇帝亲至府中祭奠,想起十三弟八年来的丰功伟绩,他感慨万干地说:“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清史稿》)。决定自己素服一月,为这位最亲密的手足致哀。次日又传谕,怡亲王名字可不避圣讳。按康熙时原名写作“胤样”(胤禛称帝后其兄弟名字首字均改为“允”),加谥“贤”,并破例将御赐的八个字加于王号谥号之上,这样胤祥死后的全称就是“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怡贤亲王”,这在清代历朝王公中是独一无二的。此外,在为胤祥治丧和修造园寝(坟墓)等方面,也部相应提高礼仪规格,安葬之日皇帝亲往奠送,亲笔为十三弟撰写墓碑,洋洋干余言,对其为人称赞备至,又从京西白家【山童】、天津、扬州、杭州等各处之请,分别在该地建怡贤亲王寺,供人们祭祀。胤祥死后,其怡亲王爵位由第五子弘晓承袭。原来赐而未受的另一郡王爵位,赐给其第三子弘皎。他的其他眷属也都得到格外优待。乾隆年间,皇帝又命胤祥的怡亲王爵位子子孙孙世袭罔替,以表彰这位贤王的功勋.
采纳哦

返回目录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