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者:德国新安全战略遵循实用主义

参考消息网7月2日报道美国“治国方略”网站6月27日发表题为《德国制定行动路线以在动荡的地缘政治水域前进》的文章,作者是美国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欧亚项目研究员苏珊娜·洛夫特斯。全文摘编如下:

德国发布《国家安全战略》,这在其二战后的历史上尚属首次。这一事件的象征意义重大。它标志着德国在威胁认知方面的重大转变,以及对其战后反军国主义的背离。

关注全球性重大问题

虽然许多分析人士希望,新的《国家安全战略》会在防务和对华问题上采取较强硬的立场,但德国对北京采取了务实的态度,并选择不做任何具体的防务预算承诺。柏林着眼于在新的多极世界秩序中保持自主性。该战略揭示了一种罕见的实用主义,这种实用主义比许多大西洋主义评论员愿意承认的要更精明。应该说,德国有关全球事务的独立见解对未来的全球稳定是一种积极贡献。

新的《国家安全战略》非常恰当地指出了当今需要紧急关注的重大非军事威胁,比如气候变化和全球卫生。该战略揭示了一种面向未来的进步态度,以应对当今未得到充分重视的重大全球挑战。

该战略将俄罗斯描述为“当今欧洲-大西洋地区和平与安全的最大威胁”,中国则被描述为“伙伴、竞争者和系统性对手”。但柏林确实在俄罗斯和中国问题上都留有余地,这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历来谨慎行事的一个特点。

这份文件的措辞显示,德国确实担心全球紧张局势重新抬头。但当涉及预算承诺时,只是重复了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用于国防的承诺,它声称,这将“不会给联邦预算带来额外的成本”。

德国对未来的看法仍不明确。柏林似乎选择了一种谨慎的态度来应对俄乌冲突,由此一个可能达成的和平解决方案将最终改变欧洲的安全架构。支持这一分析的另一个证据是,文件既没有提到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可能性,也没有承认北约的重心可能会向东欧转移。它也没有提到有必要加强东翼,或与波兰、波罗的海国家和英国就欧洲安全秩序进行合作。

对华不采取“美式强硬”

在对华问题上,该战略采取的立场不像美国那样强硬。正如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的乌尔丽克·弗兰克在推特上所说的那样:“德国政府正试图在美国的对抗方式和一种更趋于合作的方式之间走钢丝。这种合作态度不仅有利于商业,而且有利于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

尽管许多人会批评这样的政策,但在一个面临共同威胁的不可预测的世界里,这最终将是确保国家稳定和繁荣的最明智做法。

文件没有对德国未来的对华政策提供较全面的阐述。对华政策的大部分内容将留待独立的对华政策文件来处理。目前这份文件正在商讨之中。有关进程一直很缓慢,因为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和贝尔伯克领导的绿党等强硬派之间存在分歧。朔尔茨倾向于同北京接触,而强硬派倾向于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中国对德国经济非常重要,尤其是德国的汽车业。德国各地的企业高管都明白,同中国签订更多贸易协议与美国在经济上孤立中国的做法背道而驰。但他们坚持认为,来自中国的收入对他们的企业抵消欧洲高能源成本带来的损失至关重要。德国依赖中国提供稀土、锂、钴、镍和其他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对德国向清洁能源和运输转型的计划至关重要。

文件明确承认,现在已经存在一种多极世界秩序,而德国试图在其中扮演一个独立的角色。虽然德国在口头上支持西方集团,但它不愿与中国脱钩。它愿意将北京视为国际事务中的“伙伴”,这显示了一种务实态度。

希望避免灾难性冷战

批评人士说新战略含糊不清。这可能会让德国的跨大西洋伙伴感到沮丧。但德国并不是唯一对新冷战采取模糊态度的盟友。

与许多其他西方国家一样,德国希望阻止这种对抗性全球秩序的产生,并试图打造一条更加务实的前进道路。同德国一样,欧洲大部分国家在经济上非常依赖中国。放弃俄罗斯能源时,欧洲承受了沉重打击。它不会打算疏远中国。与俄罗斯断绝关系已使欧洲走上衰退之路。

一种分裂的世界秩序——中国和俄罗斯在一边,欧洲和北美在另一边,全球南方在中间——也会引发动荡。在多极世界秩序中,法国和德国正试图让欧洲这一极尽可能保持独立,同时又不抛弃跨大西洋安全伙伴关系。

虽然德国支持乌克兰,但超过一半的德国人认为,为结束乌克兰战争而采取的外交努力还不够。这意味着,尽管德国发生了“时代转变”,但文化上对战争的厌恶仍很强烈。此外,强硬派绿党的总体支持率也在下降。德国希望避免灾难性冷战的愿望——正如德国有关全球事务的独立观点所显示的那样——应该成为这个不确定时代中的灯塔。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