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在经历了2个月的惨败式反攻之后,开始组织新一轮反攻。普京证实乌克兰又开始新一轮反攻了,并且这一轮反攻乌克兰动用了预备队,可谓是将能用的兵力都用了。西方已经受够了乌克兰的失败,已经到了给乌军最后通牒的时候了。在这样的时刻,乌克兰开始突然在南部扎波罗热地区发起大规模的猛攻,并且在拉锯战中一度把俄方的第一道防线撕开了一个口子。这也是被西方及乌克兰称为第二阶段的反攻,美国方面也十分兴奋的宣布乌克兰已经准备好了在多个方向发起攻击。
俄乌冲突显然进入新阶段了,这个新时期发生的特殊战争还在继续,这场冲突也打醒了很多人。从目前的局势看,俄乌冲突显然是进入新阶段了,什么时候结束真的是没有人知道。这场战争持续了500多天时间,中间很多专家对冲突的研判都失败了,因为这是一场区别于过去任何一场冲突的特殊战争。不少专家无奈的承认遭遇打脸,其实也是因为他们总是习惯性按照过去战争的惯性思维来看待这场非典型冲突。这是一场霸权与反霸权的冲突,这也是一场美俄两个核大国之间进行了一场代理人战争。
冲突打脸了很多专家,更为重要的是这场冲突打醒了很多人,让人们清醒未来的战争真的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再用过去的过时思维显然不行了。俄乌冲突美国高估了自己,认为极限施压就可以吞噬俄罗斯。但是俄罗斯的绝地反击打醒了美国,让其认识到低估俄罗斯是要付出代价的。同样俄罗斯也高估了自己实力,低估了美西方借机插手的险恶用心,从而导致陷入僵局。美俄协商瓜分乌克兰将是最大的可能性结局。当然,欧洲和乌克兰都被坑惨了。
俄乌冲突复杂的局面打醒很多人,一些常常被认为是铁律的认知在实战中被击的粉碎。俄乌冲突进入今天的局面,美国没想到、俄罗斯没想到、欧洲没想到、乌克兰更没想到,全世界的分析者也没想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确实是这个道理。对这场已经历时500多天还没有任何结束迹象的冲突而言,一些常常被专家认为是铁律的东西开始被粉碎了。在战斗实践中,很多被视为常识的东西,在这场冲突中反而被认为是错误的,容易导致严重后果的。
火力快胜一度成为很多专家的得意策略,但是俄乌冲突证实,火力快胜有很大的局限性。火力快胜被美国证实过,美国通过猛烈的轰炸击溃了伊拉克,击溃了南联盟,创造了典型案例。但是在俄乌冲突中,俄罗斯却无法通过火力赢得快胜,并且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俄罗斯除了火力有着不足的缺陷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在这场冲突中,乌克兰背后有着以美国为首的整个西方国家。俄罗斯的炮火虽然起到了压制作用,但是这永远替代不了步兵的作用。因为步兵的不足,导致在乌军的反攻中遭遇失败。
在未来可能的冲突中,必须灵活的运用战例,千万不能刻舟求剑,不能生搬硬套相应的理论。就算是拥有强大的远程火箭炮,就算是拥有地毯式轰炸的能力,但是在当前情况下,各种火力杀伤都是有局限性的。除非使用核武器,在常规火力打击下,一般的地下工事都是能抵御的。火力能起到绝对的压制作用,但是在很多情况下都起不到致胜作用。下一步在注重火力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地面兵力及其他兵力的协同作用,绝对不能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仁慈战争的概念反复被提及,但是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是非常困难的。俄罗斯在特别军事行动初期想要打仁慈战争,不攻击基础设施,不攻打民用目标,甚至对乌克兰民众十分客气。但是这并没有赢得乌克兰民众的支持,反而是让自己付出了巨大伤亡的代价。仁慈战争是美西方提出的概念,并且西方还以南联盟战争为例,强调现代战争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平明的杀伤。但是很明显西方的概念存在误导,俄罗斯也在俄乌冲突中吃了大亏。俄罗斯没有实现仁慈战争的目标,只能在付出较大代价后,被动调整策略。
武器决胜依然不是现代战争主旋律,人依然是决定性因素。美国欺负弱小国家时,利用先进的武器实现了碾压,从而轻松的赢得胜利。美国也因此提出了武器决胜的理念,但是很明显这个理念具有很大的误导性。俄乌冲突中,武器虽然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显然还是人。俄罗斯武器先进,但是很多时候并不能充分发挥先进武器的作用,并且在战斗中遇到了极大的麻烦。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向乌克兰援助了大量的先进武器,但是大部分武器都遭遇了水土不服。乌克兰没有办法发挥出相应武器的效能,也没有西方强大的体系支撑,更为重要的是乌克兰没有西方职业化的军人队伍。西方武器作用有限,大量武器成为了炮火和俄罗斯的战利品。这些都说明武器决胜论是错误的,最终决定胜负的还是人。
纸上谈兵是最容易误导的,实战就是最好的试金石。这场冲突不是典型的信息化战争,但是因为持续的时间长,参与的国家多,所以还是验证了太多的东西。纸上谈兵与实战存在很大差距,针对不同的冲突需要应用不同的理论,这也是俄乌冲突告诉世界的。可以说,俄乌冲突确实让世界见证了很多真实的东西。俄罗斯的军事实力没有那么强大,但是也不是部分人说的那么弱。美西方集团虽然非常的强大,但是他们也并非铁板一块,也并非是没有任何漏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