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的访华行程,安排得分外紧凑,两天内与中方进行了三场会见。与秦刚外长谈完后,第二天就见了王毅。双方从早上九点半开始,一直谈到了中午。随后中方也在第一时间发布了通告。
【布林肯与王毅会见】
对比前后两场会谈的通告措辞,我们不难发现,秦刚外长与布林肯的会谈,旨在解决中美在外交沟通上的一些重大问题,侧重于工作性质,所以在通告中,出现了“坦诚、深入、建设性”这些字眼。而王毅主任跟他见面,更多还是基于战略高度,给美方上一堂中美外交的“公开课”,就是要开诚布公地告诉布林肯,对于双边关系,中国有自己的指导原则。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解析的话,王毅主任的很多表述,都有非常丰富的解读空间。
首先,王毅主任开篇就强调,布林肯的访华,时间点选择得很微妙,中美关系如今正处于一个关键节点。什么样的节点?究竟是对话还是对抗,合作还是冲突,需要作出选择。
【布林肯与王毅的会谈,工作性质居多】
这句话,说得非常重,但又很好地概括了中美关系如今的处境。仔细想一想,中美本没有必要面临这样的抉择,多极格局正在形成,大国之间的合作共赢本该是国际关系的常态,而不是例外。之所以走到这种地步,美国过往极端的施压策略,无理取闹的政治表演、阵营化对抗的意识形态,都难辞其咎。
站在中国的立场上,中美关系,要向前发展,实现从单极到多极的过渡,无论是开历史倒车,甚至是推倒重来的想法,不仅没有出路,更不可取。美国不是当年的美国,中国也不是以前的中国了。
【这两场会谈,为接下来布林肯被中方领导人接见打好了基础】
所以,王毅主任接下来就讲到,中美关系在历经波折之后,美方在深刻反思之余,也要跟中方一道,共同管控分歧、避免战略意外。这也算是给了布林肯一个台阶,把过去的种种不愉快,用“波折”一笔带过,至于反不反思,无非就是听其言观其行,重点其实是把误判的风险降到最低。过去的这大半年里,中美距离擦枪走火有多近,相信每个关注国际关系的朋友,都深有体会。
如果要避免误判,那么就要增进彼此的了解。中美打了这么多年交道,按理说应该不是问题,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美国和它的盟友在看待中国时,依然带着有色眼镜。所以,王毅主任就跟布林肯解释,中国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必然趋势,也有内在的历史逻辑。
【布林肯在开会】
这部分主要是告诉布林肯,如果美国根据自身的发展历程,去狭隘地看待中国,最终必将走进一个危险的误区。因为美国走的,是一条“国强必霸”的单极路径,但中国却是和平崛起。美国要是以己度人,基于意识形态层面的偏见,去制定对华政策,那就不存在客观理性可言,误判的可能也会大幅提高。
最后一个部分,则讲了台湾问题,这已经成了中美关系中最显眼的一根刺。这次王毅主任除了阐明立场,还着重向布林肯剖析了台湾问题的实质。主要目的,不是要让后者了解两岸关系的来龙去脉,而是要让美方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在中方这里,台湾不是一个用来讨价还价的筹码。所谓的“以台制华”,不可能让中国妥协,甚至是退让。
可以说,王毅主任给布林肯上的这堂公开课,内容非常详实,对于当前的中美关系,有很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相比起来,布林肯的表态就没有占太多的篇幅,无非就是介绍对中美关系的看法,交换意见等等。当然,重点永远都不在于,美国是怎么说的,而是他们最终是怎么做的。而在中美后续的交流工作中,王毅主任的这些表态,将持续发挥作用。
【布林肯抵达中国】
另外,我们也可以说,布林肯来北京两天,收获可不仅仅是中美重启高层对话这么简单。正是这堂课,为布林肯接下来被中方领导人接见,打下了基础。
最后再强调一点,布林肯访华,不代表中美关系“回到过去”。前面就说了,中美关系最终是要向前发展的。我们之所以还愿意与布林肯会谈,给他花时间深入解读中美关系的内涵,甚至给他顶格礼遇,是因为中方始终基于一个理性的视角,去看待中美关系,博弈和对抗不是中美关系的全部,中美之间依然有很多共同利益,不是说断就断的。
美国也知道脱钩不切实际,一再强调要给中美关系装上所谓的“护栏”,避免冲突,但就是困于国内的政治环境,始终没有走出突破性的一步。很多美国政客,包括拜登、布林肯在内,仍然希望单方面地塑造中美关系的走向,维持在过去单极世界的模式,但这就是在开倒车了。因此,在中美关系来到关键节点的一刻,给布林肯上这么一堂公开课,有其必要性,且不论美国那边听不听得进去,我们这些道理掰碎了告诉布林肯,本质上也是对中美关系负责任的表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