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称,借贷和资产价格数据不支持这一理论;他们认为货币政策仍可在经济复苏中发挥作用。

中国经济学家正在反击关于中国经济正在进入几十年前日本那样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观点。这种论证,可能会对中国政府将如何应对摇摇欲坠的经济复苏产生影响。

野村综合研究所经济学家辜朝明(Richard Koo)对"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定义是:企业和消费者受到资产价格下跌的影响,开始偿还债务,而不是在经济领域投资或消费。上个月,辜称,由于家庭和企业不再借贷,中国正陷入这种资产负债表衰退。

几位有影响力的中国经济学家,对此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借贷已经放缓而非停止,这是消费者和企业信心疲软的结果。他们补充说,商品和服务价格的通货紧缩,甚至比资产价格下跌更具威胁。

哪来什么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中国经济学家反驳

图表: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借贷继续增长企业和家庭贷款增加/中国家庭人民币未偿贷款,指数中国非金融企业人民币未偿贷款

中国经济学家是政府顾问或与高级官员磋商过,他们的论点可能对政策产生影响。在辜的诊断中,货币宽松的作用接近于零,财政政策是唯一的解决方案。中国的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不过,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可以通过降息来帮助那些因通货紧缩而偿债负担加重的企业。

迄今为止的官方数据并未证实辜的观点。中国央行报告称,今年上半年家庭和企业未偿贷款增长,这意味着新增借贷超过了还款。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同期非金融企业贷款增加2.8万亿元。

前央行高官盛松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不认为中国出现了资产负债表衰退”。

盛松成认为,即使相对于经济总量,债务也在增长,他指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家庭杠杆率,也就是家庭债务额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上升了1.4个百分点。

支持辜观点并对中国"日本化"发出警告的人士指出,有迹象表明企业持有更多现金。Natixis SA的经济学家上周在一份报告中称,这是"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早期迹象"。总部位于英国的Fathom Consulting在一份报告中称,中国"可能正处于"辜所说的过程的"开端"。

中国券商粤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辜朝明的理论并不适用于中国,因为信贷需求疲软与家庭资产负债表受损关系不大,而与信心不足关系更大。他是国务院总理李强本月咨询的一组经济学家中的一员。

罗志恒认为,经济疲软以及对就业和收入的担忧意味着消费者信心不足,更加节俭,这反过来又减少了企业收入。他认为,中美紧张局势和不可预测的政府监管等因素导致企业情绪下滑。

罗志恒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消费者和企业正在增加预防性储蓄,引发投资下降的恶性循环,从而进一步减少收入和支出。

哪来什么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中国经济学家反驳

与2022年相比,中国今年的财政政策略有收缩,中国人民银行仅降息一次,同时向房地产等特定行业提供定向流动性。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曾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供咨询,他在上个月表示,中国并未出现"所有市场主体全面、同步收缩资产负债表"的情况。他说,电动汽车、电池和太阳能等行业的企业仍在快速借贷以扩大规模。

他说:"当前的问题是打破总需求不足、价格下降和信心下降之间的恶性循环”。

哪来什么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中国经济学家反驳

平减指数是名义增长与实际增长之差,反映整个经济的价格变化。

在上周的一篇文章中,刘元春认为,生产者价格的下降将企业的实际利率推高至8%。他写道,"较大幅度"降息仍是重振经济的"法宝"。

彭博社2023/07/19汤姆-汉考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